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强碱类中毒及其临床表现

强碱类中毒及其临床表现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碱类化合物多为固体或液体,仅有氢氧化铵易挥发。强碱类可经皮肤或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分布全身,主要损害肝脏、肾脏,从而引起全身中毒。大量碱被吸收可导致碱中毒;当吸入高浓度的氨时可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黏膜脱落,严重时引起肺水肿。3.实验室检查 中毒者的血或尿中可检出碱类。7.食入强碱 幸存者,约95%患者有持续性食管狭窄。

强碱类中毒及其临床表现

强碱包括苛性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氧化钠(钾)及生石灰(氧化钙)、氨水等。这些化合物对人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其中以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钾的腐蚀性最强,其他碱类化合物作用较弱。碱类化合物多为固体或液体,仅有氢氧化铵易挥发。中毒原因主要为经口自服或误服,皮肤及黏膜直接接触,氢氧化铵挥发形成的氨可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

一、中毒机制

碱烧伤时,碱性物质有吸收组织水分和皂化脂肪组织的作用,使细胞脱水而死亡,其皂化脂肪作用可使深层组织继续坏死。碱性物质的碱离子与组织蛋白结合形成碱性变性蛋白化合物,造成对皮肤较强的浸润性破坏,使深层组织继续坏死,易致深度烧伤。有的碱性物质如生石灰,遇水可大量产热,加重组织烧伤程度,因此碱损伤较酸损伤程度严重且持久。接触的皮肤、黏膜管肿胀、坏死并有溃疡形成,严重时可致食管、胃穿孔,急性期后可引起受损器官形成瘢痕、狭窄及畸形。强碱类可经皮肤或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分布全身,主要损害肝脏肾脏,从而引起全身中毒。大量碱被吸收可导致碱中毒;当吸入高浓度的氨时可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黏膜脱落,严重时引起肺水肿

二、临床表现

1.皮肤接触 局部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并首先形成白色随后变为红棕色的痂。眼部接触者,可致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溃疡、穿孔,严重者可失明。形成的痂皮软,易碎,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脱落后形成的溃疡易出血,难愈合,并且愈合后留瘢痕。大面积灼伤可引起体液丢失而发生休克。

2.呼吸道症状 吸入氢氧化铵所释放的氨刺激呼吸道黏膜,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黏膜脱落,可咳出大量泡沫样痰及坏死组织,造成气道阻塞以致窒息。当吸入高浓度氨时可很快出现肺水肿,如不积极抢救可迅速发生休克、昏迷而死亡。

3.消化道中毒者 口咽黏膜,食管及胃肠受损,有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甚至并发消化道出血,也可遗留食管瘢痕狭窄。

4.全身症状 可出现全身性碱中毒,血p H升高、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因血游离钙浓度降低可导致低钙性抽搐;出现肝脏损害时可表现为转氨酶升高、黄疸等。休克、昏迷、呼吸衰竭为早期重症患者死亡原因;后期可因继发感染、消化道出血及急性肾衰竭而危及生命。

三、诊断

1.有强碱接触史。

2.有碱中毒临床表现。(www.xing528.com)

3.实验室检查 中毒者的血或尿中可检出碱类。尿呈碱性,因大量磷酸盐沉淀而呈混浊状态。

四、治疗

1.皮肤接触 立即以流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皮肤还可用1%醋酸涂抹受损伤处,切勿在使用清水冲洗前应用中和剂,否则中和产生的热量将加重局部烧伤。对石灰灼伤应先将石灰粉末清除干净后再用大量清水冲洗,以免石灰遇水产热加重灼伤。眼灼伤时立即用无菌蒸馏水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禁用酸性液体进行中和冲洗。

2.强碱入眼内 可有怕光、流泪、视力模糊、异物感,严重者可致角膜损伤及失明。紧急处理是先以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30分钟以上,再用2%~3%硼酸溶液冲洗,然后滴入0.5%的卡因,再滴维生素C眼液或请眼科处理。角膜损伤后期的病变是永久性的,可施行角膜移植治疗。

3.呼吸道吸入 立即将中毒者移离现场,急性吸入性氨中毒如若发生呼吸困难、肺水肿时应及早行气管切开,应及时从气管切开处吸出大量的呼吸道分泌物及脱落的坏死组织,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4.口服中毒 严禁洗胃、催吐或导泻,可服食醋或橘汁中和碱类,也可兼用牛奶、豆浆、植物油或蛋清加水约200m L稀释碱类,并保护消化道黏膜,但碳酸盐中毒时禁用中和治疗方法,避免由于产生过多二氧化碳导致胃肠胀气、穿孔,酌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轻瘢痕形成。

5.全身治疗 纠正脱水、休克。防止和控制消化道穿孔和感染,维持酸碱平衡。血钙降低时,给予10%葡萄糖酸钙和保肝药物等。

6.镇痛 强碱对组织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剧烈疼痛可致休克,应以吗啡或度冷丁止痛,同时密切观察有无胃、食管穿孔发生,以免延误病情。如果突然腹痛加剧、板状腹、血压下降,应急诊手术救治。

7.食入强碱 幸存者,约95%患者有持续性食管狭窄。为预防食管狭窄,可在穿孔危险期过后2~3日行食管术。如患者早期即有咽下困难,可让其咽下一根橡皮管并保留,防止食管完全阻塞。同时可在合用抗生素情况下使用激素治疗,以防瘢痕组织形成,因激素有促进穿孔的危险,在使用激素的同时行食管扩张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