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返桥梁失效现场:分析世界著名钢桥事故

重返桥梁失效现场:分析世界著名钢桥事故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铸铁拱桥的高峰是托马斯·泰尔福于1823—1826年建造的迈斯大桥,虽然跨径只有 53 m,但结构合理且新颖。1840年后,铸铁被认为是一种不可靠的材料而退出桥梁结构领域,特别是1847年迪桥垮塌后。这座桥因刚度小桥面容易大幅度振动,在1818年1月15日的风暴中垮塌。图1.3第一座德雷堡修道院桥19 世纪上半叶,美国人在建筑领域主要使用木材而不是钢铁,直到詹姆斯·芬利于1808 年建成第一座锻铁眼杆悬索桥。

重返桥梁失效现场:分析世界著名钢桥事故

1.拱 桥

相对于砌体拱桥,铸铁结构因自重小、水平推力小、成本低、工期短等优点,很快得到广泛应用。英国1779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跨度为30 m的铸铁拱桥,这座桥虽充满了不合理的结构设计,还混杂着木结构和砌体结构的特征,但至今仍作为工业革命遗迹供人瞻仰。此后,英国还建造了一系列的铸铁拱桥,如 1792—1796 年托马斯·威尔逊(Thomas Wilson)设计的跨径为72 m 的威尔茅斯桥(Wearmouth Bridge),和约翰·伦尼(John Rennie)于1819年建成的跨度达到 73 m的南华克大桥(Southwark Bridge)。铸铁拱桥的高峰是托马斯·泰尔福(Thomas Telford)于1823—1826年建造的迈斯大桥(Mythe Bridge),虽然跨径只有 53 m,但结构合理且新颖。19世纪前,在欧洲其他地方,铸铁拱桥还是非常罕见的,大多停留在设计方案阶段。路易斯-亚历山大(Louis-Alexandre de Cessart)于1801—1803年在巴黎建造的艺术桥(Pont des Arts)可能是最有名的,但非常可惜的是,它现在已经被一座外形相似的焊接钢桥所替代。俄罗斯也有一些早期铸铁拱桥。1840年后,铸铁被认为是一种不可靠的材料而退出桥梁结构领域,特别是1847年迪桥(Dee Bridge)垮塌后。

2.缆索承重桥

缆索承重桥实际上是一种古老的桥型,最早由藤蔓上铺设木板而成,后来有人提出使用铸铁来制造缆索,但逐渐被锻铁替代。我国在 1476 年(明成化年间)就在澜沧江上建造了单跨为60 m 的铁索吊桥——霁虹桥,可惜于 1986 年被洪水冲毁,否则将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铁索桥,比闻名于中外的泸定桥还早二百多年。英国于1741年建成的首座铁索人行桥,跨度为21 m、桥宽1 m。德国1785年在魏尔堡(Weilburg-an-der-Lahn)修建了一座悬索式引水渠,并沿用至1933年。19世纪后欧洲修建了很多缆索承重桥梁,如图1.2,主要包括4种典型结构形式:

(1)悬索桥,如图1.2(a)所示的1741年英国的温奇桥(Winch Bridge)。

(2)斜拉桥,如图1.2(b)所示的建于1817年的国王草甸桥(King’s Meadow Bridge)。

(3)斜拉悬吊组合桥,如图1.2(c)所示的1838年重修的德雷堡修道院桥(Dryburgh Abbey 2nd)。

(4)悬索桥,如图 1.2(d) 所示的联合桥(Union Bridge)。国王草甸桥和德雷堡修道院桥都是人行桥。尤其德雷堡修道院桥,桥宽仅4 英尺(1.22 m)。(www.xing528.com)

图1.2 欧洲近代缆索承重桥梁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座德雷堡修道院桥是一座无背索斜拉桥,跨中索面扇形布置, 如图1.3所示。这座桥因刚度小桥面容易大幅度振动,在1818年1月15日的风暴中垮塌。

图1.3 第一座德雷堡修道院桥

19 世纪上半叶,美国人在建筑领域主要使用木材而不是钢铁,直到詹姆斯·芬利(James Finley)于1808 年建成第一座锻铁眼杆悬索桥。此后,悬索桥的主缆结构形式朝不同方向发展:根据芬利的提议,英国多采用锻铁眼杆组成的主缆结构,而法国更倾向于缆索,其原因是两国钢铁工业上的差异。1850年前,法国曾建造过上百座悬索桥,主要归功于马克·赛昆(Marc Séguin)。然而1850年昂热悬索桥(Basse-Chaîne Bridge)的垮塌造成了226人死亡,此后悬索桥在法国停滞了很多年。由于法国的影响,美国采用钢丝代替链杆,形成了一套标准结构形式。

早在 1784 年德国吕斯彻(Loscher)就曾提出斜拉桥的概念,1821 年法国人波耶特(Poyet)提出钢拉杆斜拉桥,1840年英国哈特利(Hateley)提出平行布索。19世纪就曾建造斜拉桥,但是因材料性能和计算分析手段的局限,斜拉桥发生多起垮塌事故,如1825年垮塌的宁堡斜拉桥(Nienburg Cable-stayed Road Bridge)就是一个代表。后来,法国工程师纳维尔(Navier)参观了英国1818年垮塌的斜拉桥并做了分析,虽然没否定斜拉桥设计,但提出了其建造的难点,明显降低了此后工程师建造斜拉桥的热情。因此,直到 1949 年德国工程师迪辛格尔(Dishinger)发表斜拉桥结构体系的研究,现代斜拉桥才开始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