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铜文化的崛起:夏商西周岁月

青铜文化的崛起:夏商西周岁月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诸侯之间相互尊以国君之礼,不能相互干涉内政,只有周王有权剥夺诸侯国国君的世袭封国与爵位。夏、商、周三代都是部落诸侯联盟,君主作为“共主”存在,拥有军政重权的部落诸侯容易挑战王室的权威,所以王室一定要具备权威号召力和良好的治理能力。

青铜文化的崛起:夏商西周岁月

2.青铜文化的勃兴——夏、商、西周

黄帝以后的部落联盟首领,如尧、舜、禹都是采用“禅让”的方式选择有才能的人做联盟的首领。

禹的父亲崇伯鲧,是雄踞在嵩山附近的富有治水经验的有崇氏部落首领。当时的中原大地,河水经常泛滥,禹采用疏导的方式成功地减少了洪水泛滥的危害,人们纷纷迁到低平肥沃的原野中,开垦土地,使社会生产获得了显著的提高。后来,禹因治水有功,获得了很高的声望,舜帝就把首领的位子传给了他。

禹在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之后,尝试组建了军队,南征三苗,修建城池,制定刑法,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提供了基础。他将全国的行政区域重新划分:以首都安邑为中心,五百里以内由君主直接管辖,叫做“甸服”,人民向君主直接纳税;在“甸服”外围,每五百里划一个区,分别称“候服”、“绥服”、“要服”、“荒服”,像同心圆一样拱卫着中央区。传说他曾将当时已知的天下划分为九个区域,称“九州”,于是后世有时就用“九州”代表中国。

禹老时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从此,禅让制被世袭制取代,这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被私有制社会替代。

据记载,夏王朝的初期政局不太稳定,发生过几次差点导致亡国的严重政变冲突。夏朝的统治延续了四百多年,最后一任君主桀非常残暴,而这时,商部落的力量逐渐强大,首领成汤很得民心。成汤联合其他部落一起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起商王朝。商部落接受了夏的先进文化生产方式,逐渐向稳定的农业社会转变。

商王朝建立起一个中央官僚机构,商王能直接管理各地的部落首领,中央集权有所进步。但各地的世袭部落首领在本部落仍然拥有相对独立的权力,因此部落的强大常导致商王朝政局出现一些动荡。商王朝在基本稳定中延续了六百多年。(www.xing528.com)

商朝中后期有几位君主昏庸无能,最后也出现了一位特别残暴的君主——纣。这时,商王朝辖下的渭河流域有个从事农业的周部落,他们大量吸收被商纣王迫害的有才能者和百姓,逐渐强大起来。最后,周联合起各部落东征推翻了商王朝,建立起周王朝。

周以首都镐京为中心,沿渭水下游与黄河中游划出一大片土地,由周王直接统辖,依靠强大的军政实力保证统治权威。周王建立了“分封制”,将他直接统辖之外的土地分封给各亲属、有功的大臣将领,形成了以周王为权力核心、各“诸侯”国并列的权力体系。诸侯每年要向周王朝觐和进贡,他们在首都镐京有专门的官署。各诸侯对封地内的平民与奴隶享有支配权,并保有军事力量。诸侯之间相互尊以国君之礼,不能相互干涉内政,只有周王有权剥夺诸侯国国君的世袭封国与爵位。当周王征兵作战时,各诸侯必须率领各自军队,听候调遣。

为了加强统治,周王朝在周王、诸侯、贵族、平民与奴隶各阶层之间规定一种详细复杂的礼教制度、世袭宗法制度——“周礼”,将“上下尊卑”的等级观念与贵族继承模式固定下来。周王不仅是世俗的君王,而且是“得之于天”的精神领袖,其统治权威具有神圣性。

夏、商、周三代都是部落诸侯联盟,君主作为“共主”存在,拥有军政重权的部落诸侯容易挑战王室的权威,所以王室一定要具备权威号召力和良好的治理能力。但是到了周朝的第十三位国君周幽王时,他为博美女褒姒一笑,竟然随意点燃了烽火台,各路诸侯统领大兵见到了周幽王,发现竟然是个玩笑,于是恼怒而去。后来,对周幽王心怀不满的诸侯勾结了在镐京西北的游牧民族犬戎入侵,洗劫了镐京,各路诸侯竟无一人救援,周幽王被杀。就这样,周王室二百多年的权威地位跨塌了,诸侯国的野心开始膨胀,一个长期混战的时代——“春秋战国”开始了。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青铜器获得大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商代的中晚期,中国的青铜时代已经进入到一个发达繁荣的阶段,出现了很多样式的作品,器形丰富多样,并且已经开始出现铭文。近代出土的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显示出当时的青铜制造技术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一时期还出现了“甲骨文”,和埃及最早发现的文字一样,这是一种象形文字,刻在兽骨、龟甲或者骨器上,是商代通用的文字。当时甲骨文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书写体系,文字结构自然灵活,布局参差错落、体现了较高的书法技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