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督教:从流传到剥削

基督教:从流传到剥削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犹太人的流散、基督教的产生与传播,《旧约全书》流传于世界各地。基督教的最早的教徒多是奴隶、被释奴隶和贫苦人民。到公元380年,罗马皇帝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国教。借助于国教的地位,基督教教堂、教徒遍布于罗马帝国所辖的各个地方,基督教逐渐成为剥削阶级的统治工具。此举遭到东部地区的反对。

基督教:从流传到剥削

6.基督教的兴起

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中,不久迅速传播到整个罗马帝国。犹太人为罗马征服,在罗马人的残酷压迫下,犹太人多次发动起义,失败后又遭到更残酷的镇压。被压迫的群众感到对生活无能为力,他们把希望寄托于宗教,期待出现一个救世主,使天国降临地上,耶稣来拯救人们的苦难。于是,这一时期在小亚细亚各地犹太下层居民中出现一种流传“救世主”将要来临的秘密教派,基督教就是从这种教派演变而来。另外,基督教还吸收了在埃及、叙利亚、小亚细亚和伊朗等东方地区广为流传的宗教思想,主要是一神教的观念和神为了拯救众生死而复活、赎罪献祭的思想。希腊、罗马的哲学对基督教也有重要影响。

公元前30年左右,木匠约瑟的儿子耶稣开始向人们传教,他声称,他的来临不是要取代犹太人过去记载在旧约圣经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耶稣思想的中心,在于“尽心尽意爱上帝”及“爱人如己”两点。耶稣出来传道,宣讲天国的福音,劝人悔改,转离恶行,信者必得救,不信者将被定罪。他的教训和所行的神迹,在民众中得到极大的回应,信徒们相信他就是被神选中的“救世主”(希腊语称“基督”)。这使得罗马帝政下的犹太教祭司团大受影响,深深感到自己地位不保,所以要把他除之而后快。后来由于门徒犹大告密,罗马帝国驻犹太的总督彼拉多将耶稣逮捕。耶稣受尽打骂侮辱,最后被钉在十字架上而死,但耶稣的心意是为了要赎世人的罪,甘愿流出自己的血。据说他死后3天复活,40日升天,并宣称他将复临人间,建立理想的“上帝之国”。

在基督教的经典中,《旧约全书》中的内容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本是犹太教的经典,后来被基督教所吸收。这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内容相当广泛。随着犹太人的流散、基督教的产生与传播,《旧约全书》流传于世界各地。对于研究和了解犹太史、西亚古代史、宗教史、法律史、文学史以及基督教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另外基督教另外一部重要经典便是《新约全书》,它共分27卷,包括叙述耶稣生平言行的“四福音书”:叙述早期基督教会历史的《信徒行传》和《信徒书信》;预言上帝如何支配历史发展的《启示录》。它的产生、定型和定编同基督教的发展和教派之间的斗争密切相关。

基督教的最早的教徒多是奴隶、被释奴隶和贫苦人民。他们在城市中建立起小规模的组织,以十字架为标志,实行财产共有,以后这些小组织联合形成了教会。最初因其反对罗马统治而受镇压,后来,由于社会中上层人士很多都参加了基督教,教义宣扬寄希望于来世,鼓励对国家忠诚,对主人恭顺,因此,在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了“米兰敕令”给基督教会以合法地位。到公元380年,罗马皇帝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国教。借助于国教的地位,基督教教堂、教徒遍布于罗马帝国所辖的各个地方,基督教逐渐成为剥削阶级的统治工具。

从三四世纪开始,在基督教内部,逐渐形成东(君士坦丁堡)西(罗马)两个中心。东正教会在拜占庭皇帝时期是国教,直接受皇帝领导,皇帝可以任免教会大主教,召开主教会议,批准宗教会议决定,解释教义。1453年,拜占庭帝国遭到奥斯曼土耳其人进攻而覆灭,西亚、北非和巴尔干半岛等地都成为奥斯曼帝国的版图。由于奥斯曼帝国信奉伊斯兰教,使该地区内东正教受到很大削弱。莫斯科大公乘机使俄罗斯正教会脱离君士坦丁堡大主教控制,形成独立教会——俄罗斯正教会,并自命为东正教会首脑。沙皇彼得一世对教会改革,使教会在世俗官吏领导下成为国家一部分,这是拜占庭政教集中制的传统在俄罗斯的具体体现。现信奉东正教的信徒约有1亿人,其地理分布除前苏联外,主要在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前南斯拉夫和芬兰等国。(www.xing528.com)

西罗马帝国由于蛮族的攻击,摇摇欲坠,皇帝瓦兰尼安奴斯三世,企图利用基督教来挽救帝国灭亡,于455年应罗马主教利奥一世请求,授予他统治西罗马教会的权力,强迫西部主教服从,罗马教会主教于是成为罗马教皇。此举遭到东部地区的反对。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教皇已不受当时各小国世俗领导人管辖,在成立教皇国后,教皇同时又是世俗国君。但东罗马帝国当时教会仍依附于皇帝,于是,双方矛盾逐渐激化,从相互指责为异端,到1054年相互逐出教门,因而断绝一切往来,各自独立成为两大教派。

16世纪西部教会内部发生宗教改革运动,并陆续分化出一些新教派,称为“新教”,如北欧各国的“路德派”,法国、瑞士和苏格兰的“加尔文派”,英国的“圣公会”(国教会)等。这样,基督教便分裂为三个教派:即罗马教皇所控制的罗马教会,称为“天主教”;改革后的基督教,称为“新教”或“耶稣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希腊正教会”,或称“东正教会”。新教同天主教和东正教的不同在于,教派众多而无统一与严格的组织。

基督教主要宗教仪式有洗礼、告解、圣体和婚配等。洗礼是一种入教仪式,可以由主礼者给受礼者额上倾注少量的水,或将受礼者全身浸入水池片刻。据说这是耶稣立定的圣事,可赦免入教者的“原罪”。告解是教徒将所犯的罪过向神甫告明,并表示忏悔,请求“上帝赦免”。圣体是祝圣的面饼,在做弥撒时,主礼人先领“圣体”和“圣血”(葡萄酒),然后让信徒领圣体,教义称这是代表耶稣的身体和血,为众人免罪而舍弃和流出的。婚配指教徒在教堂举行结婚仪式,由神甫主持,在问讯双方,经肯定回答之后向双方祝福正式成婚。

犹太反罗马两次大起义

公元60年左右,罗马军队抢劫耶路撒冷圣殿金库,激起了犹太人的反抗,从而爆发了遍及巴勒斯坦全境的奴隶、平民大起义,史称“第一次犹太战争”。70年春,罗马将领第度率军围攻起义中心,耶路撒冷横遭蹂躏。132年,罗马皇帝哈德良为加强他的独裁统治,计划在耶路撒冷废墟上重建一座罗马式的城市和一所罗马宙斯神殿,完全忽视了犹太人对此片废墟的感情,于是犹太大起义再度爆发。起义初期,犹太人一度夺回耶路撒冷,虽然圣殿已不存在,但仍有成千犹太人前来朝圣、献祭。134年夏,哈德良派大批军队开始平叛行动,耶路撒冷被攻陷,起义军败退。前后经过三年半的战争,犹太人领袖巴·柯克巴壮烈牺牲,至此犹太人的最后一次起义宣告失败,哈德良皇帝在耶路撒冷建了命名为爱利亚·卡皮托林纳的新城,迁移犹太人以外的外族人前来居住,禁止任何犹太人进入新城。犹太人的圣城耶路撒冷变成一座外邦人的城市,犹太人开始了背井离乡的生活,进入了向全世界流散的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