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科学为依据,展现知识层级递进

以科学为依据,展现知识层级递进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布置一些记忆类、模仿类的作业帮助学生理解、巩固知识是必要的。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前,应对作业的内容有着整体的把握,尽量避免低水平作业。作业的内容必须构成纵深发展的过程,从而构成互为关联又不断地升级的递进关系。

以科学为依据,展现知识层级递进

语文作业的科学性是针对其内容而言的,教师布置作业最直接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学生掌握知识一般包括感知知识、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几个阶段。从目前教师布置的作业来看,绝大部分的作业是为学生理解、巩固知识而设的,作业偏重记忆词汇、温习所学知识和预习将要学习的新课程,如语文作业中,写生字、抄书是最常见最有代表性的作业类型,这些作业停留在简单模仿上,学生只需解决简单的问题。当然,理解、巩固知识也很重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记住所学的知识,才能顺利地吸收新知识,自如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布置一些记忆类、模仿类的作业帮助学生理解、巩固知识是必要的。

但是,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解决实际问题,而学生理解了知识不等于会运用,巩固了知识不等于形成技能技巧。教师应注意布置一些有助于学生运用知识的作业,以便帮助学生在模仿中创新。同时还应结合语文学科的特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尤其是优秀的作品,去陶冶情操,引导他们进行个性化阅读。为了使语文作业内容更具科学性,语文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两方面:

第一,语文教师应能够清楚地区分两种不同水平的作业。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前,应对作业的内容有着整体的把握,尽量避免低水平作业。国外的一些研究将作业划分为两种类型,即低水平作业和高水平作业。这两种类型的作业在作业系统中的比重,可以反映出作业水平的高低。

第二,作业的布置要体现知识的层级递进,注意各种类型作业的比例。人们认识事物一般是从易到难,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同样也遵循这一规律,同时用以提高学生能力的作业也不能违背这一规律。(www.xing528.com)

作业的内容必须构成纵深发展的过程,从而构成互为关联又不断地升级的递进关系。无论是消化基础知识,还是培养技能技巧,总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单纯到复杂,循序渐进。语文课外作业的安排,其内容和要求都要注意阶梯,注意递进。一是要考虑学段和年级的递进,高中与初中,高年级和低年级,内容和要求的深浅难易应当不同;二是要考虑知识和能力本身的递进,初步的能力和综合的、高要求的能力,一般技能和熟练技巧,也都要衔接合理。布置作业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但在布置作业时,教师不能机械地让学生反复抄写多少遍或背诵多少条,而应着重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增加记忆,学会运用知识,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还要让他们在运用的基础上,学会评价。学习是一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的过程。而大部分学生也是通过一定量的作业才能弄明白易混淆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运用时才能更加灵活、更加自如,学过的知识才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根据作用来分类,语文作业大致可以分为记忆性作业、理解性作业、应用性作业、评价性作业几种类型。记忆性作业主要指抄写、背诵、复述、朗读等作业;理解性作业包括理解语句、理解段落、理解篇章和理解各类语文知识的作业等;应用性作业包括思考题、训练题或针对课文所作改写、续写、仿写的练习等;评价性作业是指对文章所做的鉴赏和评析,是一种较高层次的作业类型。这几种类型的作业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渗透的。记忆性作业是语文作业的基础,它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它同理解性作业相结合,可以增加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广度和可靠性。学生在记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运用,并通过运用不断增加鉴赏水平和能力,从而具备初步的评价能力。评价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初步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过程,这一点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提出的总目标是一致的。

语文作业是教学过程生态中的一个子系统,为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作业的内容设计布置必须针对新的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系统地考虑学段、年级、学期、单元和课时连贯性和一致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具有科学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