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返双福桥:一座历史与艺术兼备的石桥

重返双福桥:一座历史与艺术兼备的石桥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是立碑时间最晚的一通,也是碑石最好的一通。碑高1.49 米,宽0.70 米,厚0.15 米,圭首,有碑座。额“双福桥碑”,大字正书。碑文20 行,右侧7 行是碑记,满行40 字,共262 字。双福桥原为木桥,这次改建为石桥,是由新昌的中溪人俞培均所主持。碑记也是新昌人董正衡所撰。碑文雙福橋碑(额)距甯海之西,有仙交嶺者,曰白岩溪,向架一木橋,每當山水暴漲時,往往浸沒,行者苦之。

重返双福桥:一座历史与艺术兼备的石桥

双福桥碑也在白岩溪客栈内。它是立碑时间最晚的一通,也是碑石最好的一通。原先一半被临时大灶所砌遮,文字缺损甚少。

碑高1.49 米,宽0.70 米,厚0.15 米,圭首,有碑座。额“双福桥碑”,大字正书。碑文20 行,右侧7 行是碑记,满行40 字,共262 字。助名12 行,按助额多寡排列,分10 列,首列上刻助名下刻助资。后9 列,助额总刻,相同助额人数较多的,居中横排,人数较少的两边纵排。助资以洋元计92 笔,共658 元,另有一笔为“张兆宏捐工钱弍千九百廿五文”。首笔张堃荣最多,独助二百元。末行落款,大字,时间为民国四年(1915)。双福桥原为木桥,这次改建为石桥,是由新昌的中溪人俞培均所主持。碑记也是新昌人董正衡所撰。现桥已不存。

碑 文

雙福橋碑(额)

距甯海之西,有仙交嶺者,曰白岩溪,向架一木橋,每當山水暴漲時,往往浸沒,行者苦之。今俞君履視,□」易之以石,費金錢若干而橋成,至其所集捐款,所興工,皆由俞君一人主持,而他無與焉。又思功之或記,」張玉輝君走函問記於余,余見社會中有財力者,能行捐己利人之事,尝喜而不寐,此無他,以公德所在,」特用是爲世勸也。昔蔡公襄築洛陽橋,史冊美之,逮今五尺之童,亦有能知其賢者,世之人苟能如蔡公」所爲,其修名有不垂於無窮者乎?白岩溪地當孔道,往來諒不乏人,自有木橋以迄於兹,已厤春秋,有財」者不知其幾,皆漠然不以爲意,而俞君獨能行之,可謂不愧昔賢者矣。因備書之,勒諸金石,非惟嘉俞君」績,抑亦勸來者,使則效之也。俞君名培均,余邑之中溪人。」

张堃荣捐洋弍伯元、刘升邦捐洋六拾元、董宏春仝妻刘氏捐洋五拾元、董光渭仝妻王氏捐洋五拾元、俞金堂捐洋五拾元、张和钱捐洋拾元、张生弟捐洋拾元、张恒堂捐洋拾元、刘金彪捐洋三拾元、刘其水仝妻捐洋九元、范義成捐洋七元、张家傑捐洋六元。(以上第一列)

張梁氏子良南、張良南、刘長林、刘行朝、石白妹、張小和根、張行熙、刘水賢、王安明,以上各捐銀洋五元。張水瑤捐洋四元。(以上第二列)

周永源、王常根、張光連、張三陽、俞松來、俞貴林、俞祥清、俞斈九,以上各捐洋三元。(以上第三列)

董火金捐洋弍元半。王電雷、王吉祺、張秋葉、張忠乾、胡本初、牟春裕、裘貴榮、張□如,(以上第四列)

張大烏、王根□、俞梁氏、張水良、王根來、張尾把、張良瑤、吴中林、張石氏子风生,(以上第五列)(www.xing528.com)

俞桂木、俞香渠、張中和、富石氏子木□、張氏子培元、石氏子品東、張抱來、張行森、俞蓮親,以上各捐洋弍元正。(以上第六列)

王大有捐洋一元拾角。祥生泰、張水南、張水廷、王吉宗、胡逢喜,以上各捐洋壹元半。(以上第七列)

俞斈和、俞名全、□荣春、俞培坤、丁丙青、張琰表、張品連、任氏子品荣,(以上第八列)

王三玉、吴根和、張品松、刘其照、俞家□、俞祥根、潘□補、荣顯廷,(以上第九列)

益新、源大、張小角知、張來有、俞心□、俞修丙、王銀餘、俞丙和、王有根、俞□□、俞小江、翰□、益□,以上各捐洋壹元。(以上第十列)

张兆宏捐工錢弍千九伯廿伍文。」

新昌董正衡撰。」

中華民國四秊嵗次乙卯南吕之吉,首事張貴登、俞名增、王再進、明德、明根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