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技查新工作的发展历程及优化策略

科技查新工作的发展历程及优化策略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技查新工作是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程中萌生并发展起来的一项情报咨询工作。教育部分别于1992年、1995年在直属高校设立了15所“高等学校科技项目咨询及成果查新中心工作站”。2015年3月,《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正式取消了教育部科技查新机构的认定工作。至此,由国家科技部、卫计委以及教育部批准认定的查新机构,加上各级行政部门认定的查新机构近400家。

科技查新工作的发展历程及优化策略

科技查新工作是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程中萌生并发展起来的一项情报咨询工作。20世纪80年代后期,各级科研管理部门为了提高科研立项、成果鉴定与奖励的严肃性、公正性、准确性和权威性,采取了不少措施。1990年,国家科技部(原国家科委)开始设立首批查新机构,并颁布了《科技查新咨询工作管理办法》《科技查新咨询工作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标志着我国查新工作正式启动,推动了查新工作在全国的迅速开展。1994年、1997年授权批准两批查新机构,合计设立38家一级查新单位;国家卫生部1993年启动确认了21家医药卫生查新咨询单位,截至2006年共确认了32家查新单位;2000年,以科技部发布的《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科技查新规范》为标志,科技查新工作进入了法制化建设新阶段。2003年,国务院取消了“科技查新机构业务资质认定”的行政审批,科技部停止了对查新机构的资质认定。

教育部分别于1992年、1995年在直属高校设立了15所“高等学校科技项目咨询及成果查新中心工作站”。2003年,为了规范高校科技查新机构,充分发挥高校科技查新工作在科研立项、成果评审、申报奖励和专利申请等方面的作用,教育部进行了查新资格的重新认定,至2014年分7批授牌102所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其中:综合类16所、理工类64所、农学类13所、医学类9所),并相继发布了《教育部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教育部科技查新机构工作的意见》《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查新报告撰写规范》等,对科技查新机构资质认定、管理、查新报告的撰写等作了详尽的规定,并通过资格培训、业务研讨会、年检等多种方法有效地保障了科技查新工作的质量。2015年3月,《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5〕11号)正式取消了教育部科技查新机构的认定工作。至此,由国家科技部、卫计委以及教育部批准认定的查新机构,加上各级行政部门认定的查新机构近400家。我国科技查新工作形成了一个多系统、多层次、多部门的行业格局,其中以科技部、卫计委和教育部认定系统为代表的查新机构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并承担了全国绝大部分的查新业务量。

我国查新工作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建立起一套科学而富有成效的查新规范和管理体制。随着国家简政放权工作的推进,行业组织的行业自律职能在规范行业行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1年,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牵头,开始筹建全国科技查新事实型数据库,并着手起草科技查新技术规范,对现有科技查新规范进行了修订。2016年4月1日,《科技查新技术规范》(GB/T32003—2015)正式生效实施。2013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科技查新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9号)中明确指出,“加强科技信息资源的市场化开发利用,支持发展竞争情报分析、科技查新和文献检索等科技信息服务”,指明了科技查新的市场化发展方向。(www.xing528.com)

2015年之后,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实施,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成了高校图书馆业务转型和发展的重点方向。为提升高校创新能力,为高校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提供全流程的服务,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2016年专门开展“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调研,研究在高校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相关方案,《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33251—2016)2017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教育部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8年1月联合印发《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办法》,鼓励高校在图书情报部门设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优先考虑支持具有科技查新工作机构的高校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为科技查新机构今后的业务转型发展提供了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