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资助工作的发展历程-->高校资助工作的发展历程及成果

高校资助工作的发展历程-->高校资助工作的发展历程及成果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我国高校资助工作也在不断完善,在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同时,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1949年至1989年,我国高等教育一直推行免费制,这一时期高校资助工作主要实施人民助学金、人民奖学金和贷学金制度。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也赋予了高校资助工作新的使命。

高校资助工作的发展历程-->高校资助工作的发展历程及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我国高校资助工作也在不断完善,在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同时,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回顾我国高校资助工作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高等教育免费时期和高等教育收费时期,在不同时期国家实施的资助制度形式和内容也随之发生着变化。

1949年至1989年,我国高等教育一直推行免费制,这一时期高校资助工作主要实施人民助学金、人民奖学金和贷学金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逐步对人民助学金制度进行统一和规范,陆续印发了《关于调整全国高等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人民助学金的通知》《关于调整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工资及学生人民助学金标准的通知》等文件,以定期发放助学金的方式对高等学校学生提供学业和生活保障,鼓励学生进入高等学校深造,以确保为国家建设培养高等学历的专业人才。1983年至1986年的时间里,国家教育部开始改革人民助学金制度,逐渐降低了人民助学金的发放比例,与此同时设立了人民奖学金制度,这意味着高校资助制度从单一的人民助学金制度逐渐发展为人民助学金和人民奖学金并行的模式。1986年至1988年,中共中央相继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实行奖学金制度的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实行贷款制度的办法》等一系列文件,逐步设立高校学生奖学金和校内无息贷款的改革试点,取消了人民助学金制度。这一政策变化意味着资助政策从普惠制逐渐转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注重引导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体现了资助工作的激励导向。

1989年8月,原国家教委、物价局财政部联合出台了《普通高校收取学杂费和住宿费的规定》,高等教育开始推行收费制度。1997年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在全国范围实施。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数量急剧增多。原有的资助力度有限,如何解决大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问题成为新的难题。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工作目标。为此,国家不断扩大高校学生补助费的发放比例,并逐步推出勤工助学、学费减免、奖贷基金等资助措施,并于1999年建立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探索引进金融手段实现学生资助的形成,初步形成了“奖、贷、助、补、减”相结合的高校资助政策体系。(www.xing528.com)

2007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首次对我国学生资助制度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划设计,标志着我国学生资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家设立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国家奖学金制度、国家助学金制度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我国较为全面的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基本构建。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鼓励学生通过个人努力享受国家资助,潜移默化地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发挥朋辈榜样作用;国家助学金制度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教育公平;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有效实施使广大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生得以充分享有公平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配套文件的制定也明确要求学生要在享受国家资助的同时要自觉树立诚信意识。可以看出,随着高校资助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高校资助工作的“助学”力度不断加大,同时“育人”导向也在不断彰显。长期以来,我们在实践工作中提出“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工作目标,基本做到了困难生“应助尽助”,保障了教育公平的理念落地生根。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也赋予了高校资助工作新的使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引下,资助育人理念的提出,使学生资助达到了新境界。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弱有所扶”“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这就要求新时代高校资助工作不仅要把资助作为解决困难生上学的教育问题,更要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提升人才培养层次的高度来考虑和部署。2017年12月,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基本任务,要求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资助工作在兜底线、保基本的基础上,更要着眼于人的发展,将育人导向贯穿于资助的各环节、全过程,既要经济资助,也要能力扶助,更要精神匡助,让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生顺利完成学业并得到全面发展是新时代高校资助工作的新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