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课程中的美感性理解与优化

信息课程中的美感性理解与优化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感性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美、融入美、体现美,使孩子们在感受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学会发现美、创造美。放到教学中来,笔者认为对美感的理解可以分为三种。所以说,信息科技课程中同样存在着美,在教学过程中把这种美体现出来,就能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那如何在信息科技教学中体现美感性呢?

信息课程中的美感性理解与优化

美感性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美、融入美、体现美,使孩子们在感受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学会发现美、创造美。

很多教师都认为,美是音乐美术这样的课程应提的因素,或是像语文、英语那种能用语言描述、使人身临其境感受的课程里适用的,至于信息科技数学这样理工科的课程是无法体现美的。但这种理解只是美的表面。

当人感觉到客观事物满足了人的主观需求时,客观事物使人产生出的快乐感觉,称为“好感”。而当人感觉到能够满足人的主观需求的客观事物的存在时,客观事物的形态特征使人产生出的快乐感觉,就称为“美感”。例如,一个人喜欢上音乐课,音乐课会带给他快乐的感觉,则他会对音乐课产生“好感”;而音乐课所具备的特征,或者说他令他对音乐课产生“好感”的特征,就称为“美感”。可见,只要具备了使一个人产生“好感”的特征,就可以使这个人感受到美,产生“美感”。

百科词条上对美感的定义是:美感是人接触到美的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人对美的认识、评价与欣赏。放到教学中来,笔者认为对美感的理解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直观美。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直接感受美。

第二种:感悟美。在学习的基础上,把感官感受到的内容通过大脑的思考、感悟,形成一个美的意境,从而使身心愉悦,感受到美。(www.xing528.com)

第三种:创造美。经过体验美、感悟美后,对美形成自己的理解,用某种方式把自己所理解的美表达出来,这一过程所产生的美就是创造美。

这三种美各自独立,却又一体相承。第一种美是直接的、自然的、天性的,任何人都可以直接感受的美;第二种美是需要经过学习,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才能感悟到的美;第三种美则是需要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不断增强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才能体会到的美。很多教师认为,美是音乐、美术这样的课程才提的东西,那是因为他们只感受到教学中直观感受的美。可以说没有一门学科只会表现一种美,任何一种学科都是多种美的综合体现。例如:听《听命运交响曲》,可以直接感受到其中旋律的震撼,但只有通过学习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其中蕴含的深意。

所以说,信息科技课程中同样存在着美,在教学过程中把这种美体现出来,就能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那如何在信息科技教学中体现美感性呢?

下面,笔者通过《计算器制作DIY》一课来阐述在信息科技教学中美感性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