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每天生活单调却有规律

每天生活单调却有规律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邓小平当时已65岁,这3位老人的年龄相加在一起已超过了200岁3人中邓是壮劳力。他的妻子卓琳洗衣、打扫卫生。她患有高血压病,常卧床不起,这时邓还得细心照料她。邓小平自生母去世后,抚养他及其他子女成人的是他的继母。每天的生活很单调,倒也有规律。邓小平每天就寝前总围着那个小小的院子散步一小时。为儿子擦澡翻身这一最重的活,就落在邓小平的身上了。自邓小平“倒台”以来还是首次让他参加政治活动。

每天生活单调却有规律

匈牙利作家巴拉奇·代内奇在《邓小平》一书中写道:

每天早上在监管人员的押送下,邓小平同妻子步行到距离20分钟远的新建县拖拉机制造厂去参加劳动。邓的女儿在回忆文章里提到,邓像45年前在法国勤工俭学时一样干的钳工,他的妻子则做拆洗线圈的工作。在工厂也是监督劳动,看管人员目不转睛地监视着这个“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他们忠于职守是以自家的脑袋做担保的。这是一种奇特的惩罚,也是一种特殊的待遇:上午3位老人在看守的监护下干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因此,邓要求做钳工工作),没有得到许可,不准讲话和干别的事情,这个并非是“文化大革命”中唯一不合逻辑的事。尽管如此,但与从前比较起来,对邓来说,总还算是宽慰的变化,在长期与世隔绝后,他现在能够收听电台广播和阅读《人民日报》,这是件了不起的事,因为他可以从字里行间了解一些情况。经受两年的软禁后,现在在他干活的车间能得到与外界、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正如邓的女儿所写的那样,开始,大多数工人怀着好奇的心,后来逐渐对这一对老年夫妇产生了同情。3年中,他们一天也没缺勤过……

每日上午他们在工厂劳动半天,下午在用冬青和竹篱笆围成的空地边拓出一片菜地,种上白菜、胡豆、辣椒丝瓜等各色菜蔬。这样他同妻子可补充一些食品。这样做是很必要的,因为当时他们的工资被扣发,只留给一点生活费。邓小平当时已65岁,这3位老人的年龄相加在一起已超过了200岁3人中邓是壮劳力。所以,那些拖地、劈柴、砸煤之类的活,自然由他来做。他的妻子卓琳洗衣、打扫卫生。她患有高血压病,常卧床不起,这时邓还得细心照料她。邓小平自生母去世后,抚养他及其他子女成人的是他的继母。这时她年事已高,每日为3人操劳做饭。(www.xing528.com)

每天的生活很单调,倒也有规律。早晨,邓小平夫妇到工厂劳动几个小时,中午回家吃饭,一起听新闻广播,下午在园中耕作,间或读书看报。老祖母做一些针线补缀之事。有看守监视着,绝对不许外人进他们的宅院。邓小平每天就寝前总围着那个小小的院子散步一小时。他沉思不语,步伐很快,一圈一圈地走着。有时祖母养的小鸡也跟在他的脚后结队而行。天长日久,他的脚步出了一条细细的小路。他在为过去、也为将来深思熟虑着。1971年当局准许残废的邓朴方回到3位老人身边。从此,他们还要照料这个致残的儿子。为儿子擦澡翻身这一最重的活,就落在邓小平的身上了。后来,邓小平——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支持他的力量——政治情况有了好转,使他飘泊四方的其他子女有可能短期来看望他们。就像在中国亲属离异各在一方可享有探亲那样,邓小平夫妇的几个子女用平日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做盘缠,一个接一个地来到那儿看望他们。从1971年起,他们的几个子女索性都搬迁来与父母同住。流放地遂成了他们家庭聚首的地方。1971年11月5日,他和妻子一起参加一次会议回到家里心情十分激动,这一天全家都很振奋。

被通知去参加工厂召开的会议,这本身就是桩大事。自邓小平“倒台”以来还是首次让他参加政治活动。当然,他已经猜到可能出了什么事,因为1971年10月1日的国庆节,没有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游行,这在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林彪的名字已好几个星期没有在报上出现。留在家里的孩子们不知是福是祸,坐立不安地等着父母回来。中午时分,传来惯常的脚步声,看守人和两个“被看守者”回来了。父母的表情显得十分紧张,但由于看守人在场只能用双目示意发生了重大的事情。卓琳把女儿拉到厨房,悄悄地在女儿的手心中写了4个字:“林彪死了”。直到看守人吃晚饭去了,他们才对子女细述在工厂听到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