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进行戏剧流派综合性教学的优化方案

进行戏剧流派综合性教学的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全世界范围内众多的戏剧流派当中,各种出现过的演员训练体系都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出现了两个高峰。因此,后来的戏剧演员也意识到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局限性,这种写实主义表演已经无法满足日益丰富的观众审美需求。许多学院的教学依然选择写实主义戏剧表演流派,其他流派的教学仅处于辅助地位。这种艺术形式不仅是戏剧形式的突破,更是新时期演员综合素质的展现。

进行戏剧流派综合性教学的优化方案

在全世界范围内众多的戏剧流派当中,各种出现过的演员训练体系都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出现了两个高峰。一是“模仿——角色社会性面具”,这一理论的代表学者为俄国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二是“推动演员创造自己的角色面具——身体自然属性”;这一理论的代表学者为波兰戏剧大师耶日·格洛托夫斯基。

在斯氏早期写实主义理论中提倡写实主义心理训练,这一理论对中国话剧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早期中国戏剧作品以“幻觉舞台”为基本追求,对舞台环境的真实性塑造主要采取灯光、道具、服装化妆等手法,并试图将观众带入一种幻觉中,让观众进入舞台世界,去体验另一个“真实”的世界。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观众似乎是一位偷窥者,偷窥舞台上人们的生活。而舞台上的表演既然是一种“真实的生活”,那必然要按照生活的“规范”进行表演。

随着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这种对生活真实的模拟艺术对观众产生了更大的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更愿意投入到电影的环境中,感受电影艺术带给自己的愉悦,而戏剧艺术的观众便逐日减少。因此,后来的戏剧演员也意识到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局限性,这种写实主义表演已经无法满足日益丰富的观众审美需求。因此,现代戏剧创作者又从发掘戏剧的本质“舞台假定性”的角度入手,去寻找其中的现实内涵和意义。与此同时,对当代戏剧演员的素质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而言,作为一名新时期戏剧演员,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人物塑造基本功,同时要具备良好的素质和优秀的身体表现力。此外,随着当代戏剧作品风格的日益丰富,对演员适应不同风格角色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日常训练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演员环境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才能够为他们今后的演艺生涯拓宽道路。尤其随着观众艺术鉴赏能力的日益提高,那些缺乏表现力的演员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只有掌握精湛的表演技巧,才能赢得观众的掌声。

在20世纪提出的表演训练方法中,绝大多数都是基于对演员身体进行训练的,所以这一时期也是形体戏剧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种形体戏剧思维指导下,对演员的基本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演员必须掌握良好的声音技巧,他们需要通过优质的声线和极富情绪表现力的语言方式来解读剧作家的文本;其次,演员一定要具备形体和动作技能;在此,每位演员都要有能与其他人协调合作的能力,共同推动团队的集体创作。(www.xing528.com)

但在现实的专业院校教学中,这些戏剧流派的教学体系并未真正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许多学院的教学依然选择写实主义戏剧表演流派,其他流派的教学仅处于辅助地位。很显然,这种教学体系不利于学生适应当代多元化发展的戏剧舞台,因此不少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着自身能力与舞台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在一些文化艺术繁荣的城市,观众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崭新的戏剧形式。例如加拿大形体剧团、英国TNT剧团等,这些形体戏剧所创作出来的灵动的艺术空间和新奇的艺术表现给观众带来了极具感官刺激的视听盛宴。这种艺术形式不仅是戏剧形式的突破,更是新时期演员综合素质的展现。就目前全世界戏剧艺术的发展来看,仅仅依靠对现实生活的模仿来训练表演者,这种模式是很难满足当代舞台艺术发展的需要的。就戏剧的教学而言,尽管在训练中继续保留一些固定的经典剧目教学是对传统戏剧艺术的必要继承,但如果仅仅继承这种传统为主要教学内容,则必然会培养出缺乏想象力创造力的演员。表演的教学应当与舞台艺术的发展保持同步,几十年前的教学理论在当时是领先的、科学的,但现如今已经无法满足舞台和观众的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