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乐教学表演艺术-情与理

音乐教学表演艺术-情与理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艺术中的“情与理”这对美学范畴,历来受到许多艺术家和理论家的高度重视。“它(指音乐)能够不求助于任何推理的形式而复制出任何内心运动来”。李斯特这位浪漫派音乐家的思维,习惯于夸张,“任何”二字有些过分,但他的话还是以大量事实为根据的。

音乐教学表演艺术-情与理

艺术中的“情与理”这对美学范畴,历来受到许多艺术家和理论家的高度重视。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址的信》中写道:“文艺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艺术的最主要的特点就在于此。”又说,“艺术开始于一个人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他在周围现实的影响下所体验过的感情和思想”。他说的艺术当然包括音乐在内,可以说,他的观点具有相当广泛的代表性。

与此对立的观点是:音乐根本不能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其推理方式如下:

大前提:思想感情是只有活人才有的东西。

小前提:音乐是人之外的物。

结论:音乐不可能表现自身所没有的思想感情。(www.xing528.com)

讨论问题,不应该从逻辑推理出发,而应该从事实出发。人所共知,是事实产生逻辑,而不是逻辑产生事实。如果逻辑违反事实,应该是事实纠正逻辑,而不是逻辑纠正事实。不合事实的逻辑推理,只能得到逻辑学中所说的“假命题”。

事实是:千百年来,人们(他们绝非精神病患者)都曾从音乐中听到了可以辨别性质的感情。其他艺术“或完全不能直接表达感情的强度,或只能用形象或比拟来表达一个大概。反之,音乐却能同时既表达了感情的内容,又表达了感情的强度,它是具体化的,可以感觉得到的我们心灵的实质”。真正应该探讨的问题,不是音乐是否表达了感情,而是音乐表达感情的奥秘何在?情与理究竟什么关系?

绘画不也是“人之外的物”吗?绘画为什么能够表现“唯独人才有的思想感情”呢?如果说,那是因为画面与人的形象之间存在相似性。那么,这种相似性也存在于现实生活与音乐之间,不过,这不是那种视觉形象上的相似性,而主要是运动状态上的相似性(其中也包括“质感”在内,比如,不同音色与不同年龄、不同情绪的人的声带之间,就存在着“质感”上的相似性)。“它(指音乐)能够不求助于任何推理的形式而复制出任何内心运动来”。李斯特这位浪漫派音乐家的思维,习惯于夸张,“任何”二字有些过分,但他的话还是以大量事实为根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