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荆襄地区成为众多势力争夺的焦点

荆襄地区成为众多势力争夺的焦点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荆州由于地处长江中游,有联络东西水上交通、隔绝南北地理屏障之作用,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长江在中国军事地理中的独特地位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襄阳、樊城作为荆州的门户,成为三国斗争的焦点,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用兵最多、争夺最激烈的地域。作为应对和防范蜀、吴北伐的重点方向,曹魏及后继的西晋政权历来重视襄樊地区的防御,多次将征南将军或荆州都督的治所设在这里,以加强防务,形势紧迫时更是调集重兵前往支援。

荆襄地区成为众多势力争夺的焦点

三国时期,中国地理出现南北割据、东西相争的局面。魏蜀吴三国围绕长江一线展开长期对峙,荆州扬州和益州的地位凸显。荆州由于地处长江中游,有联络东西水上交通、隔绝南北地理屏障之作用,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长江在中国军事地理中的独特地位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襄阳、樊城作为荆州的门户,成为三国斗争的焦点,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用兵最多、争夺最激烈的地域。荆州处长江中游,以湖北南漳县西的荆山而得名。东汉末年,荆州领南阳、南郡、江夏、长沙桂阳、武陵、零陵和章陵八郡。从军事地理格局上看,荆州位于长江水道中游,东连下游的扬州,南隔衡山和五岭,北抵伏牛山脉,西面则是上游的巫峡和汉中地区,是连接江汉平原和南阳盆地的要冲,起沟通南北、承载东西的重要枢纽作用。在与北方的交通联通上,从荆州既可由江陵北上,过今当阳荆门宜城等地直趋襄阳的“荆襄道”,即“江陵去襄阳步道五百,势同唇齿”[23];也可自襄阳涉汉水过樊城,而后经过襄邓走廊通道进入南阳盆地,这里有三条通道通往中原腹地[24]。战时,荆州可南据江陵,北守襄阳,控长江锁钥,观天下成败。中平六年(189)汉灵帝崩,刘表代王叡为荆州刺史,因北方兵乱四起,刘表遂合兵襄阳,以求自保而观形势。最初,南阳的袁术孙坚联合,准备袭取荆州,后孙坚为流矢所杀,袁术兵败。董卓吕布杀死后,李傕、郭汜率军入长安,“欲连表为援,乃以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25]。此后,刘表击败了反叛的长沙太守张羡父子,“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26]。荆州虽然重要,但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属四战之地,很难做到独自保全。刘表生性狐疑,犹豫不决,在后来曹袁官渡对决前既不能乘其弊而起,也不肯择善而从。官渡一役,曹操在除去袁绍这个大敌后,北方基本上不再有大的势力能与曹氏争锋。短暂休整巩固后,曹操即携大军南下,荆州成为首要目标。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讨伐刘表,大军未至,刘表就病死了,荆州局势遂一发不可收拾。赤壁之战后,曹操北撤,刘备得到了荆州大部,但孙刘联盟由于曹操的北遁和荆州问题出现破裂。实际上,从军事地理因素分析,这种破裂具有不可避免性。诸葛亮早在隆中就提出“跨有荆、益”的主张,视荆州为刘备政权长远发展的基础。而对于东吴政权来说,荆州处于江东上流,如果落于人手,始终是重大威胁。因此,刘表死后,作为东吴一流的军事战略家,鲁肃就意识到荆州局势的可能变化,进言孙权,极陈荆州的重要性,“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27]。而后分析荆州内外各方势力情况,请命以吊刘表二子之名前去试探荆州内部情况:“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28](www.xing528.com)

赤壁之战后,在三国鼎立的大背景下,襄阳和樊城成为曹魏镇守南陲、抗击蜀吴的要镇。特别是襄阳,“它在曹魏一朝的军事地位与影响呈上升状态”[29]。诚如时人庾翼所言,“计襄阳,荆楚之旧,西接益梁,与关陇咫尺,北去洛河,不盈千里,土沃田良,方城险峻,水路流通,转运无滞,进可以扫荡秦赵,退可以保据上流”[30]。魏、蜀、吴三方围绕襄樊地区发动多次攻势,建安二十四年(219)关羽北征襄樊,揭开对这一地区争夺的序幕,随后的战事主要在魏、吴之间展开,如黄初元年(220)东吴大将陈邵,黄初七年(226)诸葛瑾、张霸,青龙二年(234)陆逊、诸葛瑾等都对此地用兵,但最终都没有成功。作为应对和防范蜀、吴北伐的重点方向,曹魏及后继的西晋政权历来重视襄樊地区的防御,多次将征南将军或荆州都督的治所设在这里,以加强防务,形势紧迫时更是调集重兵前往支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