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游戏活动:自由、开心、快乐的成人社会体验

幼儿游戏活动:自由、开心、快乐的成人社会体验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游戏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使幼儿自由、开心、快乐的活动。因为,游戏源于幼儿渴望参加成人的社会生活,但受能力水平的制约无法去实现这一渴望,于是,他们便以自己的经验去从事成人的社会活动。游戏一般是多个人的活动,必然存在着人际交往。幼儿永远是游戏的主角,他们有能力自导自演,这对他们是重要的。

幼儿游戏活动:自由、开心、快乐的成人社会体验

游戏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使幼儿自由、开心、快乐的活动。就游戏的本质而言,它本身就是社会性活动。因为,游戏源于幼儿渴望参加成人的社会生活,但受能力水平的制约无法去实现这一渴望,于是,他们便以自己的经验去从事成人的社会活动。游戏实际就是幼儿对成人社会生活的想象和模仿,换言之,游戏就是幼儿参与社会生活的独特方式。通过游戏,可以使幼儿学习到许多“非常特别”的东西。第一,游戏使幼儿感受到轻松、平等、快乐。在游戏中幼儿不必顾及游戏以外的规则,游戏的伙伴是自愿的、平等的,游戏使幼儿忘我的投入,无比开心快乐。第二,在游戏中幼儿认识了社会生活及行为规则。游戏本身有规则,游戏反映的活动本身仍有规则,幼儿往往自觉自愿地遵守这些规则,同时为了玩好游戏,也会认真地完成角色任务,因此游戏极大地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与任务意识,这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第三,游戏提高了幼儿人际交往的能力。游戏一般是多个人的活动,必然存在着人际交往。如何认识游戏伙伴、如何协调与游戏伙伴的关系、如何处理游戏中的纠纷,在游戏中幼儿会经常遇到这些问题,会有对这些关系的切身体验,也只有在游戏中,幼儿会自觉地学习逐渐解决这些问题,正如有的学者所言:“轮流、分享不是人天生就会的。”

游戏的种类很多,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必须承载着社会性教育的目的,幼儿自由游戏的权利应当受到尊重,但作为社会性教育形式的一些游戏,教育者应给予必要的关注。

1.适当引导幼儿的游戏。主题游戏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反应形式,同时游戏的内容又依赖幼儿对社会的认识,由于幼儿的认识水平不同,他们的游戏主题水平也不同,有的零乱片段,有的简单被动,教育者应引导幼儿逐渐使游戏有主题、有合作、有始有终。(www.xing528.com)

2.提供良好的游戏条件。成人应该给幼儿提供的游戏条件有两类:一类是宽松、自由的氛围,成人尊重幼儿游戏及选择游戏的权利,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幼儿;另一类是给幼儿提供一些他们自己不能解决的物质条件,如游戏时间、场地、玩具和材料等。而对幼儿有能力解决的游戏中的问题不应代之解决。幼儿永远是游戏的主角,他们有能力自导自演,这对他们是重要的。

3.适当参与和观察。幼儿的游戏教育者不应是幼儿游戏的导演或现场指挥,但教育者有了解、指导幼儿游戏的义务。实践证明,教师应以游戏角色的身份加入幼儿的游戏中,去观察幼儿游戏情况,并以游戏者的身份建议指导幼儿游戏。比如,在幼儿“娃娃家”的游戏中,教师可以扮演“家庭的客人”“送报工”“维修工”,在扮演上述角色中观察指导幼儿游戏,这既不会引起幼儿的排斥情绪,又有利于实现游戏的教育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