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字化时代下的茶文化典籍译本创新出版方式

数字化时代下的茶文化典籍译本创新出版方式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翻译与出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当今时代,要提升茶文化典籍的传播效果,译本的数字化电子出版显得尤为必要。有研究者曾以《孙子兵法》为个案,对“大中华文库”中国典籍在海外的接受状况进行调查,发现中国译者的译本在译入语环境中接受状况不佳,主要表现为:流通和保有量很小,可获得性极低;即使有网上销售,也不能改变这个问题。当然,除了数字化网络出版,茶文化典籍译本也可以同时进行新型的纸质出版。

数字化时代下的茶文化典籍译本创新出版方式

翻译与出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翻译成果需要通过出版,才能实现其与受众沟通的目的。而翻译成果的出版,也同样需要考虑当下的信息传播环境,特别要考虑信息受众的阅读习惯。在新媒介环境下,不管在中国还是西方,网络阅读都已成为主要阅读方式。前面所述的多层次内容布局,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介整合的译本,也只有在网络环境中依靠数字技术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在当今时代,要提升茶文化典籍的传播效果,译本的数字化电子出版显得尤为必要。数字化出版的译本,能够方便读者阅读;超链接的使用,可以让读者选择“浅阅读”还是“深阅读”,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当然,这里的电子出版,不是像目前的一些电子书一样,只是对纸质版本进行电子扫描,而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数字化译本,在译本中植入各种有用的超链接。在这方面,当前数字技术的发展也为我们设计这样的数字图书提供了技术支持,如电子书的ABM格式或BOK格式便是一种全新的数码出版物格式,这种格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把文字内容、图片、音频甚至视频动画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生成丰富多彩的数字图书。

这样的数字化译本还非常方便进行低成本的全球网络推广。纸质译本的推广非常有限,特别是较难在国外进行推广。有研究者曾以《孙子兵法》为个案,对“大中华文库”中国典籍在海外的接受状况进行调查,发现中国译者的译本在译入语环境中接受状况不佳,主要表现为:(1)流通和保有量很小,可获得性极低;即使有网上销售,也不能改变这个问题。以“大中华文库”林戊荪译本为例,在亚马逊美国网站上共有13个卖家,只要买家不在美国的,在发货地后都写明“点击了解进口税和国际邮寄时间”,这难免会给读者带来购买顾虑。(2)关注度不高,宣传不够。[64]网络是跨越国界的,数字化译本可以直接发布到国内外各种民间网络平台,还可利用新媒介的互动性,建立交流社区,吸引同时阅读该书的人组建阅读群,组织聊天、交流心得、互相解惑。译者也可以根据读者反馈随时修改译本。通过网络出版和推广,中国读者和西方读者、译者和读者可以实现即时互动交流,而在这种交流过程中,西方读者将会对中国典籍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当然,除了数字化网络出版,茶文化典籍译本也可以同时进行新型的纸质出版。虽然网络阅读是当前的主流,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读者偏爱纸质图书。特别是在西方国家,在公交车上,在车站,依然能看到不少阅读纸质图书的人。因此,为了扩大译本的受众范围,纸质出版还是十分必要的。不过即使是纸质出版,我们仍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改良。和文字并置的图片,纸质图书同样可以实现,而数字出版中以超链接形式插入的信息,我们也可以借鉴我国第一部跨媒介可视图书《神奇科学》的做法。该书图文并茂,介绍了科学小实验的材料备制、试验步骤、操作技巧、科学原理,并在每个小实验后面附有二维码,不用登录任何网页,直接通过“扫一扫”便可观看某个实验的视频。[65]这样将传统纸质图书做成与数字化产品相通相连的终端与平台,将视频内容导入图书中,既可以扩大纸质图书的信息容量,也可以增加纸质图书的趣味性。因此,在设计茶文化典籍英译本时,我们同样可以通过二维码技术,让读者在阅读纸质译本的同时,可以选择扫描二维码查看注释、图片、视频、动画等信息。这种做法在增加译本趣味性的同时,也可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www.xing528.com)

在构建多媒介典籍电子译本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电子媒介、视觉文化流行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例如,波兹曼(Neil Postman)深刻表达了对电子媒介的忧虑:印刷媒介成就了阅读、写作和思想的深度,而电子媒介的兴起则降低了这种深度,图像挤走了文字,视觉弱化了思维,“快阅读”搁浅了思考。电子媒介引发的娱乐化趋势将会大大降低人们的思维水平,公共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价值都出现了危险的退步,最终走向“娱乐至死”的可怕归途。[66]因此,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在对思想性、知识性比较强的中国茶文化典籍进行创新翻译时,要通过合适的文字翻译保证译本内容的深度,文字始终应该占据主导地位,图片、视频、动画等只能是辅助和补充。

此外,当今互联网时代是多方合作的时代,这种新型的翻译工作不可能由译者单独完成,需要靠翻译、茶文化专家、编辑等人员共同合作,需要各翻译主体充分发挥各自的主动性,方能产出高质量的新型译本,并使之获得有效推广和传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