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魏碑书法艺术:龙门二十品

魏碑书法艺术:龙门二十品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龙门二十品”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篇章,是魏碑体的代表作品。图4-4-2龙门石窟古阳洞《魏灵藏造像记》拓片(局部)“龙门二十品”的名称出现在清代末年,最早见于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和方若《校碑随笔》,后被社会公认。以前古人称魏碑有“五品”“十品”甚至“五十品”不等,由于多数铭刻在龙门石窟内,统称为“龙门体”,或者“伊阙宗”,视之为魏碑书体的法帖范本。“龙门二十品”中有两品已被盗损,不存在了。

 魏碑书法艺术:龙门二十品

“龙门二十品”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篇章,是魏碑体的代表作品。它继承汉代隶书的传统,为后来唐代楷书建立了基础;又是汉隶和两晋行书的结合,字体结实,用笔方正,坚贞刚毅,粗壮有力(图4-4-1)。

北魏皇室原是北方拓跋鲜卑族的后裔,属于游牧民族,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文字,生性刚毅豪迈,粗犷彪悍,魏碑体的气魄正与他们的气质相符。北魏孝文帝是一位卓有远见的皇帝,他迁都洛阳,实施汉化政策,并在文学、艺术、服饰、装潢等各方面都以汉文化为楷模,进行改革,形成时代风格,魏碑体就出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所以在他们粗犷气质中又渗入了儒家温文尔雅、刚正不阿的内涵。

我家收藏一套明末清初的北魏龙门造像记拓本(四册),是我父亲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上海南京东路荣宝斋(现朵云轩)选购,字迹清晰,保存完好,拓本每品两侧还有古代收藏者的旁题。与目前所见影印本对照,现在的版本上有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或消失了,而此帖中特别是已被盗窃丢失的《魏灵藏造像记》(图4-4-2)和《解伯达造像记》两帖完整无缺,字迹十分清楚,所以显得格外珍贵。我自幼爱好书法,因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没有复印机,我曾用古代双钩方式临摹过此拓本。

图4-4-2 龙门石窟古阳洞《魏灵藏造像记》拓片(局部)(www.xing528.com)

“龙门二十品”的名称出现在清代末年,最早见于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和方若《校碑随笔》,后被社会公认。以前古人称魏碑有“五品”“十品”甚至“五十品”不等,由于多数铭刻在龙门石窟内,统称为“龙门体”,或者“伊阙宗”,视之为魏碑书体的法帖范本。这二十品有十九品在古阳洞内,有一品在慈香窟。除了《始平公造像记》(图4-4-3)一品是阳文外,其余皆为阴文,在石壁上浮雕镌刻。二十品也分为四种不同风格,康有为认为“杨大眼、魏灵藏、一弗、惠感、道匠、孙秋生、郑长猷七品深著劲重为一体;长乐王、广川王、太妃侯、高树等五品端方峻整为一体;解伯达、齐郡王元祐二品峻骨妙奇为一体;慈安、安定王元燮峻宏奇伟为一体”。

图4-4-3 龙门石窟古阳洞《始平公造像记》拓片(局部)

总的来说,魏碑体结构严谨,端正大方。书写时运笔谨慎,在撇和捺时收笔粗顿,抬笔尖,形成稳健厚重之感,有棱有角,峻荡奇伟,起落处犹如刀削,斩钉截铁,锋芒毕露。有时采用稍旧的秃笔,效果更佳。当时“文革”期间的大标语中流行改造后的魏碑体,称之“新魏体”,风行一时,当年我路过上海火车站北站时,常常站在路口欣赏新魏体的标语牌。

“龙门二十品”中有两品已被盗损,不存在了。所以现在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品实际仅剩十八品。民国十九年和二十年间有人偷盗解伯达碑上的佛像时,把碑打坏了。据龙门附近郜庄的拓匠韩景德说,他在拓字画时曾用石灰修补过此碑。据郭玉堂《洛阳古物记》记载,解伯达碑民国“二十三年春匪盗去”。另一块魏灵藏碑,郜庄村民马宪良曾揭发,此碑是司马街土匪保山领人偷盗的,说是为东关的古董商马龙图干的。目前壁面残存少部分碑文,极为可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