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剪纸:源远流长,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剪纸:源远流长,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姥姥虽然目不识丁,但心灵手巧,不仅会纺线、织布、绣花,而且还会剪纸,那时称之为“剪纸样儿”,长大才知道这是一门地道的民间艺术。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源远流长,劳动人民创造了美的艺术,成为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北方到南方,从中原到边疆,无论是汉族地区还是少数民族地区,很多地方都有剪纸流传,只是由于各地风俗习惯和人们审美趣味的不同,艺术风格上呈现差异。

中国剪纸:源远流长,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记事时算起,遇到的第一个民间艺人就是姥姥。姥姥虽然目不识丁,但心灵手巧,不仅会纺线、织布、绣花,而且还会剪纸,那时称之为“剪纸样儿”,长大才知道这是一门地道的民间艺术。耳濡目染,笔者从小也便喜欢上包括剪纸在内的造型艺术。

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源远流长,劳动人民创造美的艺术,成为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北方到南方,从中原边疆,无论是汉族地区还是少数民族地区,很多地方都有剪纸流传,只是由于各地风俗习惯和人们审美趣味的不同,艺术风格上呈现差异。明代洪武年间,自山东、山西等地移民陆续定居今冀东地区,后来移民及其后代陆续向南部滨海之地迁徙,形成大约30个村落。明代中后期至清,沿海制盐业兴盛,域内分属于越支、济民场,灶丁、户数再度增加,到清末时村落达70余处。中华民族最早期的灿烂文化,与滦河流域文化迅速交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风情民俗在沿海地区扎根、开花并结果,体现在剪纸等民间艺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契合和发展轨迹的一脉相承,因此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也表现出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从题材上看,主要是双喜字、花草、喜鹊蝴蝶十二生肖动物等,体现出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四季平安等主题。其用途大致有:装饰房屋,虽说居住的多是土房,但逢年过节有的还用旧报纸把黑乎乎的老墙裱糊一下,再裱上一层白纸,尤其是窗户、顶棚和墙围子,四角和边缘贴上各种剪好的鲜艳纸花,顿时变得簇新气派;民用器物装裱,比如嫁妆喜箱、烟笸箩、针线笸箩、茶壶套子等,贴上花边剪纸,美感大增;流通“纸样儿”,一些女红需要巧手缝制和绣花,多是枕顶、兜肚、门帘、鞋面、鞋垫之类,鸳鸯并蒂莲、花好月圆、喜上梅(眉)梢、驱五毒等花样子,经过穿针引线会绣出五彩缤纷的图案,也有的妇女把自己的作品拿去集市售卖,物美价廉,颇受人青睐。(www.xing528.com)

剪纸所有的工具很简单,就是一把剪刀,多数人连刻刀都用的很少,或者根本不用。因为题材比较单一,手法趋于粗拙,造型夸张,线条粗犷,颇有中国画写意技法之神韵,风格质朴。从小的印象里,当地剪纸艺人是用电光纸来剪的,即一面带光亮的彩色装饰低,就是那种玻璃纸,很光滑挺阔。如果邻里同伴之间传递图样,就点燃煤油灯,用灯烟子将背面熏黑,再依样剪刻,后来也有用商店里出售的透蓝纸(即复写纸)来复制的。

作为造型艺术的剪纸,因为是在纸上剪出来的造型,而不是用画笔画出来的,便形成线线相连或线线相断,具有浓郁的装饰意趣,所剪的花草、虫鱼、鸟禽和人物,均带有一种纯真情感和朴素夸张的美感,所独有的“刀剪味”,亦是画笔所无法做到的。所摄剪纸图片是剪好后贴裱在笸箩上的,出自姥姥之手。笸箩系当年母亲的陪嫁,至今已有70年,保存在家中老宅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