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风湿热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药物治疗

风湿热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药物治疗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临床表现急性风湿热发生前1~4周有链球菌咽峡炎史。风湿热多呈急性起病,亦可为隐匿性进程。风湿热的诊断标准(续表)有两个主要表现、或一个主要表现加两个次要表现,并有近期链球菌感染证据者,同时除外与风湿热类似疾病后方能诊断。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预防和治疗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热。阿司匹林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产生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

风湿热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药物治疗

风湿热(rheumatic fever)是常见的风湿性疾病,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病。好发年龄为5~15岁,主要表现为心脏炎、游走性关节炎、舞蹈病、环形红斑和皮下小结,可反复发作。心脏炎是最严重的表现,急性期可危及病儿生命,反复发作可致永久性心脏瓣膜病变。

【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急性风湿热发生前1~4周有链球菌咽峡炎史。风湿热多呈急性起病,亦可为隐匿性进程。一般表现有长期不规则低热,还有面色苍白、多汗、疲倦、食欲缺乏、腹痛等。特征性表现有以下几种。

1.心脏炎 包括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以心肌炎、心内膜炎多见,小儿常发生全心炎。严重心脏炎易遗留慢性心瓣膜病。

(1)心肌炎:常表现有心率增快、心律失常(以房室传导阻滞多见)、心音减弱,心脏扩大。

(2)心内膜炎:二尖瓣最常受累,主动脉瓣次之。急性期表现杂音,为可逆性,反复发作可致慢性心瓣膜病。

(3)心包炎提示病情严重,常伴有心力衰竭。早期表现心包摩擦音,重者心前区疼痛、端坐呼吸;查体心尖冲动减弱、心音遥远、肝大、颈静脉怒张;X线透视可见心影呈烧瓶状。

2.关节炎 为游走性多关节炎,以大关节为主。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不留畸形。

3.舞蹈病 起病缓慢,多呈自限性,表现为全身或部分肌肉的无目的不自主快速运动,如伸舌歪嘴,挤眉弄眼等,兴奋或注意力集中时加剧,入睡后即消失。

4.皮肤症状 环形红斑和皮下小结,较少见,提示有风湿活动。

(二)诊断标准

目前仍沿用1992年修订的琼斯(Jones)风湿热诊断标准(见下表)。

风湿热的诊断标准

(续 表)

有两个主要表现、或一个主要表现加两个次要表现,并有近期链球菌感染证据者,同时除外与风湿热类似疾病后方能诊断。主要表现为关节炎者,关节痛不再作为次要表现;主要表现为心脏炎者,P-R间期延长不再作为次要表现

【治疗原则】 早期诊断,合理抗风湿治疗,防止心脏不可逆改变。

1.卧床休息 无心脏炎者卧床休息至少2周,有心脏炎者卧床休息4周,伴心脏扩大者需6~12周。

2.清除链球菌感染 应用青霉素红霉素抗生素,疗程为10~14d。(www.xing528.com)

3.抗风湿治疗 心脏炎时宜早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常用药物有泼尼松,总疗程为8~12周。无心脏炎的患儿可用阿司匹林,疗程为4~8周。

4.对症治疗 心力衰竭时应及时给予大剂量静脉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应慎用洋地黄制剂,尽量采用快速制剂,用量偏小。舞蹈病时可用镇静药,较大儿童可用氟哌啶醇,宜逐渐加量。

5.预防复发 每3~4周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120万U,预防注射期限至少5年,最好持续至25岁,有风湿性心脏病者,宜作终身药物预防。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类药物口服,每月口服6~7d,持续时间同前。

【药物选择及作用机制】

1.治疗链球菌感染的抗菌药物

(1)青霉素类:是一类重要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能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而妨碍细菌细胞壁黏肽的合成,使之不能交联而造成细胞壁的缺损,致使细菌细胞破裂而死亡,属于繁殖期杀菌药。青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敏感的葡萄球菌)及革兰阴性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的抗菌作用较强。苄星青霉素给药后吸收缓慢,作用时间延长,适用于预防链球菌感染。

(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本类药物作用于细菌50S核糖体亚单位,通过阻断转肽作用和mRNA位移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为快速抑菌药。本类药物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基本相似,对多数革兰阳性菌(链球菌)、军团菌属、衣原体属、支原体属、厌氧菌等具有良好抗菌作用。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预防和治疗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热。

2.抗风湿药物

(1)肾上腺皮质激素:本类药物在药理剂量时具有抗炎、抗病毒、抗免疫、抗休克作用。常用药物有泼尼松、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

(2)解热、镇痛抗炎药:本类药物在化学结构上与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同,亦称为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阿司匹林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产生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

3.镇静药物

(1)苯二氮类药物:本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的抑制作用,产生镇静作用,使患者安静、减轻或消除激动、焦虑不安。如地西泮属长效苯二氮类药物,通过刺激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内的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提高GABA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增强脑干网状结构受刺激后的皮质抑制和阻断边缘性觉醒反应。

(2)巴比妥类药物:如苯巴比妥属长效巴比妥类药物,对中枢的抑制作用随着剂量加大,表现为镇静、催眠、抗惊厥及抗癫。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传导功能,从而减弱传入冲动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有利于皮质抑制过程的扩散。

(3)氟哌啶醇是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可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抑制多巴胺神经元的效应,并能加快和增强脑内多巴胺的转化,可用于年长儿舞蹈病的治疗。

【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续 表)

(续 表)

(续 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