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乐戏剧》模块教学设计优化

《音乐戏剧》模块教学设计优化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音乐戏剧始终在艺术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模块是以学生了解音乐戏剧这一艺术门类的艺术表现基本特征为主要学习内容,分为15课,主要介绍传统歌剧和现代音乐剧表演的基本特征。(二)学情分析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成长最重要的时期,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音乐戏剧艺术的教育价值对其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音乐戏剧》模块教学设计优化

授课教师:陈伟杰

授课年级:高一

(一)模块内容概述

音乐戏剧艺术表现的是时代的缩影、人生的思索。在历史文明的长河中,一个个闪亮的剧目,真诚地展示着人类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作为世界艺术珍宝的西洋歌剧,是西方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受过长时间的历史考验。现代音乐剧脱胎于传统歌剧,可以说是传统歌剧的现代表达形式,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综合、通俗、流行化,深受广大年轻人的青睐。音乐戏剧始终在艺术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模块是以学生了解音乐戏剧这一艺术门类的艺术表现基本特征为主要学习内容,分为15课,主要介绍传统歌剧和现代音乐剧表演的基本特征。歌剧和音乐剧是中国观众比较熟悉的两种音乐戏剧艺术表演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演变,音乐戏剧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传统歌剧还是现代音乐剧,在表现人类生活情感上,都有很大的突破和拓展。

为了更加完整系统地介绍歌剧和音乐剧,让学生更加了解歌剧和音乐剧的关系和发展历史,本模块也增加了一些相关内容,比如歌剧的诞生,歌剧故事,歌剧改革,歌剧名人、名剧介绍,音乐剧名人、名剧介绍,中国歌剧和音乐剧等。歌剧与音乐剧都是综合艺术,后者是前者的发展与变异。在当今现代音乐剧占据主流的音乐文化市场情况下,如何以理性思维的方式冷静对待“严肃”和“通俗”这两种不同的音乐文化形态值得探讨。本模块的设置是希望学生在作品对比中认识传统歌剧和近现代音乐剧的不同艺术特点和欣赏价值,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戏剧,提升艺术素养。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成长最重要的时期,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音乐戏剧艺术的教育价值对其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高一阶段大部分的学生基本知道百老汇现代音乐剧,也都知道《猫》《剧院魅影》《悲惨世界》等音乐名剧,还有少数同学走进剧场亲自体验过音乐剧,喜欢上了音乐剧自然可亲的演唱、随情而至的舞蹈、现代意识的舞美等。近年来,作为大都市的上海,音乐剧市场有了一定的发展,所以学生中不乏音乐剧的“发烧友”,对音乐剧有一定了解。

但是对于传统歌剧来说,多数学生对歌剧表演艺术缺少必要的感性认识,走进剧场观看经典歌剧演出的经历相当缺乏,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分不清歌剧和音乐剧。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冲击和挑战,契合现代人审美的艺术形式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离开初中校园进入高中阶段的“00后”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对提升自身文化修养的愿望也特别强烈,音乐戏剧模块的学习必将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和互动。

(三)教材教法分析

相对于高中生对于音乐戏剧知识的要求来说,艺术基础课原来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为了能够更加完整系统地介绍歌剧和音乐剧,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歌剧和音乐剧的有关知识,本模块也增加了一些相关内容,比如歌剧的诞生,歌剧故事,歌剧改革,歌剧名人、名剧介绍,音乐剧名人、名剧介绍,中国歌剧和音乐剧等。

在教学方法方面,本模块教学将更加注重艺术实践和体验,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经历。除了剧目的片段欣赏、分组讨论和教师讲解以外,学生还参与音乐戏剧表演模仿、歌曲演唱、舞美设计、音乐剧创作构思、片段对比鉴赏、艺术评论写作等丰富多样的学科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名剧的表演和演唱,体验服装化妆、道具在演出中的作用,运用学校的舞美灯光设施平台体验演出中灯光的运用;还用论坛的方式来讨论如歌剧改革和传统艺术的未来等话题,以此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些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涉及多种艺术门类的内容与不同审美水平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中学艺术学科课堂教学的特质。同时,也力图在教学中结合实践性和审美性,体现综合性和人文性,将“审美立德”“文化立身”“实践立行”的中学艺术学科育人价值核心观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

(四)模块教学目标

学习什么是歌剧音乐剧艺术、歌剧和音乐剧的发展历史和关系、它们的艺术特征和表现形式,以及一些经典的歌剧、音乐剧作品以及相关知识,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全面地了解音乐戏剧艺术,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通过视频观看、专题探讨、剧本创作、片段排练等形式,增加学生对歌剧音乐剧的体验过程和学习经历,学生认识传统音乐戏剧艺术与近现代音乐戏剧艺术的特征差异,学会整体地面对音乐戏剧,自觉纠正盲目追求时尚的审美偏爱,客观地认识各种音乐戏剧文化的个性魅力。通过对经典音乐戏剧作品的了解,让学生把握从传统歌剧到现代音乐剧的发展脉络,以及透析艺术形式演化背后的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通过对发展中的音乐现象与观念的对比性学习,让学生感受音乐戏剧的变迁和音乐戏剧体验,以及再创造所带来的不同审美情趣,并由此举一反三,从不同的切入点,透视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音乐文化的若干差异,从感性体验到理性评价,逐渐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让学生了解与对比性学习相关的知识概念,在学习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情趣和创造性思维

(五)模块内容规划和活动设计(见表2-3)

表2-3 模块内容规划和活动设计

(www.xing528.com)

(续表)

(六)模块作业设计

从演唱方式、舞蹈形式、舞台美术、表演方式、剧本题材、乐队风格等角度阐述歌剧和音乐剧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的方式全面了解两种艺术形式的叙事、抒情特点、艺术风格、艺术语汇、渊源、时代传承关系等)。

雨果原著中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请比较文学原著、电影和音乐剧3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表现冉·阿让人物形象、艺术感染力和内心时的不同特征(设计意图:通过3种不同艺术形式的比较,能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冉·阿让的艺术形象,同时能更加了解3种艺术形式各自的艺术表现风格特点)。

将《悲惨世界》与《巴黎圣母院》两部音乐剧作分析比较,从歌唱风格、音乐伴奏、舞台调度、舞蹈动作、舞美设计等艺术表现手法进行比较分析。

2000年,在上海演出过大型景观歌剧《阿依达》,请将它与美国大都会歌剧院演出的歌剧版本在人物形象、舞台灯光、主题表现、现场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传统歌剧艺术,并思考传统歌剧在现代社会如何进行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改革)。

影评撰写:在电影版的《剧院魅影》和《悲惨世界》中选择一部撰写影评,可以从电影表现艺术、音乐塑造人物、人性分析角度、演员表演等方面来评价。

(七)模块作业评价设计

1.评价原则

教学评价以全面衡量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发展为原则,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将评价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及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和变化。结合课内实践体验环节与小组活动中的表现,有效激励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采用互评、自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对同一学习要求提供多种学习评价的途径和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自主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2.评价目的

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激励与促进学生对音乐戏剧艺术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自我价值肯定的态度。

3.评价内容及要求(见表2-4)

表2-4 评价内容及要求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