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襄阳市花鼓戏剧团调研访谈提纲优化

襄阳市花鼓戏剧团调研访谈提纲优化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剧团为何要重建剧场?(四)10.关于“非遗”申报,根据您的了解,可否详细讲一讲其中的相关故事?剧团、宜城文化局、市文化局等在申报“非遗” 上的态度是怎样的?您说,《长》的成功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这怎么理解?(七)18.目前,剧团每年都要完成规定的相应任务性演出。

襄阳市花鼓戏剧团调研访谈提纲优化

(一)

1.根据对剧团基本情况的介绍,现在剧团在职员工53人,实际在岗是36人。那么,未在岗的17人属于什么情况?

2.剧团20位退休人员的工资待遇,目前是由剧团来负担,还是由市里专门划拨的财政来负担?这块对剧团而言,有多少负担?或者说这期间有何 变化?

3.在20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剧团都在搞经营承包责任制。当时,我们剧团的经营承包是如何做的?剧团是如何实行经营承包的?坚持了多长时间?效果如何?对此您是如何评价?

4. 90年代初剧团的运行状态如何?剧团为何要重建剧场?重建剧团的资金从何而来?地方政府给予哪些支持?为了筹资,剧团又是如何做的?

5.根据介绍:在新剧场改造过程中,剧团曾向市里借用周转金150万元,现仍欠工程款260多万元。当时通过何种渠道借到的周转金?历史负债问题对剧团发展有哪些影响?又是如何解决的?

(二)

6. 2000年后,为发展地方经济,大力招商引资,剧团为配合地方经济发展曾做出巨大贡献。那么,介入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工作,对于剧团而言,是出于被动的还是主动的?你们对此怎么看?如何评价自身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角色?

7.对于剧团而言,除了配合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工作之外,剧团日常的其他工作主要有哪些?通过配合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工作,从地方政府那里又获得哪些具体的支持?

(三)

8.当时剧团为什么要更名?

9.你认为,促成剧团成功更名的原因都有哪些?

(四)

10.关于“非遗”申报,根据您的了解,可否详细讲一讲其中的相关故事?如为什么要组织申报“非遗”?剧团、宜城文化局、市文化局等在申报“非遗” 上的态度是怎样的?是如何向市、省、国家进行申报的?这其中,县、市两级政府(包括文化局)都做了哪些工作?我们剧团都做了哪些相关工作?

11.你认为,花鼓戏入选“非遗”,为剧团发展都带来了哪些影响?

(五)

12.近几年来,剧团每年的经费收入主要来自哪几部分?它们(如财政预算收入、演出收入、其他收入)分别所占的比例大约有多少?(www.xing528.com)

13.根据市文化局网上公布的数据,2011—2015年,我们团每年的演出收入大约在30万元,这里面是否包括下乡演出补贴?

剧团每年的市场/商业性演出收入大约有多少(不包括下乡演出补贴)?你认为,造成市场演出收入不高的原因有哪些?如何看待演员的接私活 演出?

除了经营性演出收入之外,我们团每年还有没有其他经营收入?大约有多少?比如发展的第三产业?

14.除了固定的差额财政预算拨款外,每年剧团向市里所要的特批专项经费大约有多少?都是通过何种渠道获得政府专项特批经费的?

15.上次您提到,当地企业不愿与剧团合作、搞赞助。你认为这里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六)

16.您能否详细讲一讲《长山壮歌》生产中的相关故事?比如当时是如何确定这一剧目的?在创作排演中,市文化局、市政府都分别有哪些态度?主创人员的选定、邀请都是谁来负责做的?你们是通过何种渠道争取到省、市文化宣传资金的?您说,《长》的成功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这怎么理解?

17.对于剧团来说,都争取过哪些项目资金?这些项目资金在剧团年度总预算的比例有多少?

(七)

18.目前,剧团每年都要完成规定的相应任务性演出。你们对这些任务性演出如何看?

19.关于向政府领导“诉苦”,有没有相关的故事?你们一般都找哪些部门领导?如何向政府诉苦?每次你们去找领导要钱、要支持的时候,这些领导都一般是什么态度?最终的效果如何?

20.对于剧团的这种生存状况,剧团又是如何评价的?

21.现在,剧团与文化局有没有签订目标责任制,即目标考核?若有,一般都有哪些考核内容?

22.对于当前基层剧团与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作为剧团负责人,你是如何认识的?或者说,对于今后剧团的自身功能定位,你们是怎么看?

23.去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戏曲的扶持政策,作为剧团目前有无感受到什么实际的扶持?你们怎么看待国家出台政策的举措及其背后的意图?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基层县级剧团,今后自身将如何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