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脑的灵活之道:灵感、直觉和梦境的优化利用

用脑的灵活之道:灵感、直觉和梦境的优化利用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灵感、直觉和梦境,都是人脑的机能中较为重要的几种。因此,在努力遵循逻辑思维道路,勤勉、刻苦用脑的同时,灵活地对待和利用灵感、直觉和梦境中得出的积极而又有价值的成果,就会在人生创造性的工作中,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他认为合理、灵感和实用,是构成发明的三大要素。由于灵感有着偶然性、突发性和瞬时性的特点,因而,历史上大凡善用脑者,均有随时记下来去无踪、稍纵即逝的灵感闪念的良好习惯。

用脑的灵活之道:灵感、直觉和梦境的优化利用

灵感、直觉和梦境,都是人脑的机能中较为重要的几种。每个精神健康的个性,随着学识、经验积累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他的灵感的触发率,直觉的透视力和梦境的感受力,也会随之提高。因此,在努力遵循逻辑思维道路,勤勉、刻苦用脑的同时,灵活地对待和利用灵感、直觉和梦境中得出的积极而又有价值的成果,就会在人生创造性的工作中,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捕捉灵感法

灵感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现象。这一非逻辑的、高级的、创造性的和目前还难以阐析清楚其产生机制的人类特殊思维形式,在人类的科学发现和艺术创造中,占有重要席位。

注意利用自己头脑中萌生和激发的灵感,是古今中外人们成就其大业的重要保证。爱因斯坦说:“我相信直觉和灵感。”爱迪生认为创造是99%汗水加1%的灵感。需要点明的是,人们在理解和运用爱迪生这一警句时,往往只看到了99%的汗水在发明创造历程中量的积累所作用的一面,而忽略了1%灵感在发明创造过程中质的飞跃作用这一面。这是不全面、欠深刻的。如果没有那1%的灵感,爱迪生终生就绝不会有2000来种发明创造。日本发明大王中松义朗,50年获2360项专利。他认为合理、灵感和实用,是构成发明的三大要素。中松义朗说:“灵感是发明家最主要的,也是最得力的发明武器。”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力倡灵感思维,主张创立一门钻研灵感的问题的“灵感学”。钱老指出:如果人们掌握了灵感学,那人的创造力将普遍极大提高,人人都可能成为天才。

由于灵感有着偶然性、突发性和瞬时性的特点,因而,历史上大凡善用脑者,均有随时记下来去无踪、稍纵即逝的灵感闪念的良好习惯。“作诗火急迫亡逋,情景一失永难摹。”这是苏东坡的切身经验之谈。“我的脑子里已经得到的几个奇妙的想法,必须及时地把它们写出来。”这是爱因斯坦“相信灵感”的很好注解。

美国心理学家乔·缅杰利建议人们随时随地携带书写用具记录自己的思想火花。每逢周末将所有零星思想都记录在工作本上。而当工作本记满时,你的直觉会暗示你去整理这些。而一旦整理出来,全面清晰可见,会使自己也大为惊异!

这,就是捕捉灵感的丰厚回报。

加工直觉法

古往今来,直觉概念一直被世人广泛使用着。直觉作为人脑的高级机能,是一种以一定的知识经验与思维能力为依托的、直接把握和透视对象的价值与本质的一种大脑功能或心理能力,作为人类审美和求知心理特殊能力的直觉,有艺术直觉和科学直觉两类。艺术直觉系跨过显意识的逻辑程序而直接把握对象价值的心理功能;科学直觉系指跃过显意识和逻辑程序而直接把握对象本质或事物发展规律的心理功能。爱因斯坦认为,对于诸如“决定一幅好的绘画或者一首好的乐曲究竟是什么”这类问题,用直觉去感觉要比用理性去理解更加容易一点;他还认为,从特殊到一般的道路是直觉性的,而从一般到特殊的道路是逻辑性的。爱氏这里所谈的直觉,前者显然为艺术鉴赏方面的直觉,后者则是科学发现过程中的直觉。他本人正是一个有着极强的两种直觉能力的科学家兼艺术家

直觉能力,人皆有之。以主体经验和知识积累为功底,以良好的显意识理论思维为依托的直觉,同灵感一样,是构成人类创造力的核心因素之一。据普拉特和贝克的调查认为,科学家们对直觉现象的熟知情况是:有30%的人说正常,50%的人说偶然,17%的人说从未得力于直觉。他们的调查结果还显示:有7%的科学家报告说他们的直觉一贯正确,其余的人估计,有10%~90%不等的直觉日后证明是正确的。就科学发现而言,直觉结果的正确与否,还必须经过形式逻辑的论证以及实践法庭的裁判。比如,一位资深的文物工作者一眼就能“看出”某件文物的价值;另一位老资格的总工程师一下子便估算出一项大工程的投资数目,他们的直觉能力,能使其所“看”、所“估”,八九不离十,但该文物价值的最终确定和投资数额的最后拍板,仍需日后的严密考察和论证。

既然直觉能力是人所共有的一种普遍心理功能,且此功能随着全方位的成熟而且趋强化,因而,认识、训练和提高人类固有的直觉能力,便成了脑科学研究的重大使命之一。另外,从人类的实践基本上的“感知——直觉——思维”这个一般认识程序来看,直觉成品是高于感知结果而低于理性思维结果的一种东西。因而,直觉成品尚有待于理性思维的判断、筛选、提炼等进一步的加工制作,方能升华为科学理念形态的东西。恩格斯1873年5月30日早晨躺在床上时,脑子里所出现的一串有关自然科学的辩证思想,所以要让马克思为他保密,是因为他还要花很多时间,“对这些东西进行加工”。否则,在这些直觉成品加工发表前对别人谈论,这些半成品就可能被“某个卑鄙的英国人剽窃”。可见,充分开拓人类的直觉功能,自觉加工直觉作用所产生的结果,是挖掘人脑潜力、丰富人类精神产品宝库的又一重要途径。(www.xing528.com)

反思梦境

人生1/3的时间在睡梦中消逝。梦境是人类最古老、最神秘、最奇特的奥秘之一。现代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梦作为人脑的一种特殊机能,不仅有助于恢复人的精神力量,还能帮助人们继续白天或清醒状态的探索,提高人类的理解力和创造力。

据报道,在剑桥,哈钦森教授询问了大量学者,70%的人回答他,在他们的创造活动中,梦境发挥了作用。我国有的心理学家在一份调查问卷的统计中发现,有30%左右的大学生,也说梦境对他们的创造活动很有帮助。有人作过统计,一个人平均每夜做梦1.5个小时,一生中要做5~6年梦。一个60岁花甲老人共做梦两三万次。梦里乾坤大。如能将这些梦境中的有用信息发掘和利用起来,则每个人的创造力起码可提高三成。足见反思梦境有何等重大意义。反思和利用梦境法有三。

一、借梦助思。

英国心理学家埃文斯在其《夜的风景线》一书中说:“做梦能使醒着时开始的工作继续下去。”一个人长时间思索个问题,梦境就可能向他奉献有益的思路。前苏联作家富曼诺夫在谈到他写《夏伯阳》的经过时说:“(今天)停笔的地方最好是在(明天)可以完全清楚该怎样接下去的地方——再往下,许多东西自己会明确起来。”海明威在介绍他的写作经验时也说:“最好的办法是在你写得顺利的时候,知道往下怎样发展的时候停笔,这样,你的潜意识始终在活动。”由是观之、反思和利用梦境,首先要善于“制造”出一个好梦境。

二、追录梦语

作曲家丁·塔季尼梦见他把自己的小提琴交给一个魔鬼演奏,令他惊奇的魔鬼,奏出了极为美妙的旋律。此君醒后立即记下了如今人们经常演奏的《魔鬼之歌》。清人袁枚在其《随园诗话》卷二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刘曾灯下诵《文选》、倦而就寝,梦一古衣冠人告之曰:‘魏晋之文,文中之诗也;宗无之诗,诗中之文也。’既醒,述其主于余。余曰:‘此余夙论如此。’”古代一些文人墨客像这样一类的“梦得”、“梦悟”,真是不胜枚举。“日思梦悟”不足为奇。从控制论角度看,这是一种脑内的自组织现象,即人的大脑神经元在白天一定量的信息激发下,结构和功能从无序走向有序的一种突变。

三、加工梦境。

有些梦境记下就成佳品。有的却要通过反思,用逻辑思维经再加工才能得其奥妙。美国发明家郝奥,多年一直为使缝纫工作机械化而煞费苦心。一日晚他做了个怪梦,梦见他被野人抓住,野人逼他创造一部能缝纫的机器,造不出即处死。他冥思苦想还是造不成,野人就举矛向他直逼过来。惊恐万状的郝奥此刻发现野人的矛尖上有个眼孔。猛醒后经思索,郝奥发现应在针尖而不是在针尾上开一个针眼。惊险怪梦之理性破译,帮他解决了大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