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乐教学设计的过程-专业音乐教学与表演艺术

音乐教学设计的过程-专业音乐教学与表演艺术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音乐教学设计与通常意义上的“备课”虽有某种相似之处,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音乐教学设计,像一般教学设计的层次性一样,也分为以产品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系统”为中心等几个层次。

音乐教学设计的过程-专业音乐教学与表演艺术

(一)对音乐教学设计的认识

1.音乐教学设计概念

对音乐教学设计概念的认识,站在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答案。金亚文先生认为:音乐教学设计是音乐教学实施前有计划的教学准备和活动安排,是进行音乐教学活动的基础。音乐教学设计与通常意义上的“备课”虽有某种相似之处,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一种教学准备,着眼点在于“教什么”和“怎么教”,而音乐教学设计则是对教学实施的整体性思考,特别是课堂上学生的音乐学习活动,在设计中必须得到充分体现。作为全面反映在新课垂理念指导下的新的音乐教学行为方式以及由此带来师生角色的根本改变和学生音乐学方式巨大变化的音乐教学设计,现已逐渐代替了传统意义上的“备课”。这不仅是音乐教师适应音乐新课程教学实施的需要,也是音乐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一种趋势。

曹理先生则认为:音乐教学设计是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从系统的整体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习者、教学目标、教材、媒体、评价等各方面因素,分析音乐教学问题和需求,设计解决他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加以实施并由此进行评价和修改,直至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尽管对音乐教学设计概念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但有一点是已经形成了共识的,就是:音乐教学设计与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教案”是不同的。从理论上讲,音乐教学设计是音乐教学实施的一种理论预期,在这里更为强调的是对教学情境、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预设。因此,需要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使教学能够顺利进行。而音乐教案,则是具有音乐新课程理论支撑的具体教学实施和操作,往往是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分处两个层面,缺少必要的联系,不能体现理论对实践的有效指导和实践对理论的及时验证、反馈。相比之下,建立在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基础上的音乐教学设计,更有益于音乐教学效益的获得,有益于音乐教师音乐教育理论与音乐教学实践两方面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音乐教学设计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达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目的。

2.音乐教学设计特点

音乐教学设计具有一般教学设计的共性,并独具特色,它的特点是:第一,音乐教学系统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系列的复杂系统。从构成教学系统的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基本成分看,音乐教学系统构成性要素有:教师(教学态度、能力、知识结构、个性品质)、学生(体质、品德、知识、能力水平)、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和条件(物资设备和技术手段)等。从教学活动看,学生的中心活动是学,教师的中心活动是教,但并不排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学和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自我教育的学,教学活动是具有层次性的。

第二,基础教育中音乐教育主要是情感—体验过程,而不是认知—逻辑过程。因此,无论在教学目标的拟定、教学策略的抉择、教学媒体的使用以及教学评价上都与以认知—逻辑过程为主的学科有很大不同。

第三,音乐教学活动包含许多运行逻辑序列,这些序列建构了音乐教学系统的多维空间结构。在时间维度方面,包括课、单元、学期、学年,其中课又可细分为若干基本环节等。在任务维度方面,包括即时设计(如课堂教学)和长期设计(如一门课或全部教学系统),前者一般由教师来完成,后者需要专门设计小组完成。在形式维度方面,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组织形式等。在条件维度方面,包括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技术手段等。音乐教学设计,像一般教学设计的层次性一样,也分为以产品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系统”为中心等几个层次。

3.音乐教学设计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音乐教学工作科学化、系统化。

第二,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沟通。在传统的教学中,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操作往往处于两个层面上,两者缺少相互的联系,而现代的音乐教学设计正是要达到两者的最优结合。它架起了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既注意把个别教师的教学经验升华为“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又注意把已有的教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

第三,有利于在音乐教学中学习研究推广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作用。

第四,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有利于教师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www.xing528.com)

(二)音乐教学设计的过程

音乐教学设计的过程是一个综合性过程,它主要包括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评价等三个基本内容。具体来说有:学习者的分析、学习目标的确定与编写、学习任务分析、教学内容选择、制定教学策略、教学形式、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教学评价。

1.学习者分析—起点性要求

教学对象分析或称学习者分析,是教学设计前的一项分析工作。学习者原来的准备状态,就是新的教学起点。学习者分析包括了解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态度和心理发展水平及其学习风格等内容。

2.教学目标—导向性要素

它解决了教学最终要求是什么,它既指引着教师教的活动,也引导着学生学的活动,从而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性。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教学目标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以及教学效果等各个方面。

3.学习任务分析—鉴别性要素

学习任务分析与教学目标陈述是教学设计的两个彼此关联的环节,后者称目标陈述,前一称目标分析。教学目标陈述说的是学生终点能力行为倾向的变化。而任务分析则要进一步揭示终点目标实行的先决条件,其目的在于鉴别学习的先决条件,具有坚定性。

4.教学策略选择与决策—凭借性要素

它解决的是“如何教”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它是教师和学生借以发生联系,共同作用于教学内容的手段和操作方式。教学策略设计不仅包括教法与学法的设计,还包括教学手段及其操作方式的设计。

5.教学形式—组织性要素

教师和学生是在一定教学组织形式下开展教与学的共同活动的。它是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受教育者普遍程度、学科性质、教学任务制约,其发展变化反映社会生产方式的要求。为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已出现多种教学形式相配合运用的发展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