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毛詩故訓的詳細解釋及例證分析

毛詩故訓的詳細解釋及例證分析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治故訓者,必由此而後能涉其涯涘。陳氏嘗綜其例,載於所著《毛詩説》中,顧未能及全書十之一也。《傳》緣下句“施于條枚”立訓,皆其例也。

毛詩故訓的詳細解釋及例證分析

經注之存於今者,莫古於《詩毛氏傳》,文簡義贍,與《爾雅》相表裏。治故訓者,必由此而後能涉其涯涘。陳碩甫嘗稱是書爲小學之津梁,羣書之鈐鍵,不誣也。余反覆熟讀傳文,而深歎條例縝密,後來傳注家無能越斯檢柙者。陳氏嘗綜其例,載於所著《毛詩説》中,顧未能及全書十之一也。因廣其意,以旁推之,則有解字之例焉,有説經之例焉。

傳之正例,必先説字而後解經,故詁訓不嫌顛倒。

《關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傳》:“窈窕,幽閒也。淑,善;逑,匹也。言后妃有《關雎》之德,是幽閒貞專之善女,宜爲君子好匹。”案此先釋字誼,後明經恉,全詩莫不如此。其於經文有不順者,則顛倒説之。《小雅·斯干》“載衣之裳,載弄之璋”《傳》:“半珪曰璋。裳,下之飾也。璋,臣之職也。”《傳》必先釋璋、而後釋裳者,爲説字在前,解經在後耳。

其先明經恉,後説字誼者,變例也。

《鄘風》“君子偕老,副筓六珈”《傳》:“能與君子俱老,乃宜居尊位,服盛服也。副者,后夫人之首飾,編髮爲之。筓,衡筓也。珈筓,飾之最盛者,所以别尊卑。”

分説字誼,悉依經文次第作解,亦有顛倒其字者,因文之便耳。

《鄘風·柏舟》“之死矢靡它”《傳》:“矢,誓;靡,無;之,至也。至己之死,信無它心。”案《傳》必先釋“矢”、“靡”後釋“之”字者,以與解經之語兩“至”字相承耳。

單字易明者,以單字釋之,層累而下。其辭已盡,則用“也”字以别之;辭未盡,不須用“也”字。

陳澧曰:“《毛傳》連以一字訓一字者,惟於最後一訓用‘也’字,其上雖累至數十字,皆不用‘也’字,此《傳》例也。然亦有不盡然者。今考‘也’字不合傳例之處,其下皆有《鄭》箋,此由昔人因箋綴《傳》下,《傳》無‘也’字則文勢不斷,故增‘也’字以隔絶之。此已不當增而增矣。段氏定本又於舊所未增者而亦增之,如淑,善;逑,匹也。寤,覺;寐,寢也。‘善’字‘覺’字下皆增‘也’字,則段氏亦未知《傳》例矣。”案陳氏此言,至爲精諦。《顏氏家訓·書證篇》云:“俗學聞經傳中時須‘也’字,輒以意加之,每不得所,益成可笑。”然則傳注中“也”字爲俗學所妄增者綦多,自古然矣。

義不能竟者,則用“之”字以足成之。

陳澧曰:“《毛傳》一字訓一字有加‘之’字者,如‘服,思之也;濩,煮之也’之類,其所訓皆用韻之字。蓋詩意本説思,因用韻,遂用‘服’字以代‘思’字,詩意本説煮,因用韻遂用‘濩’字以代‘煮’字,毛公知其意,故加‘之’字,訓爲思之也,煮之也。”

單字不足以盡形容者,則以疊字釋之。

《邶風·擊鼓》“憂心有忡”《傳》:“憂心忡忡然。”《谷風》“有洸有潰”《傳》:“洸洸,武也;潰潰,怒也。”《衛風·氓篇》“咥其笑矣”《傳》:“咥咥然笑。”《芄蘭》“容兮遂兮,垂帶悸兮”《傳》:“容儀可觀,佩玉遂遂然,垂其紳帶,悸悸然有節度。”《鄭風·野有蔓草》“零露漙兮”《傳》:“漙漙然,盛多也。”《陳風·宛丘》“坎其擊鼓”《傳》:“坎坎,擊鼓聲。”《小雅·蓼蕭》“零露湑兮”《傳》:“湑湑然,蕭上露貌。”案此諸篇,皆經文一字,傳文用疊字,以一言不足,重言之,以盡其形容也。亦有比況以説之者。《召南》“何彼襛矣”《傳》:“襛,猶戎戎也。”《豳風·東山》“有敦瓜苦”《傳》:“敦,猶專專也。”《小雅·采》“朱芾斯皇”《傳》:“皇,猶煌煌也。”《十月之交》“噂沓背憎”《傳》:“噂猶噂噂,沓猶沓沓。”皆是已。

反之,亦可以單字釋疊字。

大雅·板》篇“上帝板板”《傳》:“板板,反也。”

其立訓也,或明本字,

《魏風·葛屨》“要之棘之”《傳》:“要,也。”《小雅》“皇皇者華”《傳》:“皇皇,猶煌煌也。”案此二傳皆以今字訓古字,明“要”“皇”爲初文,而“”“煌”爲後起字也。

或言假借,

《周南·兔罝》“公侯干城”《傳》:“干,扞也。”《汝墳》“惄如調飢”《傳》:“調,朝也。”案此二《傳》皆直指“干”爲“扞”之假借,“調”爲“朝”之假借,至明白而易知。亦有不直指者,《葛覃》傳:“害,何也。”《緑衣》傳:“曷,何也。”古“害”、“曷”聲同,知“害”爲“曷”之假借。

或隨文作解,

《周南·桃夭》“之子於歸”《傳》:“之子,嫁者也。”《邶風·燕燕》“之子於歸”《傳》:“之子,去者也。”《衛風·有狐》“之子無裳”《傳》:“之子,無室家者。”《小雅·車攻》“之子于苗”《傳》:“之子,有司也。”《鴻鴈》“之子于征”《傳》:“之子,侯伯卿士也。”案同一“之子”,而所解不同,以文之所在異耳。他若“季”本幼稚之通稱,而《魏風·陟岵》“母曰嗟予季”《傳》:“季,少子也。”“皎”爲潔明之大號,而《陳風·月出》“月出皎兮”《傳》:“皎,月光也。”莫不訓隨文立,初無定解。此類至繁,學者可以隅反。

或依經爲誼,

案《傳》誼依經立訓,所在皆是。有得之本句者,“殷其雷”傳:“殷,雷聲也。”“嘒彼小星”《傳》:“嘒,微貌。”“淒其以風”《傳》:“淒,寒風也。”此類是已。有得之上下句者,《鄘風》“定之方中,命彼倌人”《傳》:“倌人,主駕者。”《傳》探下句“星言夙駕”立訓。《小雅·北山》“鮮我方將”《傳》:“將,壯也。”傅承上句“嘉我未老”立訓。《大雅·旱麓》“莫莫葛藟”《傳》:“莫莫,施貌。”《傳》緣下句“施于條枚”立訓,皆其例也。

或探下章成釋,

《周南·葛覃》首章《傳》:“葛所以爲絺綌,女功之事煩辱者。”案此《傳》探下章“是刈是濩,爲絺爲綌”而言。

或蒙上章定詁,

《小雅·鶴鳴》首章“它山之石,可以爲錯”《傳》:“錯,石也。”卒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傳》:“攻,錯也。”案此傳蒙上章立訓,故詁“攻”爲“錯”。

凡字數出者,又不限於首見發《傳》,

《關雎》“參差荇菜,左右采之”,“采”字無《傳》;《芣苡傳》則云:“采,取也。”《邶風·凱風》“載好其音”,《泉水》“載脂載轄”,“載”字無《傳》;《鄘風·載馳傳》則云:“載,辭也。”

《經》有省文,《傳》則益字以解之,

《召南·野有死麕》“有女如玉”《傳》“德如玉也。”《邶風·擊鼓》“不我活兮”《傳》:“不與我生活也。”《齊風·南山》“必告父母”《傳》:“必告父母廟。”《陳風·衡門》“可以樂飢”《傳》:“可以樂道忘飢。”《小雅·車攻》“有聞無聲”《傳》:“有善聞而無讙譁之聲。”

《經》未的指,《傳》則明言以實之,

《邶風·旄丘》“必有與也”《傳》:“言與仁義也。”“必有以也”《傳》:“必以有功德。”《北風》“攜手同歸”《傳》:“歸有德也。”《王風·大車》“畏子不敢”《傳》:“畏子大夫之政,終不敢。”《鄭風》“有女同車”《傳》:“親迎同車也。”

或連舉《經》文而實釋一字,

《鄭風》“山有扶蘇,隰有荷華”《傳》:“荷華,扶渠也。其華菡萏。”案此《傳》實以“扶渠”釋“荷”字,“華”則連經文而言之,又恐人誤以扶渠當華,故申釋之云:“其華菡萏”也。《曹風·蜉蝣》“蜉蝣掘閲”《傳》:“掘閲,容閲也。”《傳》但釋“閲”不釋“掘”,連經文而舉之,故更及“掘”字。

或總釋二名,以合爲一辭,

《邶風·旄丘》“瑣兮尾兮”《傳》:“瑣尾,少好之貌。”

或不明立解,而惟以訓詁代《經》文,

《周南·漢廣》“不可求思”《傳》:“漢上游女無求思者。”案此《傳》以“無”釋《經》之“不可”。《鴟鴞》“既取我子,無毁我室”《傳》:“不可以毁我周室。”是又以“不可”釋“無”,皆以訓詁代《經》文也。

或非其本義,而惟以比況通《經》意,

《邶風·谷風》“何有何亡,黽勉求之”《傳》:“有謂富也,亡謂貧也。”《鄭風·將仲子》“無折我樹”《傳》:“折言傷害也。”案“有”、“亡”非貧富之義,“折”亦無傷害之訓,而《經》旨實以此況彼,故《傳》率以“謂”字“言”字申説之,明其誼不在此也。凡《傅》中用“謂”字“言”字立訓者視此。

亦有逆釋其字而語意乃見者,

《召南·殷其雷》“何斯違斯”《傳》:“何此,君子也。斯,此;違,去也。”案《傳》文“何此”釋《經》“何斯”。下云“斯,此;違,去”釋《經》“違斯”。《傳》必倒釋之者。以明“違斯”猶言“此去”耳。《小雅·白華》“樵彼桑薪、卬烘于煁”《傳》:“卬,我;烘,燎也。煁,烓竈也;桑薪宜以養人者也。”其例亦同。

有逆釋其句而辭旨始明者,

《邶風·柏舟》“憂心悄悄,愠于羣小”《傳》:“愠,怒也。悄悄,憂貌。”案《傳》先釋“愠”,後釋“悄悄”,是先釋下句而後釋上句也。《經》文二句,蓋即《荀子·宥坐篇》“小人成羣,斯足憂矣”之意,《傳》逆釋之,而意益明。

有不必依字解説,詁訓即存乎其辭者,

案此與以訓詁代《經》文,形似而實有不同。《邶風·柏舟》“微我無酒,以敖以遊”《傳》:“非我無酒可以敖遊忘憂也。”是《傳》訓“微”爲“非”。《日月》“日居月諸,照臨下土”《傳》:“日乎月乎,照臨之也。”是《傳》以“居”、“諸”皆爲語助。《小雅·蓼蕭》“我心寫兮”《傳》:“輸寫其心也。”是《傳》訓“寫”爲“輸”。《小雅·吉日》“悉率左右,以燕天子”《傳》:“驅禽之左右以安待天子。”是《傳》訓“燕”爲“安”。《大雅·思齊》“肆戎疾不殄”《傳》:“故今大疾害人者不絶之而自絶也。”是《傳》以“故今”訓“肆”,“大”訓“戎”,“害”訓“疾”,“絶”訓“殄”也。

有於《經》文實義不加注説,而惟釋其虚詞者,

《鄘風》“鶉之奔奔,鵲之彊彊”《傳》:“鶉則奔奔,鵲則彊彊然。”案此《傳》惟以“則”字代“之”字。

《經》文上下句同義,《傳》即以上句之字爲下句之訓,

《小雅·斯干》“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烏斯革”《傳》:“革,翼也。”

上下章同辭,《傳》必總釋於上章,

《召南·殷其雷傳》:“振振,信厚也。”《邶·北風》《傳》:“虚,虚也;亟,急也。”案《殷其雷》、《北風》皆末二句同辭,以及《桑中》末三句同辭,《漢廣》末四句同辭,《黍離》、《園有桃》、《秦黄鳥》末六句同辭,而其義皆總釋於上章。

上下章同意,上章已《傳》,下章即承上章之字作《傳》,

《鄭風·風雨》首章“雞鳴喈喈”《傳》:“雞猶守時,而鳴喈喈然。”次章“雞鳴膠膠”《傳》:“膠膠,猶喈喈也。”《唐風·羔裘》首章“羔裘豹袪,自我人居居”《傳》:“袪,袂末也。居居,懷惡不相親比之貌。”卒章“羔裘豹袖,自我人究究”《傳》:“袖,猶袪也。究究,猶居居也。”《秦風·蒹葭》首章“蒹葭蒼蒼”《傳》:“蒼蒼,盛也。”次章“蒹葭淒淒”《傳》:“淒淒,猶蒼蒼也。”卒章“蒹葭采采”《傳》:“采采,猶淒淒也。”《陳風·東門之楊》首章“其葉牂牂”《傳》:“牂牂然,盛貌。”卒章“其葉肺肺”《傳》:“肺肺,猶牂牂也。”《小雅·巷伯》三章“緝緝翩翩”《傳》:“緝緝,口舌聲。翩翩,往來貌。”四章“捷捷幡幡”《傳》:“捷捷,猶緝緝也。幡幡,猶翩翩也。”《蓼莪》五章“南山烈烈,飄風發發”《傳》:“烈烈然至難也。發發,疾貌。”六章“南山律律,飄風弗弗”《傳》:“律律,猶烈烈也。弗弗,猶發發也。”

於所易曉,上章不發《傳》,下章亦承上章《經》文以立訓,

《召南·羔羊》首章“羔羊之皮”無《傳》,次章“羔羊之革”《傳》云:“革,猶皮也。”《鄭緇·衣》首章“緇衣之宜兮”無《傳》,次章“緇衣之好兮”《傳》云:“好,猶宜也。”《有女同車》首章“顏如舜華”無《傳》,卒章“顏如舜英”《傳》云:“英,猶華也。”《蘀兮》首章“風其吹女”無《傳》,卒章“風其漂女”《傳》云:“漂,猶吹也。”《豳風·九罭》次章“於女信處”無《傳》,三章“於女信宿”《傳》云:“宿,猶處也。”《小雅·白駒》首章“以永今朝”無《傳》,次章“以永今夕”《傳》云:“夕,猶朝也。”《小明》四章“無恒安處”無《傳》,五章“無恒安息”《傳》云:“息,猶處也。”案此皆釋單字之例。其解疊字,亦復同之。其例甚繁,不煩悉舉。

復有上下章互詞以見意者,

《周南·漢廣》二章“翹翹錯薪,言刈其楚”《傳》:“翹翹,薪貌。”卒章“翹翹錯薪,言刈其蔞”《傳》:“蔞,草中之翹翹然。”案此《傳》分釋二物,辭雖異而義賴以互明。從知楚亦木中之翹翹,蔞亦翹翹之薪矣。其解字誼亦多此例。《邶風·北門》二章“政事一埤益我”《傳》:“埤,厚也。”卒章“政事一埤遺我”《傳》:“遺,加也。”上章訓“埤”爲“厚”,不爲“益”作訓,卒章訓“遺”爲“加”,不爲“埤”作訓,《傳》誼可互見也。

或上下章所釋之字意近,《傳》得比況以説之,

《魏風·伐檀》首章“寘之河之干兮”《傳》:“干,崖也。”次章“寘之河之側兮”《傳》:“側,猶崖也。”

義已具於他篇者,《傳》亦得比況以説之。

《王風·黍離》“行邁靡靡”《傳》:“靡靡,猶遲遲也。”案《傳》於《邶風·谷風》“行道遲遲”已云:“遲遲,舒行貌”,此處不煩更釋,故但比況明之。

釋疊字或以易解通難曉,(www.xing528.com)

《召南·草蟲》“憂心忡忡”《傳》:“忡忡,猶衝衝也。”《魏風·葛屨》“摻摻女手”《傳》:“摻摻,猶纖纖也。”《小雅·正月》,“憂心慘慘”《傳》:“慘慘,猶戚戚也。”“裳裳者華”《傳》:“裳裳,猶堂堂也。”

或以今辭明古誼,

《邶風·柏舟》“耿耿不寐”《傳》:“耿耿,猶儆儆也。”《唐風·綢繆》《傳》:“綢繆,猶纏緜也。”《大雅·卷阿》“藹藹王多吉士”《傳》:“藹藹,猶濟濟也。”

或以常言證僻語,

《陳風·澤陂》“中心悁悁”《傳》:“悁悁,猶悒悒也。”《小雅·斯干》:“約之閣閣”《傳》:“閣閣,猶歷歷也。”

釋形狀字,或就《經》文本句以立訓,

《鄘風·柏舟》“髧彼兩髦”《傳》:“髧,兩髦之貌。”《干旄》“孑孑干旄”《傳》:“孑孑,干旄之貌。”《衛風·竹竿》“巧笑之瑳”《傳》:“瑳,巧笑貌。”《王風》“啜其泣矣”《傳》:“啜,泣貌。”《齊·猗嗟》“巧趨蹌兮”《傳》:“蹌,巧趨貌。”《魏·伐檀》“坎坎伐檀兮”《傳》:“坎坎,伐檀聲。”《唐·杕杜》“其葉菁菁”《傳》:“菁菁,葉盛也。”《鴇羽》“肅肅鴇羽”《傳》:“肅肅,鴇羽聲也。”《秦·車鄰》“有車鄰鄰”《傳》:“鄰鄰,衆車聲也。”《豳·東山》“零雨其濛”《傳》:“濛,雨貌。”“蜎蜎者蠋”《傳》:“蜎蜎,蠋貌。”“町畽鹿場”《傳》:“町畽,鹿迹也。”《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傳》:“湛湛,露茂盛貌。”《采》“伐鼓淵淵”《傳》:“淵淵,鼓聲也。”《鴻鴈》“肅肅其羽”《傳》:“肅肅,羽聲也。”《十月之交》“爗爗震電”《傳》:“爗爗,震電貌。”《信南山》“雨雪雰雰”《傳》:“雰雰,雪貌。”《頍弁》“有頍者弁”《傳》:“頍,弁貌。”《白華》“英英白雲”《傳》:“英英,白雲貌。”《瓠葉》“幡幡瓠葉”《傳》:“幡幡,瓠葉貌。”

或取諸物之形性以立訓,

《秦風·黄鳥》“交交黄鳥”《傳》:“交交,小貌。”

其不可以質言者,則用意字形容之,

《王風·黍離》“悠悠蒼天”《傳》:“悠悠,遠意。”《兔爰》“有兔爰爰”《傳》:“爰爰,緩意。”《丘中有麻》“將其來施施”《傳》:“施施,難進之意。”《豳風·七月》“二之日鑿冰沖沖”《傳》:“沖沖,鑿冰之意。”《小雅·正月》“憂心惸惸”《傳》:“惸惸,憂意。”《巧言》“蛇蛇碩言”《傳》:“蛇蛇,淺意。”

詮釋名物,多以今名通古名,

《小雅·小弁》“弁彼鷽斯”《傳》:“鷽,卑居;卑居,雅鳥也。”案《傳》以“雅鳥”釋“卑居”,是以今通古也。此類繁矣。

二名並舉,必詳其别,

《召南·采蘋》“于以盛之,維筐及筥;于以湘之,維錡及釜”《傳》:“方曰筐,圓曰筥,有足曰錡,無足曰釜。”案《傳》中此例至多,不煩悉列。

或道物之性,以明《經》義,

《周南·芣苡》《傳》:“芣苡,馬舃;馬舃,車前也。宜懷任焉。”《麟之趾》《傳》:“趾,足也。麟信而應禮,以足至者也。”案此二《傳》,末一語皆足以發明經恉,非徒詮釋名物而已。《鄭風·將仲子》次章“無折我樹桑”《傳》:“桑,木之衆也。”卒章“無折我樹檀”《傳》:“檀,彊忍之木。”《傳》以《經》文必舉桑、檀爲言者,喻段之得衆恃彊也,故具道其性以明之。

或詳説其制,以廣《傳》訓,

《小雅·車攻》“大庖不盈”《傳》:“一曰乾豆,二曰賓客,三曰充君之庖。”《大雅·緜》“作廟翼翼”《傳》:“君子將營宫室,宗廟爲先,厩庫爲次,居室爲後。”案二《傳》皆引《經》《傳》舊文以廣之。

或旁推於《經》文之外,以申成其恉,

《召南·行露》“雖速我獄,室家不足”《傳》:“《昏禮》純帛不過五兩。”案詩言不足者,禮不足也,故傳引《昏禮》之制以申成之。

於所易曉,則不詳釋,

《周南·汝墳》“魴魚赬尾”《傳》:“赬,赤也。魚勞則尾赤。”案《傳》不詳魴爲何魚,以盡人所知,故闕而不解。

此解字之例也。亦有似解字而實釋《經》旨者,

《鄭風·女曰雞鳴》“與子宜之”《傳》:“宜,肴也。”

其解説用“言”字者,皆所以明《經》旨也。

《鄘風·君子偕老》“鬒髮如雲”《傳》:“如雲,言美長也。”《齊風·敝笱》“其從如雲”《傳》:“如雲,言盛也。”《大雅·韓弈》“祁祁如雲”《傳》:“如雲,言衆多也。”案同一“如雲”,而所在義殊,《傳》皆隨文立訓,以明《經》旨耳。至於總釋句誼,亦多用“言”字申明之。《豳風·東山》“親結其縭,九十其儀”《傳》:“九十其儀,言多儀也。”《小雅·鹿鳴》“君子是則是傚”《傳》:“是則傚,言可法效也。”此類是已。

分説句誼,或兼下句爲釋,

《關雎》“琴瑟友之”《傳》:“宜以琴瑟友樂之。”案此《傳》兼下“鍾鼓樂之”句爲釋。

或兼上句爲釋,

《桃夭》“宜其室家”《傳》:“宜以有室家無踰時者。”案此《傳》兼中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爲釋。《正義》云:“桃少,故華盛,以喻女少而色盛。”是其義也。

或探下句爲釋,

《小雅·車攻》“駕言四牡,四牡弈弈”《傳》:“言諸侯來會也。”案此《傳》探下句“會同有繹”爲釋。

《經》文字倒,《傳》順釋之,

《周南·葛覃》“施于中谷”《傳》:“中谷,谷中也。”案《傳》中此例至多,如“中林”“林中”、“中河”“河中”、“中阿”“阿中”、“中澤”“澤中”皆是。其他句中用字偶倒者,亦率順釋其義。《邶風·柏舟》“心之憂矣,如匪澣衣”《傳》:“如衣之不澣矣。”“日月逝不相好”《傳》:“不及我以相好。”是也。

《經》文辭反,《傳》正説之,

《召南·行露》“豈不夙夜,謂行多露”《傳》:“豈不,言有是也。”

亦有倒《經》文之句以成釋,

《齊風·雞鳴》“匪雞則鳴,蒼蠅之聲”《傳》:“蒼蠅之聲有似遠雞之鳴。”《檜風·羔裘》“羔裘如膏,日出有曜”《傳》:“日出照曜,然後見其如膏。”

逆其意以作解,

《鄭風·揚之水》“不流束楚”《傳》:“激揚之水可謂不能流漂束楚乎。”《曹風·侯人》“不濡其翼”《傳》:“鵜在梁可謂不濡其翼乎。”《大雅·文王》“不顯亦世”《傳》:“不世顯德乎。”《執競》“不顯成康”《傳》:“不顯乎其成功而安之也。”案《傳》皆加一“乎”字以足其義,反其意以釋之。

牾其辭以立説者,

《周南·桃夭》“宜其家人”《傳》:“一家之人,盡以爲宜。”《召南·鵲巢》“百兩成之”《傳》:“能成百兩之禮也。”《邶風·終風》“莫往莫來”《傳》:“人無子道以來事己,己亦不得以母道往加之。”《王風·葛藟》“終遠兄弟”《傳》:“兄弟之道已相遠矣。”

其釋章誼,或於首章統下章而釋之,

《召南·鵲巢》“之子于歸,百兩御之”《傳》:“諸侯之子嫁於諸侯,送御皆百乘。”《鄘風·牆有茨》“不可掃也”《傳》:“欲掃去之,反傷牆也。”“君子偕老,副筓六珈”《傳》:“能與君子俱老,乃宜居尊位服盛服也。”案此諸《傳》皆統下章爲釋。

或於末章統上諸章而釋之,

《桃夭》“其葉蓁蓁”《傳》:“蓁蓁,至盛貌。有色有德,形體至盛也。”案此《傳》統上章爲釋。

一章之中,有義具於彼,而可互見於此者,

《召南·采蘩》次章“被之祁祁,薄言還歸”《傳》:“祁祁,舒遲也,去事有儀也。”案《傳》以“去事有儀”釋“祁祁”,則章首“被之僮僮”爲助祭初來之儀可知。

有似釋章旨,而實關説全篇者,

《齊風·盧令》首章《傳》:“人君能有美德,盡其仁愛,百姓欣而奉之,愛而樂之,順時遊田,與百姓共其樂,同其獲,故百姓聞而説之,其聲令令然。”案此《傳》實總全篇爲釋,非爲一章發也。

總釋全篇大旨,或於首章發之,

《王風·采葛》首章《傳》:“事雖小,一日不見於君,憂懼於讒矣。”《秦風·無衣》首章《傳》:“上與百姓同欲,則百姓樂致其死。”《小雅·鶴鳴》首章《傳》:“言身隱而名著也。”《白駒》首章《傳》:“宣王之末,不能用賢,賢者有乘白駒而去者。”《我行其野》首章《傳》:“宣王之末,男女失道,以求外昏,棄其舊姻而相怨。”《何草不黄》首章《傳》:“言萬民無不從役。”

或於次章發之,

《王風·黍離》次章《傳》:“詩人自黍離離見稷之德,故歷道其所更見。”

或於末章發之,

《召南·采蘋》卒章《傳》:“蘋藻,薄物也。澗潦,至質也。筐、筥、錡、釜,陋器也。少女,微主也。”

或分説於諸章,

《鄭風·子衿》首章“子寧不嗣音”《傳》:“嗣,習也。古者教以詩樂,誦之歌之,絃之舞之。”次章“子寧不來”《傳》:“不來者言不一來也。”卒章“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傳》:“言禮樂不可一日而廢。”案三章《傳》義皆厚望學子來習之意,合觀之而《經》旨明。

或總詮於一義,

《齊風·東方之日》首章《傳》:“日出東方,人君明盛,無不照察也。”卒章《傳》:“月盛於東方,君明於上,若日也;臣察於下,若月也。”

或於篇末引舊説以證明之,

《衛風·木瓜》卒章《傳》:“孔子曰‘吾於木瓜見苞苴之禮行。’”案《傳》中引儒先語以明《經》旨者,其例不少。又有全錄昔人論《詩》之言而不益以己説者。《小雅·小弁》篇末引孟子爲高子論《詩》之語以申之是也。此説經之例也。若夫《國風·關雎》《傳》總論《周》、《召》二《南》之義,《小雅·四牡》《傳》總論《大雅》、《小雅》諸篇之義,此又統全書以立説,未可以章句限之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