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入理解学习的本质:知识与技能的增长

深入理解学习的本质:知识与技能的增长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上述三个问题你给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说明你还没有真正理解学习的本质。读到这里,你可能已经看明白了,学习的本质不在过程,而在结果。答案非常简单——知识和技能的增加,这就是学习的本质。否则,我们就只是自我欺骗,做出学习的样子来安慰自己。通常,我们了解学习中问题所在最常规的方法是考试和检测。真正聪明的学习者会选择攻克中间的灰色地带。

深入理解学习的本质:知识与技能的增长

我们在学校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是学习?答案非常简单——知识和技能的增加,这就是学习的本质。

学习的本质是什么?这原本是众多有关学习的问题中最基本的问题。可是有多少人认真地去研究过?那些埋首于公式定理,埋首于题山题海的同学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现象,不见本质,因此被一些无关紧要的现象所迷惑,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丧失了把握学习主动权的良机,这是颇为可惜的。因此,无论你处在哪一个学习阶段,都有必要研究一下这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学习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这个世界很有趣。越是接近本质的东西往往越简单,同时也越容易被人们忽视,因为大多数人关注的都是触手可及的现象。

让我们思考一下学习的本质吧!我们在学校里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是学习?

看书是学习吗?做题是学习吗?听课又是不是学习呢?

如果上述三个问题你给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说明你还没有真正理解学习的本质。严格意义上讲,“看书”“做题”“听课”都有可能是学习,也都有可能不是。它们只是学习的方式,而不是学习本身。

在一个真正的学习者看来,如果一个人看了一个小时的书本,却一个字也没看进去,什么新东西都没记住,那么这肯定不是“学习”。同样的,即便你做过的题能够摞成小山,如果你并没有通过做这些题掌握新东西,你所做的一切只是无用功,这仍然算不上学习。

读到这里,你可能已经看明白了,学习的本质不在过程,而在结果。即便你已经累得吐血,如果没有任何积极的结果发生,这个过程仍然不能被叫作“学习”。

那么,到底怎样才算是“积极的结果”,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真正的学习”呢?

答案非常简单——知识和技能的增加,这就是学习的本质。无论我们做什么,只要能够做到让知识和技能增加,我们就是在进行真正的学习。否则,我们就只是自我欺骗,做出学习的样子来安慰自己。

这个结论让人细思极恐。因为当我们认真回首一天所做的与学习有关的事情时,往往会发现我们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在做无用功。表面上我们看似很用功,我们读了很长时间的书,我们念了好多单词和生字,我们做了好几页的习题……

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只是做出了学习的样子,让自己以及身边的人以为我们在学习而已。事实上我们什么也没学到——既没有掌握新的知识,也没有掌握新的技能。原来会的还是会,原来不会的还是不会。这算学习吗?当然不算。

想要大幅度地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最关键的是搞清楚我们究竟会在哪里,不会在哪里。换言之,我们要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边界。然而,对很多同学来说,这条边界线是模糊的,甚至是不存在的。我相信你的老师肯定曾经鼓励过你们提出问题,然而真正向老师提问的同学永远是极少数。因为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里不会,这才是最大的问题,偏偏又是一个无法问出口的问题。(www.xing528.com)

通常,我们了解学习中问题所在最常规的方法是考试和检测。通过实际做题,我们会知道自己哪里出了问题,这也是我一再强调建立错题本的原因。但是,通过考试或检测来检查知识上的漏洞,在本质上是一种被动检查。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能够通过做一套题检查出多少错误,你能弥补多少漏洞带有很大的随机性。相对科学一些的检查知识漏洞的方法应该是主动的。

主动检查知识漏洞的方法有很多,最直接的就是复述教材。但是毫无线索地对教材进行复述,毫无疑问是非常耗时费力的。有没有办法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扫描,找出其中的漏洞呢?

答案是肯定的。思维导图就是检查我们知识漏洞的最重要的工具。这是目前已知的最高效的主动检查工具。后面我们会单独讨论这个问题,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找到了漏洞之后,我们必然要力求弥补。因为“窟窿”不止一个,所以先补哪些“窟窿”,后补哪些“窟窿”,就成为会学习与不会学习的分水岭。能否掌握查缺补漏的科学顺序,将成为我们能否提升学习效率的关键。

我们可以把自己学习的知识想象成一个大大的皮球(如图6-2所示)。

图6-2 学习的本质

皮球表面下浅层的、绿色的部分,是我们已经掌握了的知识;皮球的核心的、红色的部分,是我们尚未掌握的知识;介于两者之间的灰色地带,是我们略微懂得一些,却没有真正掌握的知识。

缺少自信的同学会非常喜欢那些绿色的、已经掌握了的部分。做这些题,看这些书会让自己感觉非常良好,客观上讲,这样做也的确能够增强一个人的自信。不过,如果我们的学习仅仅止步于此,我们的知识和技能不会有任何增加,实际上我们是在做无用功。

自尊心过强的同学极可能想要从最核心的部分开始自己的学习。他们不屑于去做那些他们一眼看过去就会的题目,不愿意在低水平上简单重复,于是他们选择了“啃硬骨头”,一旦骨头被啃下,那种征服困难的快感就会让他们兴奋不已。不过,这样的好事并不多见。更多情况下,他会在同样的问题面前反复摔跤,徘徊不前,这也是在做无用功。

真正聪明的学习者会选择攻克中间的灰色地带。这些处在“半成品”状态下的知识,因为与业已掌握的知识之间已经形成了某种联系,所以学习起来难度较小,学习的速度也会比较快。我们只需要花很少的力气,就能够让这些“半成品”变成“成品”。而一旦这个过程结束,原有的接近核心地带的尚未掌握的知识又转变成了新的“半成品”——灰色地带又向着核心推进了一步。

这样步步为营地走下去,我们掌握的知识会越来越多,掌握新知识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小,整个学习进程会进入到加速模式。这意味着我们将把同行的大部分人甩在后面。所谓的学习效率和分数的快速提升,其实就是这么一回事。不要把那些一年提升几百分、几十名的成功案例看得太神秘。这些同学只是有意无意间攻克了能够让他们加速前进的“灰色地带”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