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庙庵祠亭: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庙庵祠亭: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庙庵祠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的建筑体。庙庵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宗教信仰的反映;祠堂是祭祀先祖功德和传统教育的基地;凉亭是社会公德和文明的体现。寺侧有都神殿,隔河为东岳宫,西北有浮林庙、后庵、申明亭等,为集寺、庙、宫、殿、庵于一体的宗教设施,这在其他地方算是比较罕见的。目前仍有前殿、后殿和部分厢房,仅作为老年人部分活动场所。

中国庙庵祠亭: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庙庵祠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的建筑体。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新事物的不断产生,这些建筑体受到一定的冲击。但在乡间村落仍还能看到这些建筑昔日的风采。在普查中,记录的林林总总,让人们回味和寻踪先辈们的高超建筑工艺和文明痕迹。

庙庵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宗教信仰的反映;祠堂祭祀先祖功德和传统教育的基地凉亭社会公德和文明的体现。

旧时骆驼地方庙宇众多,现在已所剩无几。现存妙胜禅寺,始建于后唐清泰年间(934-936),名永安庙。宋治平二年(1065)改"妙胜禅寺"。寺侧有都神殿,隔河为东岳宫,西北有浮林庙、后庵、申明亭等,为集寺、庙、宫、殿、庵于一体的宗教设施,这在其他地方算是比较罕见的。由于岁月流逝,历史变迁,除妙胜禅寺仍留有一些遗迹外,其余宫殿等已不存在。

金华村的后雁宕庙,始建于乾隆年间,为纪念北宋张良臣而筑。目前仍有前殿、后殿和部分厢房,仅作为老年人部分活动场所。殿廊有四根方形青石柱子,非常漂亮,文化内涵较高,柱上楹联众多,磔盘、磔础的柱顶,不但造型别致,而且雕刻精细,柱联:"溯当年管领骚坛允称诗祖,幸终古保障雁宕共仰神灵”“渡扈君王半壁山河余涕泪,西乡资庇千秋俎豆薦馨香”。

民联村板头庵亦称“福田庵”,是镇海区保存得最好的一幢庵堂。石刻柱联较多,如:“精舍广宏基甘露瓣香溪海人家供佛日,新亭傍水国清风皓月福田妙法现慈云”。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当地人对祠堂修建也逐步重视起来。敬德村林氏宗祠,憩桥贝氏宗祠等都修缮得很好,不但为老年人提供了活动场所,也保护了古迹,受到村民广泛的好评。

旧时交通不发达,人们为了谋生只能长途跋涉,常会遇到下雨无处躲,疲劳无处坐的情况,于是有了凉亭。据传,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有一日率戚家军从龙山去招宝山防守,路过贝家村地方,因天热,又长途奔波,士兵汗流如注,附近百姓送水、送饼给他们,此后,戚家军在一次后海塘阻击战中获得辉煌战绩。贝氏兄弟在戚继光休息过的地方,建造了一座桥,名为“憩桥”,造了一座亭,名日"憩亭”,亭旁设茶楼、茶桶、草鞋等给过路行人使用,贝家村故名为“憩桥村”了。

贝氏宗祠位于民联村憩桥自然村“将军第”东,坐北朝南,建筑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现存厢房、门楼,结构清楚。柱联:“簪缨世泽追先代,节钺家声振后人。”说明贝氏一族世代为官,特别是在1885年中法战争镇海之役中,总兵、副总兵贝锦泉、贝珊泉兄弟,都建有显赫的战功。

里新屋刘卷祠堂位于朝阳村,坐北朝南,建筑占地面积近300平方米。现留有后殿一幢,梁体立柱用材粗壮,柱饰、"牛腿”"雀替”,等雕刻精致。该祠堂建于清代晚期。

妙胜禅寺僧院

妙胜寺位于妙胜寺村妙胜自然村,原规模较大,有前后两殿和藏经阁、僧院附属用房等,建筑占地面积2500多平方米。由于岁月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现留有僧院用房一幢,六间两层楼房,基本完整,局部门窗已有改建。

妙胜禅寺,原名“永安庙”,据《镇海县志》栽:始建于后唐清泰年间(934—936),宋治平二年(1065)改"妙胜寺"。

妙胜禅寺小庵凉亭位于妙胜寺村妙胜自然村街河一侧,该亭用材较好,装饰精美,保存完整。

颜家桥凉亭位于敬德村胜光自然村颜家桥旁,古代桥旁设亭,有桥有亭形成一种风格。亭为歇山顶,八根方形立柱。始建于清早期。(www.xing528.com)

茶楼

“憩桥茶会”碑

憩亭、茶楼位于民联村憩桥自然村,该亭旁有茶楼、憩桥、老街等古建筑,据传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休息过的地方,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重修。过去在亭旁置茶桶、草鞋,给行人提供方便。茶楼壁上有“憩桥茶会"碑,记载"茶会"修亭捐资人员的姓名。憩亭、茶楼对研究茶文化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盘石

雀替牛腿

柱首石刻一八仙过海戏龙王

后雁宕庙位于金华村,建筑占地面积近500平方米,由前后两殿及附属房等组成,后殿为老年活动场地。后殿檐柱较为精致,全用青石制作,柱朕满堂,艺术和历史价值均很高。庙始建于乾隆年间,为纪念宋代爱国诗人张良臣而筑。张良臣,字武子,大梁人(今开封市),避地四明,生卒年均不详,在宋代隆兴元年(1163)登进士,任官止监左藏库,笃学好古,性嗜诗,但不强作,或终年无一句。故所作必绝人,故柱上楹联有“溯当年管领骚坛允称诗祖”之美誉,学者称雪窗先生,著有《雪窗集》10卷、《绝妙好诗笺》传于世。

妙胜寺战斗遗址位于妙胜寺东北侧。1941年春,侵华日军再次发动对镇海地区战役,日军2000人于4月19日下午2时前后向妙胜寺进攻。我暂编三十四师一团三.营凭中大河进行阻击,毙伤日军50余人,守军伤亡70余人,营长颜怀信中弹牺牲。残部突围撤往慈东。如今妙胜寺围墙中,弹痕累累,仍能领略到昔日的战争场面。

颜怀信烈士

当年墙体中留下的弹痕。

福田庵俗称板头庵,位于民联村顾家弄内,占地面积734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前、中、后三殿组成。中殿匾额"法王宝殿"四字,全庵基本完整。民国辛酉年(1921)重修,庵内方形石柱上对联较多,如“精舍广宏基甘露瓣香溪海人家供佛日”新亭傍水国清风皓月福田妙法现慈云”等。

石柱楹联选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