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炭疽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优选

炭疽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优选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临床上主要为皮肤炭疽,表现为皮肤坏死及特异性黑痂;其次为肺炭疽和肠炭疽,进而可继发炭疽杆菌败血症和炭疽脑膜炎。2.肺炭疽 较少见,通常是致死性的,而且诊断较困难。2.病原治疗 青霉素G是治疗炭疽的首选药物,尚未发现耐药菌株。

炭疽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优选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发生于草食动物,特别是牛、马、和羊。职业性炭疽发生于从事密切接触炭疽杆菌的相关职业,如皮毛加工、屠宰、兽医畜牧、肉食品加工、疫苗和诊断制品生产,以及从事炭疽防治的工作人员。临床上主要为皮肤炭疽,表现为皮肤坏死及特异性黑痂;其次为肺炭疽和肠炭疽,进而可继发炭疽杆菌败血症和炭疽脑膜炎。

炭疽杆菌为革兰阳性需氧芽孢杆菌,菌体较大,(5~10) μm×(1~3) μm,两端钝圆,芽孢居中呈卵圆形,排列成长链,呈竹节状。在宿主体内形成荚膜,荚膜具有抗吞噬性和很强的致病性。细菌可产生三种毒性蛋白,包括保护性抗原、水肿因子和致死因子。细菌在有氧条件下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体外可形成芽孢。芽孢有很强的抵抗力,可在动物尸体及土壤中存活数年,而细菌的繁殖体对热和普通消毒剂都非常敏感。

一、流行病学

炭疽在牧区仍呈地方性流行,发达国家由于普遍疫苗接种和广泛动物类医疗工作的施行,动物及人类炭疽几乎消灭。在发展中国家,本病仍在一定范围内流行,每年发病数估计为1万~20万。近5年来,全国每年炭疽发病数波动在40~1000人,主要集中在贵州新疆、甘肃、四川、广西、云南等西部地区。

1.传染源 主要为患病的食草动物,如牛、马、羊、骆驼等,其次是猪和狗。它们的皮、毛、肉、骨粉均可携带细菌。炭疽患者的痰、粪便及病灶渗出物可检出细菌,但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极少见。

2.传播途径 人因直接或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以及染菌的动物皮毛、肉、骨粉等均可引起皮肤炭疽;吸入带芽孢的粉尘或气溶胶可引起肺炭疽;进食被炭疽杆菌污染的肉类和乳制品可引起肠炭疽。

3.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特别是参与动物屠宰、制品加工、动物饲养以及兽医等为高危人群。大部分炭疽病为散发病例,大规模的流行可能发生。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二、临床表现

潜伏期因侵入途径不同而不同。皮肤炭疽的潜伏期相对较长,一般为1~5天,也可短至几小时,长至2周左右。肺炭疽的潜伏期较短,一般都在几小时之内。

1.皮肤炭疽 最常见,占90%以上,病变多见于面、颈、肩、手和脚等裸露部位皮肤。初期为斑疹或丘疹,次日出现水疱,内含淡黄色液体,周围组织肿胀。第3~4天病灶中心出血坏死而稍下陷,四周有成群小水疱,水肿区继续扩大。第5~7天坏死区破溃成浅溃疡,血样分泌物结成硬而黑似炭块状的焦痂,痂下有肉芽组织形成。焦痂坏死区直径大小不等,其周围皮肤浸润及水肿范围较大。由于局部末梢神经受压而疼痛不明显,稍有痒感,无脓肿形成。此后水肿消退,黑痂在1~2周内脱落,逐渐愈合成疤。病程中常有轻至中度发热、头痛和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

2.肺炭疽 较少见,通常是致死性的,而且诊断较困难。病初有短期、非特异流感样表现,2~4天后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高热、发绀、咯血、喘鸣、胸痛和出汗。体检科发现少量湿啰音、哮鸣音和胸膜摩擦音。X线胸部检查可见纵隔影增宽、胸腔积液和支气管肺炎征象。可发生休克并在24小时内死亡,常并发败血症和脑膜炎。

3.肠炭疽 极罕见。其症状包括高热、剧烈腹痛、腹泻、呕血、黑便,并很快出现腹水。腹部可有明显的压痛、反跳痛甚至腹肌紧张,极似外科急腹症,易并发败血症休克而死亡。

4.炭疽败血症 常继发于肺、肠道和严重皮肤炭疽。除原发局部炎症表现加重外,全身毒血症状更为严重,如高热、寒战、衰竭。易发生感染性休克、DIC和脑膜炎等。

5.脑膜炎炭疽 大多继发于伴有败血症的各型炭疽,偶可原发。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所致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类似,表现为谵妄、抽搐与昏迷,病情迅速恶化而死亡。脑脊液常呈血性,涂片易找到竹节状革兰阳性杆菌。(www.xing528.com)

三、诊断

职业性炭疽主要发生于从事密切接触炭疽杆菌的相关职业,如皮毛加工、屠宰、兽医、畜牧、肉食品加工、疫苗和诊断制品生产,以及从事炭疽防治的工作人员等。炭疽的诊断应同时具备下列各项:

1.具备某一类型炭疽(如皮肤炭疽、肠炭疽、肺炭疽、炭疽败血症、炭疽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2.显微镜检查,发现皮肤溃疡的分泌物、痰、呕吐物、血液、脑脊液等标本中大量两端平齐、串联状的革兰阳性杆菌,同时细菌分离培养获炭疽芽孢杆菌,或血清抗炭疽特异性抗体滴度升高4倍或以上。

职业性炭疽诊断要明确分型,如职业性炭疽( ×××型)。

四、治疗

1.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 患者应严密隔离,卧床休息。多饮水及给予流食或半流食,对呕吐、腹泻或进食不足者给予适量静脉补液。对有出血、休克和神经系统症状者,应给予相应处理。对皮肤恶性水肿和重症患者,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控制局部水肿的发展及减轻毒血症有效,如氢化可的松每天100~300mg。皮肤炭疽局部可用1∶20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切忌挤压和切开引流。重度颈部肿胀导致呼吸困难者,可考虑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病原治疗 青霉素G是治疗炭疽的首选药物,尚未发现耐药菌株。皮肤型炭疽用青霉素G,每日240万~320万U,静脉注射,疗程7~10天;肺、肠炭疽和并发脑膜炎者,应用大剂量青霉素G,400万~800万U,每6小时1次,静脉注射。还可用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新近证实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本病亦有疗效。

五、预防

1.严格管理传染源 皮肤炭疽的患者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其中肺炭疽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患者严密隔离至痊愈,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应彻底消毒,接触者医学观察8天。对疫区草食动物进行包括动物减毒疫苗接种、动物检疫、病畜治疗和焚烧深埋等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 对从事可疑污染物接触人群加强劳动保护,染菌的皮毛可用甲醛消毒处理。牧畜收购、调运、屠宰加工要有兽医检疫。防治水源污染,加强饮食、饮水及乳制品的监督。

3.保护易感人群 对从事畜牧业、畜产品收购、加工、屠宰业、兽医等工作人员及疫区的人群注射炭疽杆菌活疫苗。我国使用的是“人用皮上划痕炭疽减毒活疫苗”,接种后2天可产生免疫力,可维持1年。再发生疫情时应进行应急接种,方法为0.1m L皮肤划痕法接种,每年1次。在流行区动物的预防接种也十分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