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俞大猷领兵沥港抗倭,惊天一战改名平倭港

俞大猷领兵沥港抗倭,惊天一战改名平倭港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俞大猷部下有名士兵,叫侯得,因严重违反军纪,被判为死刑,但他却熟悉金塘沥港地形,俞大猷得知后便免了他的死罪,派遣他潜入沥港倭寇营寨放火接应,以此立功赎罪。俞大猷率兵乘机攻入沥港,还在睡梦中的倭寇,遭到突然袭击,惊慌失措,一片混乱,四处逃散。俞大猷部下士兵骁勇善战,乘胜追击,打得倭寇丢盔弃甲,纷纷争船抢渡,落水溺死者不计其数。因为沥港一战大捷,俞大猷把沥港改称为“平倭港”。

俞大猷领兵沥港抗倭,惊天一战改名平倭港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朱元璋下旨,除准留舟山本岛居民547户8085人外,其余居住在舟山46个岛上的居民,全部驱迁内陆。舟山各岛从此荒废,海防力量大大削弱。嗣后,海盗勾结倭寇长期骚乱并盘踞各岛,使舟山军民遭受极大灾难。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大肆侵扰浙东沿海地区。由兵部推荐,诏移出身贫寒、靠战功擢升为广东都指挥佥事的俞大猷从广东带兵到浙东、苏南平倭,受命为宁台参将。

当时,倭寇已破宁波昌国卫、绍兴临山卫,转掠松阳,不到一个月,竟连袭浙东大部分地区,所到之处,烧杀抢夺,无所不为。俞大猷到任后,立即派出小分队进行侦察,发现倭寇的流动性非常大,今天在此地,明天又在彼地,其主要接应的方式是战舰随行,每到一处就下舰登陆,抢掠后乘舰而遁。浙东地区地势复杂,水路又多,自然给明军的追剿带来了很多不利。

分析敌情后,俞大猷认为明军的战术不应该是尾随追击,那样只能在倭寇背后打转转,总也追不上。最好的办法是清理河道上的敌舰,令敌回救,然后以重兵逐之下海,边逐边击,并事先在沿海布下舟师,形成包围之势。有人表示反对,说如断倭退路,必定会使倭寇全力内袭,攻入腹地,为患甚重。俞大猷据理力争。他认为,倭寇毕竟是入侵之敌,他们之所以敢来犯我疆土,只不过仗着舟舰可载其逃,一入海就无法追赶,所以他们从来都只在沿海骚扰,如果他们深入内地,和海上失去联系,就如丧家之犬,必被我大军全剿。因此,只要灭其战舰,其必返救,一救则正入我彀中,正应兵法攻其必救,如何不胜?俞大猷的方略受到了上司的支持。他被授权调集福建沿海的明军舟师,以福建制造的楼船分布沿海岛屿,率领精锐部队伺机沿河道突袭倭寇战舰。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三月,俞大猷率闽中楼船突击普陀山的倭寇新巢。时徽州人王直勾结倭寇进犯镇海关,遭到明朝守军的反击,退据金塘岛,集聚于沥港。由于金塘岛形势险要,官兵一时难以攻克。次年三月,浙闽提督王抒缜密地侦察金塘岛的地形后,制订了周密的作战计划,遣参将俞大猷从沥港正面进攻,参将汤克宽从西堠门堵住倭寇退路,采用两面夹攻的战术,配合戚继光、邓城等将领,以福建楼船战于宁波、绍兴、松阳诸郡,焚舟数十艘,斩俘倭寇千余人,显示了楼船的威力。

果然,窜入陆上抢掠的倭寇,不得不回军营救战舰,并拼死突围与海上战舰会合。明军按照俞大猷的布置,陆地的张经军队举帆出海追击,与埋伏在海中的俞大猷舟师在松江一带形成前后夹击的合围圈,聚歼逃窜之倭寇。

值得一提的是,俞大猷不但精通兵法,还善于用人。当时,俞大猷部下有名士兵,叫侯得,因严重违反军纪,被判为死刑,但他却熟悉金塘沥港地形,俞大猷得知后便免了他的死罪,派遣他潜入沥港倭寇营寨放火接应,以此立功赎罪。进攻那天夜里,约定三更时间,为令,侯得放火大烧倭营,顿时,沥港上空浓烟滚滚,烈焰冲天。俞大猷率兵乘机攻入沥港,还在睡梦中的倭寇,遭到突然袭击,惊慌失措,一片混乱,四处逃散。俞大猷部下士兵骁勇善战,乘胜追击,打得倭寇丢盔弃甲,纷纷争船抢渡,落水溺死者不计其数。只有汪直率残兵突出重围,潜逃外洋。俞大猷亲自率战船奋勇追击至马迹潭,不巧遇上大风,不少战船在风浪中沉没,汪直才侥幸脱逃。另一股从沥港溃逃的倭寇,到了岑港,也被把总刘恩至领兵歼灭。

在这场围歼倭寇的战斗中,正面进攻的士兵也非常勇敢。当俞大猷的战船被倭寇的船缆勾住遭到倭寇猛攻时,舟山籍士兵叶七,在这紧要关头,拿起斧头,奋不顾身潜入大海,猛砍船缆,头部被倭寇连刺七刀,血流如注,他却视死如归,拼死把缆绳砍断,使俞大猷的战船安然脱险,而他自己却壮烈牺牲了。(www.xing528.com)

沥港一战,歼灭倭寇280余人,狠狠地打击了倭寇的嚣张气焰,大大地鼓舞了舟山军民抗倭的信心。这场战斗也是舟山历史上首次抗倭大捷,影响深远。王直等余贼逃遁,俞大猷却遭停俸。

因为沥港一战大捷,俞大猷把沥港改称为“平倭港”。当地百姓为了褒扬俞大猷抗倭的业绩,又在沥港建立了“平倭碑”,以供后人瞻仰。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踞宁波普陀,俞大猷率将主攻之,寇突出,杀武举火斌等300人。俞大猷戴罪剿贼,不久败贼于吴淞所。诏除俞大猷前罪,代汤克宽为苏松副总兵,击贼于平望,再战于六金坝,皆大捷,斩首三千级。后寇犯金山,俞大猷所率将卒不及300人,征集诸路兵未至,战失利。倭寇两万屯松江柘林,严嵩义子、工部尚书赵文华督军促战,俞大猷坚持不可。待永顺、保靖兵至,乃从张经大破贼于王江泾,取得抗倭战争以来的最大胜利。然而,军功却被严嵩给了工商尚书赵文华和浙江巡抚胡宗宪,张经反被加“养寇失机”罪名,入狱后被害。俞大猷也受降职处分,“以金山失律加罪之,谪充为事官”。

浙东平倭之战,应该说是俞大猷战斗生涯中最辉煌的一页。他“先计后战,不贪近功”,充分掌握敌人的活动规律,抓住其致命要害的劣势,发挥自己的优势,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攻其必救”“围而歼之”,展示了出色的指挥才干和杰出的谋略智慧。

其一,先摸敌情,后定计策。他走马上任后,不是急匆匆与倭寇交战,而是设法摸清倭寇的活动规律,了解倭寇的长处与短处,找到敌人的弱点后,再定下“攻其要害”的破敌之策。倭寇的优势是海上泊有战舰,机动能力强,能迅速帮其从海上逃窜。但是战舰是其优势也是其弱点,没有了战舰,倭寇就无法迅速从海上逃遁。所以,俞大猷制定出“剿敌灭巢”的策略,先攻打敌舰,就如同攻打敌人的巢穴,正是击中了倭寇的弱点,迫使倭寇进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第二,海上设伏,断敌退路。倭寇的唯一退路,就是从海上逃走。所以倭寇在登陆侵袭时,除了停泊在海边的战舰外,常常在海中留有接应的战舰。这样可以进则袭四面八方,退则入无垠大海。俞大猷考虑到如要大力杀伤倭寇,必须在敌舰背后埋伏一支舟师。在敌寇逃窜时,截住逃敌,与陆上追击逃寇的明军形成合围之势,两面夹击,当然能重创倭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