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战进程与北方的胜利:一场具决定性意义的胜利

内战进程与北方的胜利:一场具决定性意义的胜利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共和党的反奴隶制纲领和林肯的主张得到北部各阶层的广泛支持,加之民主党发生分裂,结果林肯于1860年11月6日当选为总统。林肯的当选对于南方奴隶制度是一个直接的威胁。4月15日,林肯宣布对南部同盟作战,号召人民为恢复联邦的统一而战。马克思和恩格斯密切关注美国内战的进展,发表许多评论文章,动员进步力量起来反对奴隶制,并建议美国政府以革命方式进行战争。它标志着美国内战进

内战进程与北方的胜利:一场具决定性意义的胜利

一、内战的爆发

堪萨斯事件到约翰·布朗起义,内战的危机不断增长。而随着1860年的总统选举,资本主义同奴隶制、共和党同民主党之间的斗争达到了高潮。

1860年美国总统选举时,共和党提出不再让给奴隶主一块土地,实行保护关税及实现“宅地法”的反奴隶制纲领,并推举阿伯拉罕·林肯为总统候选人。林肯(1809——1865)出生于肯塔基州一个垦荒农民家庭,后来辗转迁至俄利诺斯州。他青少年时代在边疆森林的艰苦贫困环境中度过,自幼就参加体力劳动,后来当过雇农、伐木工、船夫、小店员、邮递员、土地测量员。他仅读过一年小学,但经过勤奋自学,后来当了律师。1834年当选为伊利诺斯州的议员,1847年被选为国会议员。林肯从资产阶级的立场反对奴隶制度,认为奴隶制度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林肯认为,奴隶制度违反“一切人生而平等”的原则与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格格不入。他说:“奴隶制和压迫必须停止,否则美国的自由就要毁灭。”但是他认为马上取消奴隶制时机尚未成熟,只是要求限制奴隶制向西部扩张,使它在一定时期内自行消灭。共和党的反奴隶制纲领和林肯的主张得到北部各阶层的广泛支持,加之民主党发生分裂,结果林肯于1860年11月6日当选为总统。

林肯的当选对于南方奴隶制度是一个直接的威胁。林肯及共和党虽然表示不甘涉南方奴隶制度,只是反对奴隶制的扩张,但这意味着奴隶主把奴隶制扩大到西部去的希望完全破灭,而且使南方奴隶制度及奴隶主的统治面临崩溃的危机。奴隶主头子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路易斯安那的参议员朱达·本杰明就形象地说过:“你们不要求进入我们来用武力来杀死或毁灭我们的制度,不是的。⋯⋯你们不打算把树砍掉;你们答应不这样做。你们只是打算剥去一圈树皮,于是树便死了。”林肯的当选也预示着奴隶主在联邦政府中将失去优势。

南部奴隶主不甘坐以待亡,于是决定作最后挣扎,脱离联邦,举行叛乱。从1860年12月起,南卡罗来纳等十一州先后宣布脱离联邦政府。1861年2月4日,已脱离联邦的各州代表集会于亚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宣布成立另外一个国家“美利坚诸州联盟”,另制“宪法”,另立种植园主的大头目杰佛逊·戴维斯(1808——1899年)为总统,并以弗吉尼亚州的里士满为首都。

1861年3月4日,林肯宣誓就职。在就职演说中,他强调联邦不容分裂,希望在不干涉南部现存的奴隶制同时亦不容扩张奴隶制的前提下,谋求同南部的和解。但是南部奴隶主不愿作任何妥协,而是决定通过战争来扩展奴隶制。4月12——14日,南部叛军首先炮击并占领了萨姆特要塞。4月15日,林肯宣布对南部同盟作战,号召人民为恢复联邦的统一而战。美国内战开始。

马克思对于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作了科学的分析,指出:“当前南部与北部之间的斗争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即奴隶制度与自由劳动制度之间的斗争。这个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再也不能在北美大陆上一起和平相处。”[1]

二、内战的第一阶段(1861——1862年)

内战开始时,北部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都占优势。北部拥有二十三个州,二千二百多万人口,有发达的工业和充足的粮食,并且进行的是反奴隶制的正义战争,得到了广泛的支持。相反,南部只有十一个州,九百万人口,其中四百万是黑人,工业薄弱,粮食不足,并且进行的是维护和扩大奴隶制的非正义战争,因而遭到资产阶级进步人士和全国人民的反对。

但是,南部同盟蓄意挑起内战,早就做了充分的战争准备,并得到英、法统治阶级的支持。所以战争之初,南方在军事力量上占了优势。北方虽然在人员和物资上有很大的潜力。但由于联邦政府在与南部有密切经济联系的大商人、银行家的影响下,妥协动摇,不愿与南部决裂,未作战争准备,内战开始后又未提出废除奴隶制和解决农民的土地来激励群众,以革命的方法进行战争,因而在内战初期政府军节节失利。

1861年7月21日,南北两军在华盛顿西南的马拉萨斯进行了第一次大会战,结果北军失败,被打得溃不成军。1862年,北军在西部取得了一些胜利。格兰特将军率军向密西西比河上游挺进,取得了很大胜利。巴特勒将军在海军协助下,攻占了新奥尔良。但在东线,联邦军队主力波托马克兵团由于司令麦克累伦消极指挥,长期按兵不动,甚至帮助南方种植园主捕捉逃亡奴隶,镇压奴隶起义,致使战争连遭失败。从而使西线的胜利失去意义,一些曾经夺取的战略据点又落入叛军手中。1862年夏的“半岛战役”,北军再次被南军击败。南军乘胜北上,首都华盛顿受到威胁。

三、内战的第二阶段(1863——1865年)

北军的屡次溃败,激起了人民的愤慨。纽约和其他一些城市爆发了群众性的示威游行,人民群众要求政府立即宣布解放奴隶,武装黑人,将土地无偿地分给农民,清洗军队和国家机关中的反革命分子及异己分子,严厉打击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活动。激进派和废奴派也展开了积极活动,要求政府接受人民的要求。欧洲无产阶级也行动起来,制止英、法政府干涉美国内战的阴谋。马克思和恩格斯密切关注美国内战的进展,发表许多评论文章,动员进步力量起来反对奴隶制,并建议美国政府以革命方式进行战争。革命群众运动的压力和外国武装干涉的威胁,迫使林肯政府改变了妥协政策。客观形势的需要和战争的实践,促使林肯采取一些革命措施,以革命方式进行战争。

1862年5月20日,林肯政府颁布了劳动人民多年来渴望的“宅地法”。它规定:一切忠于联邦的成年公民只要交付十美元的登记费,就可以领到西部一百六十英亩土地,在所得的土地上耕种五年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所有主。虽然《宅地法》规定得到土地的只限于美国白人和来自欧洲的移民,黑人、印第安人以及来自亚洲的移民被排除在外,但是这一措施具有重大的意义。 《宅地法》的实施,堵塞了奴隶制向西部扩张的道路,使大量小农获得了土地,从而加速了西部的开发,并大大地促进了美国农业资本主义沿着“美国式的道路”发展,鼓舞着农民积极参加反对奴隶主的战争。

1862年9月24日,林肯发表了震动世界的《解放宣言》,宣布从1863年1月1日起,叛乱诸州的奴隶全部获得自由,可以参加联邦军队。从此以后,解放奴隶成了北方作战的重要目标。它标志着美国内战进入了以革命方式进行战争的阶段。这一措施对广大黑人奴隶以极大的鼓舞,对奴隶主以沉重的打击,对北方的胜利具有重大作用。马克思高度评价了《解放宣言》,称它是“在联邦政府成立以来的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件”。[2]林肯颁布《解放宣言》是他在废奴道路上迈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社会实践促成了他反对奴隶制思想的根本转变。他说:“在我一生中,我从来没有象在这个文件上签名这样更加确信自己是做得正确的。”因此,他表示要坚决执行,决不后退,在1864年国情咨文中写道:“我重申我一年前的宣言:‘只要我仍然担任我目前的职位,我决不收回或修改宣言,我也决不使那些根据这一宣言的条款或根据国会任何法令而获得自由的任何人重新沦为奴隶’”。为了在全国范围永远废除奴隶制,他费尽了苦心,取得国会三分之二多数票的支持,于1865年通过了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所以林肯颁布《解放宣言》正如黑人妇女索琼纳·特鲁思所说,是林肯签署的“奴隶制死刑断决书”。由于发表了这个《宣言》,马克思认为, “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3]

林肯政府在决定解放奴隶的同时,采取了坚决的措施,加强了对反革命的镇压。他下令逮捕了一些叛徒和奸细,解除了奴隶主代理人麦克累伦的军事领导职务,清洗了政府及军队里的异己分子,封闭了反革命分子的报馆。在军事方面,实行了《征兵法》,规定适龄美国男性公民都有服兵役的义务,调整了军事领导机构,加强了军队的统一指挥,任命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格兰特指挥全军,并从有能力和军功的士兵中提拔军官。

这些革命措施,大大增强了北方的战斗力量,极大的激发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有效地动员了广大劳动人民参加革命战争。在北部,参军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一半。广大农民也踊跃参军。每一千名士兵中农民占四百八十七人,工人占四百二十一人。美国马克思主义者不但号召工人阶级踊跃参军参战,而且以身作则,直接参加了战斗队伍。马克思、恩格斯的战友魏德迈等人都当了联邦部队的军官, 屡建战功。在《解放宣言》的鼓舞下,广大黑人更加积极地投入了战争。在内战中,有二十三万黑人参加了联邦正规部队,奋不顾身地英勇杀敌。有二十五万黑人从事后勤工作。南方约有五十万黑人逃离种植园,使南方在经济上陷于瘫痪。此外,黑人还在南方各地发动起义,开展游击战争,焚烧军火库和粮仓,牵制了奴隶主的十万部队,沉重地打击了奴隶主的势力。广大黑人的积极参战,对北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林肯也肯定地指出:“倘若没有黑人的支持,北方将无法取得胜利。”

美国内战战局从此发生了有利于北部的转化。1863年7月,南方的李将军向北部推进,企图占领马里兰州和宾夕法尼亚州,以便得到中部诸州奴隶制拥护者的援助。林肯立即命令北军出击。7月1日至3日,双方在盖提斯堡进行三天激战,南军惨败撤退,北方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一胜利成了整个内战的转折点,从此战争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北军手中。1864年春,北方最高统帅作了新的军事部署,决定在东、西两线同时展开强大攻势,突入南部同盟的统治区中心作战。(www.xing528.com)

在东线,格兰特将军以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并向敌人的统治中心推进为主要目标,不断展开进攻,不停顿地打击敌人,并将其主力逼到南部同盟的“首都”里士满附近。

在西线,北方部队在谢尔曼将军的指挥下,楔入了南方的腹地,攻陷了南部同盟的战略要地亚特兰大。开始了著名的“向海洋进军”,向大西洋沿岸推进。大军所到之处,无情地破坏敌人的铁路交通,烧毁种植场仓库及奴隶主的其他财产,从经济上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1864年12月下旬,终于攻下了滨海城市萨凡纳,胜利地完成了向海洋的进军。然后率军北上,扫荡南、北卡罗来纳的敌军,并与格兰特大军在里士满附近会合。

这时,南方已陷于绝境。奴隶起义和逃亡使种植园经济濒于瓦解,北方的海上封锁使贸易中断,长期的战争消耗使物力枯竭给养补给极端困难,人民拒征士兵逃亡使兵员缺乏,危机日益严重。北方的不断胜利,更提高了林肯的威信,于1864年11月再度当选为总统。1865年3月,林肯发布最后攻击令。4月3日,格兰特攻下里士满。4月9日,被围困在阿波马托克斯村的南部同盟总司令李将军见大势已去,率残军二万八千人向北军总司令格兰特投降。历时四年之久的美国内战,以北方的胜利而结束。

可是,南方种植园奴隶主并不甘心失败。正当人民沉浸在胜利的喜悦时,1865年4月14日晚,林肯在华盛顿的福特大剧院被南部的间谍布斯开枪刺杀,第二天早上去世。林肯是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他领导美国人民,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平定了南方奴隶主的叛乱,维护了联邦的统一。他在当时美国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危机四伏的环境中,顺应着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在反对奴隶制的道路上模索着、稳步地不断前进,为奴隶制的废除做出了巨大贡献。他遭到奴隶主势力的疯狂反对,决不退缩,勇往直前,最后以身殉职。林肯的逝世,引起举国哀痛和悼念。

四、战后南部的重建

内战结束后,面临着如何民主改造南方的问题。消除种植园奴隶主的统治,实现黑人在政治上的平等权利,解决黑人的土地问题,成了民主改造的基本任务。

但是,共和党内的保守派与北部民主党人站一起,主张牺牲黑人的利益,与南部种植园主寻求和解。当时继任总统安德鲁·约翰逊(1808——1875年)属民主党人,原为林肯政府中的右翼,这时更成为南部种植园主手中的工具。他相继颁布了《大赦宣言》和南部诸州重建宣言,大量赦免叛乱分子,归还其财产,恢复其政治权利,然而广大黑人的政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却遭到剥夺。于是南方出现了一个反动的重建局面。南部大多数州都制定了《黑人法典》,剥夺黑人的政治自由,禁止黑人占用无主的空地,强迫他们回到昔日的种植园劳动,迫使他们处于变相的奴隶地位。同时,在南方开始出现“三K党”专门迫害黑人与进步人士,维护种植园主的统治。

约翰逊的反动政策和种植园主的复辟活动,引起资产阶级的不安,激起广大美国人民的愤恨。于是共和党激进派团结进步力量同反动势力展开了斗争。在人民群众的压力下,国会于1866年先后通过了《公民权利法案》和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给予了黑人完全的公民权。1867年3月,国会不顾总统约翰逊的反对,强行通过了南方《重建法案》。它规定对南方实行军事管制,在军队的监督下进行选举,成立新的州政府。并规定在管制期间召开州立宪会议。制定州宪法,保障黑人的选举权,剥夺了奴隶主叛乱分子的选举权,禁止他们担任州政府官员。于是,1868至1870年,南部各州相继建立了黑人、白人混合政权,重新加入联邦;废除了《黑人法典》,实现了黑人的公民权;实行了司法改革,消除了种植园主把持司法大权的局面;实行税制改革,加强了种植园土地税;创办黑人学校,使黑人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南部的重建有力地促进了南部向资本主义转化,保障了工商资产阶级在联邦政府中的统治地位。但是,资产阶级在达到自己的目的之后,鉴于工人动运和黑人争取土地的斗争日益高涨,便开始与种植园主妥协,以维护自己的统治。

美国内战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它消灭了奴隶制,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并使政权从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联合专政转到了工业资产阶级手中,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广大人民特别是黑人积极参加了这次革命,推动了革命的深入发展,争取到一系列民主成果,赋予这次革命以鲜明的民主色彩。

这次革命有力推动了工人运动和黑人运动的发展。奴隶制的废除,国家统一的巩固,为工人运动、黑人运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工人阶级在革命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阶级觉悟,加强了组织,因而在内战后工人运动进入了高涨时期。南北战争“又给欧洲工人阶级敲起了警钟”[4],推动了他们的革命斗争。

列宁曾高度评价了美国内战,说它具有“极伟大的、世界历史性的、进步的和革命的意义”。[5]当然,美国内战和其他一切资产阶级革命一样,仍然有它的局限性。这次革命没有以民主方式解决南部黑人及贫穷白人的土地问题,战后黑人仍然受到种种歧视,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没有得到真正解放。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五卷,第365页。

[2]《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十五卷,第586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五卷、第586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第11页。

[5]《列宁全集》第二十八卷,第5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