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泰姆普利会长将来中国,争取支持

泰姆普利会长将来中国,争取支持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参加国际历史学会也是如此,由来华国际历史学会会长泰姆普利[2]直接促成。他表示将正式致函顾颉刚,以促请中国历史学者关注此事,并表示将前往南京拜会中国外交部长、教育部长及中英庚款委员会主席,争取他们对此事的支持。中国每年将交纳20—40磅会费及中国历史学会、国际历史学会每5年一届大会和每2年一届小会的费用,通常情况下这些费用由中国政府拨付。

泰姆普利会长将来中国,争取支持

民国时期中国学术界参加国际学术组织和会议往往不是出于自身主动,而是由于国际学术界盛情邀请。其主要原因,一是中国学术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界宣传力度不够;二是参加国际学术组织要缴纳一定会费,有时按国家人口多寡缴纳,难堪重负,而出席国际学术会议路途遥远,需费甚巨。1919年,国际科学团体评议会成立之初,即向驻伦敦中国公使发出邀请参加函件。中央研究院成立后也曾几次讨论参加,但由于对该会按人口缴纳会费的规定有所顾忌,直到1936年才由中央研究院代表加入。1939年,中国参加国际研究协会,则是由该会会长Leland经驻美大使胡适邀请,由中央研究院派代表加入。中国参加国际历史学会也是如此,由来华国际历史学会会长泰姆普利[2]直接促成。

1936年11月,国际历史学会会长泰姆普利结束对日本短暂访问后到达北平。在平期间,泰姆普利除应各大学文化团体之邀,做学术讲演,参观名胜古迹之外,还与北平学术界商讨组织中国历史学会、参加国际历史学会之事,拟由燕京大学历史系、北京大学历史系和清华大学历史系在北平联络发起,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在南京联络发起,与泰氏一同由日到北平的沪江大学教授康选宜在上海联络发起。泰姆普利希望中国历史学会从速成立,以便参加1938年8月在瑞士苏黎世举行的国际历史学会第八届大会,由会议讨论决定中国加入国际历史学会之事。

泰姆普利的宣传鼓动得到北平史学界积极响应。1936年12月1日,燕京大学历史系主任顾颉刚、北京大学政治系主任陶希圣前往泰姆普利下榻的北京饭店[3]就此事做进一步商讨,由连士升记录,主要内容有三:1.中国入会问题。顾颉刚等人可先与国际历史学会秘书长、法国第戎大学教授米切尔(Prof.Lberitier)通信做初步联系,中国可以政府、国家研究院或代表全国的历史学者委员会名义参加国际历史学会。入会问题将在1938年8月苏黎世举行的国际历史学大会上决定。由于国际历史学会行政部将于1937年5月在巴黎召开会议,泰姆普利希望此前得到中国方面的申请,以便会议讨论。他表示将正式致函顾颉刚,以促请中国历史学者关注此事,并表示将前往南京拜会中国外交部长、教育部长及中英庚款委员会主席,争取他们对此事的支持。2.经费问题。中国每年将交纳20—40磅会费及中国历史学会、国际历史学会每5年一届大会和每2年一届小会的费用,通常情况下这些费用由中国政府拨付。3.中国历史学家将要着手的工作。泰姆普利表示顾颉刚及其同人可立即非正式地与米切尔教授通讯联系,商讨编撰1936年国际历史学书目举要(应是中国部分——作者注)、中国宪法史书目,组织大学历史委员会报告中国大学历史教育的状况,编制1873年以来中国外交史料等事宜,并将这些资料提交给国际历史学会的各委员会。[4]

12月2日,根据前一天约定,泰姆普利正式致函顾颉刚:

你知道我已经和许多中国历史学者讨论中国加入世界历史学会的事。直到现在并没有遇到一个人不赞成此举的。所以我想中国加入这个组织的时机已经成熟。敝会现已有四十二国为会员(日本在内)。(www.xing528.com)

为达此目的:第一步,先要组成一个中国历史学协会。中国入会可取三种方式:(一)由中国政府请求;(二)由一个公认的国家团体请求,如中央研究院之类;(三)由一个代表全国历史学者的委员会请求。无论如何,第三点总得成立。我愿意并且希望你能领袖着把它组织起来。

我极诚挚地相信,中国本国历史和教育的发展,若不发生更多国际的关系,不会完善。并且在中国以外的学术界中也总不会被人认识——除非立即采取目前的步驟。贵国的加入,对贵国本身和敝会都具有最崇高的历史意义。我相信中国的史学业已达到一个可以与举世并立的阶段。我也相信没有人比你更有资格来辅助这件伟大的工作。[5]

从泰姆普利与顾颉刚、陶希圣的商谈及致顾颉刚的正式函件中,可以看到:1.顾颉刚是以北平历史学界代表的身份与泰姆普利就中国加入国际历史学会一事进行商讨的,顾氏这一身份又以泰姆普利致正式函件的形式得到进一步确认;2.泰姆普利希望由顾颉刚组织中国历史学会,并由该会代表中国加入国际历史学会。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顾颉刚倡导疑古辨伪运动,在中国史学界引发了一场史学革命,其本人不仅享有盛名,且组织学会,创办刊物,非常活跃,泰姆普利瞩望其组织中国历史学会,并以此会名义加入国际历史学会,可谓慧眼识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