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心中的求学之路

我心中的求学之路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半生,在漫漫征途上跋涉。但我更难以忘怀的是一次独特的漫漫求学路。北京电影学院的校址当时位于昌平朱辛庄,距离八一厂有30多公里,那时没有出租车也没有私家车,全靠公交车往返。我想,是北京电影学院强大的艺术教育魅力吸引了我,我心中的强烈的求学愿望使我忘记了那条路上的艰辛,化成了永恒的甘甜。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本科毕业后任福州军区政治部话剧团演员、副分队长兼学员队教员,编有《演员台词训练教材》。

我心中的求学之路

张春如(83级编辑进修班)

2020年,我的军龄整整60年了。大半生,在漫漫征途上跋涉。年轻时,我曾多次在福建沿着长长的海防线,为驻军和守岛部队演出;也曾深入巍峨绵延的井冈山,为老区的乡亲们和基层官兵送戏上门,至于深夜突然紧急集合,打好背包,跑操拉练更是家常便饭。但我更难以忘怀的是一次独特的漫漫求学路。

八一厂于1982年4月,在剧作家李英儒顾问领导下创办了《八一电影》,从此,中国四大电影厂之一的八一厂也有了自己专业期刊。当时我还年轻,被组织抽调与厂办主任高长孚去各有关部门办创刊手续,没想到一路绿灯,很快就拿到了新闻出版署的所有批件,领导对我们的工作效率很满意。1983年的一天,我正在办公室聚精会神地编稿,文学部舒凡主任走进来对我说,北京电影学院今年分给八一厂两个进修名额,经研究,决定让你去,赶快准备入学吧。我高兴极了,当即表态,服从命令听指挥,一定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学成回来,更好地去办刊物。

八一电影制片厂张春如在编辑《八一电影》稿件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83级编辑进修班同学郊游合影,右1为张春如

我本科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专业是表演,来到八一电影制片厂从事编辑工作,亟待学习和提高,所以痛快地接受了学习任务。一想到家里,却不禁发愁,女儿10岁、儿子7岁,都在读小学,爱人翟俊杰经常出差拍摄,谁来管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呢?可是学习机会很宝贵,我立刻托人找了一个保姆,负责叫孩子起床和吃饭。

入学后,我才知道,我们这班的同学是由全国各地电影厂选调而来,还有大学的青年教师,中国影协、中国电影资料馆的研究员,水平普遍比较高。开班会上,班主任周明老师说经系里研究,决定让我和上影厂的叶小楠同学担任这个班的正、副班长。我诚恳地说,我愿意为同学服务,只是希望不住校,至少一周有三天允许我回家,看看两个孩子。

北京电影学院的校址当时位于昌平朱辛庄,距离八一厂有30多公里,那时没有出租车也没有私家车,全靠公交车往返。当我回到家中,看到的一切让我又气又无奈。一次是晚上8点多到家,发现两个孩子没吃饭,女儿说姐姐(保姆)去楼下阿姨家甩扑克了。还有一次,回来看到两个孩子在灯下做作业,保姆却在电视机前乐不可支地看动画片《阿童木》呢,家里没有客厅,电视机就放在卧室里,音量很大,弄得孩子魂不守舍。还有一次更惊人,回家发现只有女儿在家,一见到我就哭,说姐姐(保姆)把弟弟打跑了。原来是儿子淘气,保姆年龄小也没什么文化,一气之下狠狠打了他。儿子也拧,大冬天跑得不知踪影,保姆害怕了,也不敢回家。我只好带着女儿,四处找儿子,找到时他躲在防空洞口直哆嗦,脸上红肿着。然后又找保姆,那姑娘蹲在南门口哭。我带着三个大大小小的孩子往回走,一瞬间想到了在学校看过的电影《哀乐中年》。

1984年,电影大师尤里斯·伊文思与妻子玛索琳娜·罗莉丹赴中国采访交流。摄于北京饭店。(www.xing528.com)

与荷兰导演伊文思等在一起讨论

我女儿后来在一篇文章中曾经写过那段日子,她写道:“我的父亲接到了电影《血战台儿庄》的剧本,没有人知道,这是我那人到中年的父亲的一次强行起飞,为了翱翔他开始了至今也无法停歇的高节奏工作。我和弟弟的教育全部落在母亲身上,她不得不在上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理论进修班的同时乘末班车归,乘早班车走。那时电影学院的校址在北郊的朱辛庄,妈妈顾不得看美丽的朝阳和夕日,她需要努力地抓住把手,换五趟车赶到学校,至今345路仍可以算是北京最为拥挤的汽车线路一之。而在没有出租车的20年前,连接着幼儿和母亲的345路是一条洒满汗水和泪水的‘宽带’。”

那条路很长,我从来没有停下过。我想,是北京电影学院强大的艺术教育魅力吸引了我,我心中的强烈的求学愿望使我忘记了那条路上的艰辛,化成了永恒的甘甜。尊敬的老师们授予我电影理论知识,扩展了我的艺术视野,提高了我的工作能力。亲爱的同学们团结友爱,我广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毕业时我写的论文《论电影文学编辑的艺术素养和实践运用》,有幸被评为优秀论文发表在电影局的刊物《电影通讯》上。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83级编辑进修班毕业合影。第二排左数第3人为张春如

毕业后,我从事了近20年的编辑工作,许多电影批评大家接受我的邀请,为《八一电影》撰写了大量稿件,如邵牧君、王迪、汪流、胡滨、王志敏……还有后来的年轻教师赵宁宇、林黎胜、饶晖……使得这本期刊成为电影专业核心期刊。这条穿越了两个世纪的电影之路,将由我的儿女继续走下去。

作者简介

张春如,1983级文学系电影编辑进修班校友。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本科毕业后任福州军区政治部话剧团演员、副分队长兼学员队教员,编有《演员台词训练教材》。1978年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文学部先后任编辑、高级编辑。1982年参与《八一电影》(后改名《中外军事影视》)创刊,并正式在国内外出版发行,任此刊物编辑二十余年,编辑刊发了邵牧君等电影批评家的大量电影理论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