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倍倍尔广场:纳粹焚书行动的地点之一,揭示历史的黑暗面

倍倍尔广场:纳粹焚书行动的地点之一,揭示历史的黑暗面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柏林大学隔菩提树下大街相望的,就是倍倍尔广场。当他上台后下达的第一道指令就包括,指派宫廷设计师克诺贝尔斯朵夫在倍倍尔广场东端的位置建立一座可以容纳2000名观众的歌剧院。倍倍尔广场因此也可以说是一个缺少宫殿的宫殿广场。纳粹时代那次臭名昭著的焚书活动发生在1933年5月10日,在几乎所有的德国大学城都发生了焚书事件,柏林的焚书场地就选在了倍倍尔广场。

倍倍尔广场:纳粹焚书行动的地点之一,揭示历史的黑暗面

柏林大学隔菩提树下大街相望的,就是倍倍尔广场。这个广场以前名叫剧院广场,后来为了纪念奥古斯特·倍倍尔而改名。倍倍尔生于1840年,死于1913年,是德国和国际工人运动领袖、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创始人之一。

倍倍尔广场这一带最开始是腓特烈大王重点建设的弗里德里希花园。腓特烈大王当时发誓要将柏林建设成为北方的雅典,成为近代欧洲的文化中心,他也希望通过建筑来投射抽象的国家权威。当他上台后下达的第一道指令就包括,指派宫廷设计师克诺贝尔斯朵夫在倍倍尔广场东端的位置建立一座可以容纳2000名观众的歌剧院。作为德国的第一家皇家歌剧院,它要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剧院。

菩提树下大街的国家歌剧院从1741年开始修建,次年12月7日以演出格劳恩的歌剧而首度亮相。在国家歌剧院大门上,用拉丁文写着“腓特烈国王献给阿波罗和缪斯”。

这个歌剧院的剧院大厅可以容纳1396名听众,名叫阿波罗的小音乐厅可以容纳240名观众。它的德文名字是“Deutsche Staatsoper”,现在常常会和位于柏林西部的德意志歌剧院混淆,一些网页在介绍德意志歌剧院的时候,常常误用了国家歌剧院的图片。

在歌剧院的南侧建造的圣赫德维希主教堂则是柏林的首座罗马天主教堂,克诺贝尔斯朵夫的设计灵感来自罗马众神殿。

腓特烈大王在成功地从奥地利手中夺走了它经济最发达的西里西亚地区之后,为了给天主教徒的宗教活动提供服务,于1747年开始建造这座教堂。中途因为资金短缺和“七年战争”的影响而停工,当巨大的绿屋顶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时候,已经是19世纪。

圣赫德维希主教堂在二战中被毁,在1952年到1963年间得到修复。地下室葬有很多大主教,还保存着一幅16世纪的圣母像。

腓特烈大王热爱阅读,时刻都离不开书的陪伴,即使在打仗途中,他也有一个“战地图书馆”,方便随阅随取,他自然也忘不了要在弗里德里希花园修一座图书馆。根据腓特烈大王的具体要求,一座仿照维也纳霍夫堡宫的图书馆也在70年代落成了。

腓特烈大王有关这一区域的建筑平面图和里面图在当时被广泛传阅,歌剧院和图书馆落成之后也都免费对公众开放。(www.xing528.com)

腓特烈大王本来还想将宫殿也修在这里,但在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之后,他的这一兴趣消失了,歌剧院于是成为阿尔卑斯山以北首座不与王室宫殿并处在一起的歌剧演出场所。倍倍尔广场因此也可以说是一个缺少宫殿的宫殿广场。

纳粹时代那次臭名昭著的焚书活动发生在1933年5月10日,在几乎所有的德国大学城都发生了焚书事件,柏林的焚书场地就选在了倍倍尔广场。

焚烧者在白天就用几米长的木材堆出八座燃烧台,为了保护地上的砖瓦,还特别在地上铺上了一层厚沙,晚上9点半开始下雨,负责烧书的人还不得不将被淋湿的木材擦干,而后有2.5万册“不符合德国精神”的图书被投入了火焰当中。

被焚书籍的名单是图书馆馆员沃尔夫冈·赫尔曼准备的,长达131个作者的名单在5月16日正式发表。赫尔曼当时刚刚在国家图书馆馆员协会的“民族书籍德国中央部”当了负责人。

为了不忘历史,在倍倍尔广场中央挖了一个长宽各7米、深5米的地下室,里面放置了一排排白色书架,而书架上空无一物,参观者只能在地面透过1.2米见方的玻璃向下俯瞰。

在一个薄薄的金属片上,刻着海涅写于1823年的《抒情插曲》中的一句话:“焚烧书籍之处,人类终将焚灭。”

圣赫德维希大教堂局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