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余应桂:抗倭、劾奸、抗清的英雄

余应桂:抗倭、劾奸、抗清的英雄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久,余应桂即被任命为海澄知县。明崇祯帝命余应桂巡按湖广,并对余应桂夫妇及其已逝世的父母大加褒封。余应桂受命于危难之时,殚精竭虑,尽职尽责。余应桂怀疑张献忠是假投降,与熊文灿意见不合。熊文灿遂向明崇祯帝纠劾余应桂。余应桂上疏辩解。明崇祯帝大怒,逮熊文灿并处之极刑。余应桂本遭遣戍,后因此而得脱返都昌。明崇祯帝命吏部疏复罪废诸臣,余应桂亦奉诏进京陛见。谭泰围攻南昌甚急,同时派兵东拒余应桂。

余应桂:抗倭、劾奸、抗清的英雄

罗水生

余应桂

余应桂,派名光秋,字占玉,又字孟玉,讳应桂,号二矶,明代南康都昌县余呈湾村人。

余应桂出生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十月二十三日。他幼时即在其父余尚淙的教导下读书写字,十九岁时在南康府试中被录为秀才,三十一岁时在南昌乡试中举人,三十五岁在京会试进士及第,随即被吏部选任为浙江湖州武康知县。他莅任半年后,其父病故。余应桂遵制丁忧守墓,离任时身无长物,两袖清风。明天启三年(1623年),其母又逝世,余应桂重新为母亲服丧,前后近五年之久。明天启六年(1626年),明廷授其为福建龙岩县令。当时,龙岩是一个土瘠民贫的地方。余应桂上任后咨询疾苦,日图抚恤。他清诡米,罢苛税,以较低的价格将仓库中储存的粮食卖给百姓,救治了不少人,受到了龙岩百姓的爱戴和传颂。

崇祯元年(1628年)正月,工科给事中颜继祖上疏崇祯帝,极力举荐余应桂,赞其“一清如水,慷慨任事”“区区岩邑不足尽其掀揭之才,宜调补海澄”。不久,余应桂即被任命为海澄知县。

海澄临靠大海。其时海寇猖獗,海澄境内常遭烧杀抢掠,民不聊生,井邑萧条。余应桂莅任后,审时度势,把防御和消灭海寇作为问政海澄的一件主要大事来抓。他三年修筑铳城二座、腰墙三里许,以为海澄外藩,同时募兵练兵,设计杀寇,终于擒斩寇首李魁奇等,海患基本平息。

明崇祯四年(1631年),余应桂被任命为陕西道监察御史。明制中,监察御史为言官,可以风闻奏事,为皇帝耳目。到了崇祯朝,明代已完全呈现出一派亡国之象:政治腐败,道德沦丧,世风绮靡,武备孱弱,不少官吏只知享乐和党争,毫无经邦治国的能力。余应桂在家乡读书时,尤其是在白鹿洞书院进修后,深受程朱理学的熏陶,但在社会动荡时期重新努力探索经世致用、实事求是之学。余应桂到了京城后,对全国形势有了全面而较为深刻的了解。己巳之变后,金兵入侵,袁崇焕被杀,边务已成为明王朝的主要大事。余应桂担任监察御史后的第一篇奏疏就是《条陈边务疏》。他条陈边务,深剖时事,指出“惟有先为发难之半壁,策其万全,乃可徐为蟊动之四方,苏其最急”,对布置用兵和用人选将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接着,他又上《请蠲驿递加派及生员优免疏》,指出天下百姓“只信仁政,不信仁言”,最不堪者为新加一分之民饷,新扣生员之优免,新裁六分之驿站,请求崇祯帝全部给予蠲免。可惜崇祯帝并未采纳。(www.xing528.com)

从是年十月份开始,余应桂接连劾奏首辅周延儒。周延儒于明崇祯三年(1630年)任首辅,甚得明崇祯帝宠爱。余应桂毫不畏惧,连上奏疏弹劾周延儒,都被明崇祯帝驳回。余应桂不低头,竟辞职归乡。返回都昌后,余应桂居住在县城,热心县事,为全县革除巡拦抽税、方便商贾作《革除巡拦抽税碑记》,为黄沙滩桥的顺利竣工作《钱公桥碑记》,为改革儒学于小南门外作记。同时,他还费时半年为新编纂的《都昌县志》润色和作序。

明崇祯六年(1633年)夏,周延儒罢相。余应桂在次年应召还朝。此时,陕西农民造反已渐成气候,高迎祥张献忠等十三营农民造反队伍东进河南,南攻湖广,战乱几乎遍及全国。明崇祯帝命余应桂巡按湖广,并对余应桂夫妇及其已逝世的父母大加褒封。余应桂受命于危难之时,殚精竭虑,尽职尽责。一年之后,明崇祯帝命余应桂再巡一年,并把曾高祖之显陵守护之职交付给他。余应桂在承天府(今湖北省钟祥市,明显陵所在地)绝私交,逐污吏,赈流亡,安定民心,捐赎锾十余万缮城治器,除调集贵州等地善战之士司兵,还招募死士守城,以身保护明崇祯帝直系祖宗发脉之处,深得明崇祯帝的欢心。明崇祯十年(1637年)四月,余应桂升任湖广巡抚。作为封疆大吏,余应桂充分发挥治政用兵之才能,督令诸将进剿张献忠、罗汝才等,屡战屡捷。此时,新任总理熊文灿力主招抚。张献忠屡败后伪降,熊文灿允之,将其屯驻于谷城。余应桂怀疑张献忠是假投降,与熊文灿意见不合。熊文灿遂向明崇祯帝纠劾余应桂。余应桂上疏辩解。崇祯帝不听,将其逮押赴北京。第二年末,张献忠果然重新反叛,大败左良玉的明军。明崇祯帝大怒,逮熊文灿并处之极刑。余应桂本遭遣戍,后因此而得脱返都昌。

余应桂谪居在家五年之久。此时,全国已烽烟遍燃,后金兵不时入侵,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军事力量迅猛发展,洛阳、襄阳相继陷落,明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明崇祯帝命吏部疏复罪废诸臣,余应桂亦奉诏进京陛见。明崇祯帝思其有先见之明,钦召入对,授以兵部尚书之职,余应桂坚辞,遂擢为兵部左侍郎掌尚书印。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月,李自成陷潼关,明督师孙传庭战死,明朝灭亡迫在眉睫。余应桂仍忠心耿耿,毫无二志。明崇祯帝反复权衡,决定命余应桂以后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三边军委,抚镇延、甘、宁、固抚镇,收拾三边健勇士著,相机扼剿。余应桂奏请拨给兵将和钱粮,明崇祯帝仅遣京军千人护送,给御用银万两为军前赏功之用。余应桂艰难赴任,但到黄河边上,河南、山西基本上已被李自成占据,赴任无地。此时,他依然志念国家,上疏给明崇祯帝,奏力挽狂澜之策:天下将“会师真保间,以天下全力注之,庶贼可灭也”。明崇祯帝不仅未采纳,还撤除余应桂之职,以李化熙代之。监军霍达走回京城,而去职之余应桂只好返回都昌。十余天后,李自成攻破北京,明崇祯帝自缢于北京煤山寿皇亭旁。

万茅山麓重修的余应桂墓

余应桂蛰伏都昌,心潮难灭,时常流着泪说:“唯欠先帝一死。”清顺治五年(1648年)正月,原左良玉部将金声桓、王得仁在江西反清复明,从新建县迎在籍大学士姜曰广至南昌以资号召四方。余应桂遂集石光龙旧部三千余人,练为水师,由武生长城率领,阻断鄱阳湖,响应金、王。四月,清固山额真谭泰率领的征南部队至赣北,九江、湖口、星子(今庐山市)复陷于清。星子生员吴江自称明巡抚,举兵与清军战于落星湖。余应桂从都昌率兵出左里支援,因风势不利而大败。余应桂复倾家资招募溃卒,征集兵员,礼聘德化县(现九江县)帅师和孙明卿二人为中军,拥兵两千扼守都昌县城,声势复振。吴江则率残部退驻都昌西南望仙等处,与余应桂对清军形成掎角之势。八月,吴江营兵叛,吴江被擒杀。谭泰围攻南昌甚急,同时派兵东拒余应桂。十一月,清驻九江守将杨捷从九江调拨援兵强攻都昌县城。是月十五日,县城内以邵传宋等为内应,哗变投降,城遂破。应桂夺东门走不成功,返坐堂上,关门自焚,清兵扑焰入。应桂复投井,被清兵擒执。杨捷立即将余应桂和其子余显临、中军帅师押送谭泰营中。余应桂一路慷慨悲歌,至南昌城郊清军营中,当面怒斥谭泰,终于十二月二十二日被磔杀。余显临与帅师也于同日就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