首页 理论教育 国画家黄秋园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充满创新

国画家黄秋园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充满创新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前寂寞身后名,国画家黄秋园被发现是20世纪80年代美术界的一大盛事。黄秋园的艺术生涯大体经历了“师古”“师造化”“师心”三个阶段。25岁时黄秋园考进银行当职员,成为一名业余画家。1970年黄秋园退休后全力创作,再次成为一名全职画家。纵观黄秋园一生的艺术实践,可用“仿、隐、创”概括。黄秋园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是在守望传统中开拓创新而形成的,“得形于古人,得神于自己”。黄秋园艺术具有创新性。

国画家黄秋园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充满创新

文/吴云红

成功的艺术家,总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用自己的笔墨抒发自己的肺腑,对于艺术家而言,关乎命脉。生前寂寞身后名,画家黄秋园被发现是20世纪80年代美术界的一大盛事。作为一名在野的画家,黄秋园在山水、界画两大领域取得非凡成就,行、利兼备,是20世纪中国画传统派的标志性人物,是继黄宾虹之后传统画派的又一个高峰。黄秋园的艺术生涯大体经历了“师古”“师造化”“师心”三个阶段。

25岁前(1920─1939年)是第一阶段,以古人为师,奠基传统功力。黄秋园7岁时开始自学中国画,主要是临摹《芥子园画谱》。15岁至20岁期间拜左莲青为师,依照传统的受业方式,靠临摹学习绘画。因家贫辍学,16岁时曾入裱画店做学徒一年,耳濡目染了许多书画真迹,眼力大开,并接触了一些画家和收藏家,学画卖画,逐渐成为一名以摹仿古画为生的民间职业画家,直到1939年考入银行工作为止。在此期间,画坛正在宣扬“革中国画的命”,主张用西画来改造中国画,黄秋园却因条件所限,全身心地走上了以古为师、临摹传统的绘画之路。此时画作,虽未见流传,但应该是一派古气,临摹为主,紧跟市场行情,逼真为上,还谈不上有自己的风格。

26至56岁之间(1940─1968年)是第二阶段,以自然为师,渐显苍润风格。25岁时黄秋园考进银行当职员,成为一名业余画家。生活稳定以后,绘画不再受到顾客要求的局限,传统功底也日益扎实,黄秋园逐渐由师古人走向师造化,由临摹走向中国式写生,最终完成了传统艺术语言范式的转化。黄秋园非常重视临摹,同时也看到了写生对画家的必要性,60年代他怀着“身即山川而取之”的愿望,登上井冈山,创作出了朱砂冲等气势逼人之作,大自然是他创作的源泉,江南山川植被丰茂是他形成浑厚华滋画风的一个主要原因。黄秋园学习传统,宋元明清诸家笔墨无一不精,但又不被传统束缚,能走出传统,走向自然,走向生活。

56岁后(1968─1979年)是第三阶段,以心为师,苍莽浑厚,笔墨精湛,代表作如《梦游庐山图》。1970年黄秋园退休后全力创作,再次成为一名全职画家。这最后的10年,是黄秋园艺术生涯的黄金时代,以庐山为母题的山水作品是他的巅峰之作,荟萃百家,兼收并蓄,更倾心于王蒙、石谿、石涛等家,入古出新,化古为我。20世纪60─70年代初,黄秋园开始以熔岩皴入画,如1971年的界画《夕阳楼阁图》,并雄心勃勃地打算用自创的皴法把唐宋以来的山水名画重新临摹一遍,1977年的《仿宋人画意图》和1978年的《江山雪霁图》是其新皴法代表作。黄秋园晚年的创作,构图饱满,笔墨丰富,苍莽浑厚的整体气象和精到严谨的细部表现,两者有机融合,令人赞不绝口。黄秋园生活的时代,正是“全国山河一片红”,当共和国的精英们画着电线杆、韶山冲、“毛主席诗意图”等“红画”的时候,黄秋园仍然在画深山古木、流云飞瀑之类的“黑画”,怎么看都有点不合时宜,或许,黄秋园是借用古人来抵御现实世界的媚俗。他坚守着传统,躲进小楼成一统,虽然没有脱离传统文人画的精神范畴,但在当时画坛紧跟政治,出新求变泛滥成灾的情况下,他的这种守望传统尤其难能可贵。

纵观黄秋园一生的艺术实践,可用“仿、隐、创”概括。20世纪20─30年代青年时期,迫于生计,以仿为主,以古为师,得古人形。20世纪40─60年代中年时期,前期(40年代)以笔为剑,义卖抗战,后期(20世纪50─60年代)迫于政治,大隐于市,师法自然,守望传统,融合百家,得古人神。20世纪70年代晚年时期,以创为主,师心略迹,庐山系列,直抒胸臆,得神于己。黄秋园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是在守望传统中开拓创新而形成的,“得形于古人,得神于自己”。

黄秋园艺术具有传统性。“转益多师是吾师。”黄秋园界画远崇郭忠恕,近尚两袁,山深得范宽构图之雄奇,王蒙布局之茂密,石谿笔墨之苍润,石涛意境之清新,黄宾虹积墨之厚重,笔墨兼夺,有董巨的披麻皴,有倪瓒的折带皴,也有石涛的拖泥带水皴。黄秋园师承传统,驱遣百家,博采众长,得其神髓。(www.xing528.com)

黄秋园艺术具有时代性。早在1943年艰苦抗战时期,他就挥毫义卖催人奋进的《风雨归舟图》,表达了人民在深重灾难中的思想感情和坚定信念。1946年创作奢华的界画《阿房宫》,以古典题材形式讽刺官场腐败、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1962年游览井冈山,写生、创作了《朱砂冲》(1963)、《井冈山朱砂冲》(1973)、《井冈山图》(1977)等一批歌颂革命圣地的经典之作,这是黄秋园对“笔墨当随时代”的最生动诠释。

黄秋园艺术具有创新性。“我自为我,自有我在”,黄秋园山水画兼江南山水之秀润、北国山水之雄壮,远看苍苍莽莽、气象万千,近观笔墨精微,一丝不苟,积墨画法尽显丘壑之幽邃。界画金碧辉煌,气势宏伟,熔岩皴法更展山石之嶙峋,含英咀华,自成一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庐山系列作品,其实这是黄秋园曲折地表现自我,也可视为隐含时代性,画作布局繁茂,气势磅礴,骨法用笔,墨气淋漓,笔墨精微,风格独特,个性鲜明,在中国近现代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黄秋园先生既能安贫乐道、守望传统,又能兼收并蓄、入古出新。中国山水画是一种反省性的反映,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画的政治审美埋没了黄秋园,20世纪80年代中国画前途的论争发现了黄秋园,21世纪中国画多元化的发展、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需要黄秋园。时局弄人,寂寞成就了黄秋园。

(原刊于《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4期)

《匡庐浓翠图》 137cm×122cm 1977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