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子音乐》模块设计详解

《电子音乐》模块设计详解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一模块为先导,关注于电子音乐的具体表现方式,掌握音乐分析的具体方式;后一模块为延伸,探讨电子音乐在综合艺术中的具体表现手法与实践。此外,为了模块的完整体验,同样设置了电子音乐的历史梳理、类别梳理等内容,丰富并充实了本模块教学内容。

《电子音乐》模块设计详解

授课教师:朱星月

授课年级:高三

(一)模块内容概述

本模块立足于数码科技在艺术领域的诸多表达手段进行展开与延伸。包括了电脑特技、广告摄影音乐等多个维度的艺术表现手段,着重关注学生的创作与表现,对于艺术作品的视、听、画、演、创的完整呈现提出了较高要求,是一个综合性较强、实践度较高的模块。模块的教学环节中,以电子音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电子音乐的感受、分析、讨论、实践,掌握电子音乐的发展脉络,把握电子音乐的欣赏方式,能够将电子音乐与综合艺术主题相结合,呈现出富于表现力与创造性的艺术作品。

本模块教学的最终目标指向由学生自主完成的视、听、画、演、创的完整数码艺术作品。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建立在学生对于数码艺术作品创作流程的全方位理解的基础上,因而在教学设计中,需要考虑学生认知能力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材的处理中,将两个模块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前一模块为先导,关注于电子音乐的具体表现方式,掌握音乐分析的具体方式;后一模块为延伸,探讨电子音乐在综合艺术中的具体表现手法与实践。此外,为了模块的完整体验,同样设置了电子音乐的历史梳理、类别梳理等内容,丰富并充实了本模块教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

笔者执教的学生年龄处于18~19岁之间。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思维水平较高,观察力提升,能够更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事物的细节,并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观察的过程和结果。抽象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能概括事物的本质规律与特点。想象的创造性水平提升,表现为能自主地确立想象的目的和任务,并能围绕目的进行想象。

另一方面,本校学生成长于上海中心城区,对艺术的涉猎广泛程度较高。此外,受学校戏剧艺术特色及“全息剧场”理念的影响,学生对于戏剧艺术的兴趣也较高,相当一部分同学乐于进行艺术创作尝试,并具有一定的拍摄和表演经验。但从发展的视野上来看,由于专业各异以及普通班、专业班的侧重缘由,同学之间的认知差异仍然较大,对于具体技术运用程度参差不一,表现力较强而逻辑化的设计与思维能力较弱,这都是在模块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教材教法分析

本模块可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模仿模拟、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可采用讨论、实践、自主评价等教学方法进行。模块各核心内容之间通过循序渐近从局部到整体的方式进行深入。

在具体操作中,将首先梳理电子音乐的发展脉络和运用场合,之后在具体作品的分析中,感受电子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内涵,理解新媒体技术作用于艺术作品情感表现的基本方式,在持续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较为专业系统的艺术创作手法,并能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以电子音乐为载体,进行艺术创作,从而达到艺术之美的德育美育效果,实现审美立德、文化立身、实践立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同时,关注学习经历,在模块学习中,学生感知、分享、交流、探究、合作、评议等多重维度的学习后,能够用较专业的方式进行微视频的制作,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音乐分析、画面联想(初级)—故事设计、肢体展示(中级)—公益微视频的拍摄(高级),完成对学习内容的实践体验过程,并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达到深化模块学习内容的目的。

本模块需达成的核心能力和水平为:能够解释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并对其表现进行评价;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艺术作品,并分享经验与感受;能够自主设计和策划公益广告的制作,并借助新媒体技术进行表达与呈现。

模块各核心内容之间以序进、从局部到整体的方式进行展开深入。可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模仿模拟、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也可采用讨论、实践、自主评价等方法开展教学。

(四)模块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用较专业的语言解释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并借助分镜头脚本对情感内涵进行故事设计,能够自主设计和策划微视频的制作,并借助新媒体技术进行表达与呈现。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艺术作品并分享经验与感受。

过程与方法:在分析中把握电子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在持续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较系统的专业艺术创作手法,能够借助新媒体技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音乐中蕴含的情感以戏剧化的手法表现出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电子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加深对电子音乐作品独特美感的理解和感悟力,增强对电子音乐作品的理解力,形成艺术作品的通感化欣赏视野,深化对崇高人文精神的追求以及对真、善、美的讴歌与塑造能力。

(五)模块内容规划分解(见表2-22)

表2-22 模块内容规划分解

(续表)

(六)模块作业设计

模块活动一:多维视角艺术分析

观看《火星神话》第一乐章,同时完成表格中的问题(见表2-23)。

回答问题,初步形成多角度分析艺术作品的概念。

进一步思考作曲家多维度艺术创作手法与表现标题之间的关系。

表2-23 多维视角聆听手册(www.xing528.com)

模块活动二:音乐画面联想

聆听《乡间骑士》间奏曲、肖邦《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

结合音乐分析软件Timeliner分析音乐的具体结构(见表2-24)。

结合分析成果,思考音乐适合表现的具体场景,构思故事情节。

表2-24 音乐分析工作簿

模块活动三:分镜头脚本创作尝试

小组讨论,构思一个故事。

对故事的起承转合的各方面进行打磨,使之成为一个合理、可操作的故事。

运用分镜头脚本对故事进行具体细化(见表2-25)。

表2-25 分镜头脚本故事设计

模块活动四:公益广告制作

自主设计一个公益广告剧本。

运用分镜头脚本对剧本进行完整细化、构思。

为剧本选取合适的音乐素材

小组合作完成公益广告的拍摄和后期制作

(七)模块评价设计

1.评价原则

教学评价以全面衡量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发展为原则,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将评价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及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和变化。结合课内实践体验环节与小组活动中的表现,有效激励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采用互评、自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对同一学习要求提供多种学习评价的途径和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2.评价的内容及要求(见表2-26、表2-27)

表2-26 活动作业评价标准

(续表)

表2-27 学习过程评价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