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给思维导图分支线上色

如何给思维导图分支线上色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近一段时间,我身边的一些朋友一下子变成了“艺术家”:他们中的很多人以前从未在公开场合拿过画笔,现在竟然痴迷地用彩笔给一本本奇怪画册里的线条画上色。首先,让我们弄清上色的对象。通常情况下,文字是不需要上色的,包括中心主题在内的所有关键词,原则上都用黑色书写。其次,我们要明确上色的目的。接下来让我们继续以《线与角》为例说明如何为思维导图上色。首先是为思维导图的分支线上色。

如何给思维导图分支线上色

最近一段时间,我身边的一些朋友一下子变成了“艺术家”:他们中的很多人以前从未在公开场合拿过画笔,现在竟然痴迷地用彩笔给一本本奇怪画册里的线条画上色。当他们“完成”一幅作品时,神情里写满了得意和快乐。转瞬间,这种以前只在幼儿园或者小学低年级才会有人关注的游戏开始在成人的世界里流行开来。

制作这种画册的出版商们赚得盆满钵满,这得益于业余“艺术家”们不懈的“宣传”。很多人在完成作品后,都迫不及待地在朋友圈里发布。我自然也是通过看朋友圈才知道这种游戏的存在的。当我得知他们为了买这些画册花了很多钱时,不禁感慨道:让你们不学思维导图!如果早点跟着我学习的话,能省下多少银子啊?!

玩笑归玩笑,不过仅仅是上色就能给人以极大的满足感,这确实是很多局外人不能理解的。可是我并不是局外人,因为我从画思维导图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在玩这个游戏,而且乐此不疲。

“上色”,这个在白领圈子里最流行的游戏,也是思维导图绘制的最后一个步骤。和填涂画册一样,思维导图的上色也能够给人带来巨大的快乐和满足感。很多看似平淡的思维导图,在简单上色之后就变得脱胎换骨、光彩照人。尤其是当我们把上色前后的思维导图放在一起做对比的时候,就更是如此。那种感觉就像是看魔术师的表演一样神奇。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在我讲解上色的要领前,我希望你手边正好有一套彩笔。如果没有,也请你马上出去买一套回来。因为接下来的很多内容,是需要你一边看书,一边用彩笔实践的。

也许很多同学都会在文具盒里准备一些彩色的马克笔。这种笔画书的效果一流,但用来绘制思维导图就不太实用了。如果方便的话,请大家最好使用水彩笔

至于彩笔的颜色,在12种左右就可以。颜色过少的话会不利于我们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产生联想。颜色过多的话,不但浪费,而且也会导致我们把更多时间耽误在颜色的选择上。以我个人的经验而言,12色一般来讲都是够用的。如果你已经买好了彩笔的话,就请随我一同走进色彩缤纷的“上色之旅”吧。

首先,让我们弄清上色的对象。需要上色的对象,首先是分支线,其次也包括图像。有时候,我们也需要用彩色的线条把各个分支包裹起来,让它们看上去像某个形状。通常情况下,文字是不需要上色的,包括中心主题在内的所有关键词,原则上都用黑色书写。

其次,我们要明确上色的目的。画思维导图不是单纯为了好玩儿(尽管我个人觉得的确很好玩),对于同学们来说,我们画图主要是帮助自己加深记忆,强化理解。因此,我们在上色时也要尽量为前面的两个目的服务,要让颜色成为我们记忆的拐杖。当我们难以回忆出导图的内容时,要让颜色成为我们唤醒回忆的线索。同时,我们还要让颜色充当我们的向导,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看清一幅思维导图的结构和层次,让那些真正重要的内容,以及它们的关系通过颜色自动呈现。

要想实现以上这些效果,我们在上色时就不能太任性,不能怎么高兴怎么来。在颜色的选择上就必须要遵循一些原则。

接下来,让我们说说为思维导图上色的原则:

第一,同一系统的分支统一使用一种颜色。这里所说的“同一系统的分支”,是指由一级分支拓展出来的全部分支的总和。思维导图有几个一级分支,就应该有几种分支线颜色。换句话说,相同分支系统内部,不能出现两种颜色。比如,《线与角》的第一个一级分支是“线的认识”,紧随其后的二级分支是“线段”,这两个关键词下面的分支线就应该使用同一种颜色,而不能使用不同颜色。

这样做的好处是强化同一分支系统内部的联系,同时也突出了思维导图的层次。

第二,分支线的绘制要内粗外细。在上色之前,我们是用中性笔绘制的分支线,因此各个分支线的粗细应该是一样的。但是在上色环节,我们要突出强调一级分支,因为它们是离中心主题最近的,是撑起整张思维导图的骨架,所以这些一级分支关键词下面的线条要画得尽量粗一些,而且要由粗到细地过渡。因为下一个层级的分支使用的分支线是正常粗细,这样衔接起来才自然、美观。

第三,图像部分要尽量使用两种以上的颜色。单纯一种颜色是很难刺激到我们视觉的,只有两种以上的不同颜色才能更好地吸引我们的注意,从而强化记忆的效果。在上色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还原这些图像本来应有的颜色。有些图像本来就应该是单色的,我们除了按照它们的本来面目上色外,也可以通过夸张的想象,为它们配上更多的色彩。

第四,相邻的分支颜色不能太过接近。如果第一个分支使用了冷色调,第二个分支最好就用暖色调,反之亦然。除非分支数量过多,无法安排,否则一张思维导图上,最好不要出现两个颜色完全相同的分支。这样做是为了让各个分支之间相互区别,防止记忆的混淆和错乱。

第五,挑选颜色的总原则是联想。一个分支使用何种颜色要看这个分支的一级关键词与哪些颜色相关。比如,一级分支关键词是“葬礼”,我们就可以选择黑色作为分支线的颜色,因为人们在葬礼上通常都会穿黑色或深颜色的衣服。再比如,一级分支是“空战”,我们便可以选择使用蓝色,因为飞机翱翔的天空是蓝色的。

第六,当关键词本身的含义不足以让我们联想到任何颜色时,可以将其引发的情感对应的颜色涂在分支线上。我们都知道,不同的颜色不但象征着不同的情绪,更会引发我们的情绪。有人曾专门做过实验,通过用不同颜色粉刷室内的墙壁,可以改变被试者的情绪。比如,涂成红色会让一个人感觉焦虑,涂成淡蓝色会让人感觉轻松。我们在画导图的时候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根据一个关键词引发我们的情绪来选择对应这种情绪的颜色,是个不错的办法。(www.xing528.com)

接下来让我们继续以《线与角》为例说明如何为思维导图上色。

首先是为思维导图的分支线上色。整张思维导图共有5个一级分支,因此分支线的颜色也是五种。第一个分支是“线的认识”。谈到“认识”,你联想到什么颜色?对于我而言,“认识”意味着冷静的思考,而蓝色往往代表着冷静的思考。所以第一个分支就用蓝色。

第二个分支是“相交与垂直”。这两个词都属于抽象名词,因此不太容易找到直接对应的颜色,我们还是要继续发挥我们的联想能力。“相交与垂直”都是静态的概念,如果从内涵的角度来分析,第二个分支也应该用冷色调。不过第一个分支已经使用了冷色调的“蓝色”,因此第二个分支原则上不应该再用冷色调,但是根据我们前面对分支内涵的分析,这个分支又不适合用暖色调。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个折中的方案——使用介于冷、暖之间的色调,比如紫色。恰好紫色也包含了沉静的意味,正好呼应了本分支的内涵。

第三个分支是“平移与平行”。与刚才的“相交与垂直”不同,“平移”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这种变化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发展。而谈到发展,我们会联想到生命,因为所有的生命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而众多颜色中代表生命的自然是绿色,所以第三分支就使用绿色。

第四个分支“旋转与角”的颜色我们可以使用红色。

而第五个分支“角的度量”中,包含了重要的数学工具“量角器”。这个量角器看起来很像是早上初升的太阳(那些指向不同角度的辅助线像放射的阳光)。而谈到太阳,我们都知道,最好用黄色来代表。因此,第五分支就使用黄色。

分支的颜色都画好后,我们还要为中心主题图像以及各分支的图像上色。

中心图像是冰激凌。它的上半部分是白色的奶油,下半部分是淡黄色的甜筒。因为纸本身就是白色的,所以上半部分就不用上色了,而下半部分自然是涂上淡黄色。至于那条环绕冰激凌的线,使用什么颜色还是比较自由的。但是为了不发生冲突,原则上与中心图像直接相连的各种颜色最好不要用。因此,我最终选择了“蓝绿色”。

接下来是为第一分支的图像上色。先看“线段”对应的图像颜色。小人无须上色。三条路线颜色可以任选,我分别使用了黄色、红色和蓝绿色。食杂店的屋顶我用了传统的棕色,其他部分可以不用上色。“射线”对应的图像是手电筒,我们只要把手电筒涂成灰色就可以了。至于“金箍棒”,我是按照动画片《大闹天宫》中的配色,将两端涂成黄色,中间涂成红色。

再来看第二分支“相交与垂直”的图像。剪刀的把手部分,我涂成了棕色。至于“滑板车”,我将立柱和滑板部分涂成了红色,而轮子则涂成了绿色。

第三分支“平移与平行”也有两个图像。手推车被我涂成了蓝绿色,窗户框被我涂成棕色,小女孩的头发被我涂成黑色,裙子则涂成粉色。

第四分支只有一个图像,就是大白。顾名思义,它是白色的。但为了凸显图像的效果,我把大白涂成了灰色。为了突出手臂的旋转,这部分我没有上色。

第五分支“角的度量”有两个图像。这两个图像都比较简单,因此我只对外围的轮廓进行上色。其中,“角度”的圆形轮廓我使用了紫色,而量角器的边缘我使用了蓝色。

最终完成的思维导图如图4-16所示。

图4-16 手绘——线与角(彩色图样请见彩插第4页,图5)

至此,一幅完整的思维导图就大功告成了。如果你是一步一步跟着我画到这里,相信你一定会惊讶和欣喜。把你刚刚完成的思维导图拉远一些去看,你是否觉得它真的很漂亮?你是否会怀疑这样一幅漂亮的思维导图真的出自你手?

是的,只要你能够严格地按照我的五步法进行绘制,今后你还会画出更多更漂亮的思维导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