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亲社会行为受父母抚养方式影响程度研究

亲社会行为受父母抚养方式影响程度研究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年龄较小的幼儿经常因为父母、老师奖励亲社会行为而学会分享和帮助他人,所以在亲社会行为的社会化过程中,父母的直接教育和对亲社会反应的强化起了重要作用。霍夫曼的抚养幼儿的研究表明,温和养育型的父母趋向抚养利他幼儿,父母与幼儿的温和养育关系对幼儿亲社会行为有重要的作用。父母如果既做出了亲社会行为的榜样,同时又为儿童提供了表现这些亲社会行为的机会,则更有利于激发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受父母抚养方式影响程度研究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年龄较小的幼儿经常因为父母、老师奖励亲社会行为而学会分享和帮助他人,所以在亲社会行为的社会化过程中,父母的直接教育和对亲社会反应的强化起了重要作用。李丹、李伯黍(1989)以讲解的方式对年幼儿童进行短期训练,复测的结果表明,5、6、7 三个年龄组的大多数儿童的助人行为动机定向,都朝着高一级的方向发展。尤以6岁儿童的进步最显著。当年龄较小的幼儿观察慈善或助人的榜样时,他们自己一般会有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尤其当这个榜样是他认识和尊敬的,并和这个榜样建立了温和、友好的关系时。霍夫曼(Rushton)的抚养幼儿的研究表明,温和养育型的父母趋向抚养利他幼儿,父母与幼儿的温和养育关系对幼儿亲社会行为有重要的作用。

父母如果既做出了亲社会行为的榜样,同时又为儿童提供了表现这些亲社会行为的机会,则更有利于激发亲社会行为。海(Hay)和墨瑞(Murry,1982)观察四组12 个月的婴儿:成人向他们提供物品(示范目标行动)、成人向他们索要物品(补偿性行动)、既提供又索要物品(试图做一种“给予—获取”游戏)或只与父母说话而不表现任何行动。仅仅看到成人的亲社会方式还不足以增加婴儿的亲社会行为,只有看到榜样索走物品和玩过“给予—获取”游戏的被试者才能比控制组的儿童更多地向榜样提供物品,并且“给予—获取”的经验促进了日后婴儿与其母亲之间的分享。(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