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外桥梁建筑:木、石、铸铁、锻铁的演变及其发展历程

国外桥梁建筑:木、石、铸铁、锻铁的演变及其发展历程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同中国桥梁建筑一样,国外的古代桥梁以木、石为建筑材料,建造梁桥、浮桥、拱桥等;至18世纪,开始采用铸铁、锻铁建造桥梁。图1.22罗马天使桥图1.23法国加尔水道桥在中世纪,欧洲桥梁建设曾因封建割据而衰退。11—12世纪,源于中东地区的尖拱被引入欧洲,用于教堂及桥梁建筑。铁路出现初期,英国采用铸铁、锻铁建造小跨度的工字形截面梁桥,1846—1850年间先后建成Conwy桥和Britannia桥。由于在兴建这些桥梁的过程中所做的试验证

国外桥梁建筑:木、石、铸铁、锻铁的演变及其发展历程

如同中国桥梁建筑一样,国外的古代桥梁以木、石为建筑材料,建造梁桥、浮桥、拱桥等;至18世纪,开始采用铸铁、锻铁建造桥梁。

据记载,公元前600年前后,巴比伦曾在幼发拉底河上建造石墩木梁桥,桥长180m。第一座在罗马跨越台伯河的 Sublicius 桥,采用石墩木梁结构,建于公元前621年,毁于公元前23年。公元前480年,波斯王薛西斯曾在今天土耳其境内的达达尼尔海峡处修建浮桥两座,用于波希战争。在古罗马恺撒所著的《高卢战记》中,记载着曾因行军需要,在莱茵河上修建一座长度超过300m 的木排架桥。在瑞士卢塞恩,始建于1333年的 Chapel 桥(廊桥)经多次修缮得以保存至今(1993遭受火灾后重建,见图1.21)。日本岩国市的5孔锦带木拱人行桥(Kintai Bridge),跨度约35m,始建于1673年,1950年重建,为日本著名古桥之一。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美国盛行建有屋盖(以保护木结构)的木梁桥。1812年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建成的Colosusm木桥,跨度达到103.6m,堪称空前。

在希腊,仍保留着公元前1300年建造的石拱桥雏形。现伊朗境内的Dezful桥(遗迹),建于公元前400—前350年,计23孔,跨径7m,长383m,尖拱,墩处开泄水孔。古罗马人十分善于建造石拱桥,他们发明了石灰砂浆和火山灰水泥,创造出木桩围堰用以建造河中基础。这个时期修建的石拱桥,拱圈呈半圆形,拱石经过细凿,砌缝一般不用砂浆。因当时难以修建深水基础,桥墩过宽,阻水面积过大,所修建的跨河桥多已冲毁。古罗马城外的 Mulvius 桥,始建于公元前109年,1806年重建,原有的一部分拱跨(包括疏洪孔)仍保留至今。目前仍在使用的Fabricius桥,位于罗马城内,始建于公元前62年,两跨,桥长62m,宽5.5m,最大跨度24.5m。西班牙境内的阿尔坎塔拉桥(Alcantara,6孔石拱桥,最大跨度28.8m,建于公元104—106年)因大部分桥墩建在岩石上,至今完好。图1.22所示的在罗马跨越台伯河的天使桥,始建于公元134年,共5孔(中间3孔为原桥),跨度18m;1688年,在栏杆柱上增加了10尊天使雕像,使其成为罗马最优雅美观的古桥。

图1.21 瑞士Chapel桥(1333年)

古罗马时代还修建了不少渡槽,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加尔(Gard)水道桥,见图1.23。该桥建于公元前167—前158年,呈3层半圆拱结构,最大跨度24m;建成后约400年,桥两端被战争破坏,1670年重建。

图1.22 罗马天使桥(134年)

图1.23 法国加尔水道桥(前167—前158年)

中世纪(5—15世纪),欧洲桥梁建设曾因封建割据而衰退。11—12世纪,源于中东地区的尖拱(拱石加工较粗,砌筑用石灰砂浆,拱弧在顶部往往形成尖角)被引入欧洲,用于教堂及桥梁建筑。在法国阿维尼翁,1177—1187年建成的一座跨越罗那河的20孔(现只剩3孔)石拱桥,跨度30.8~33.5m,曾驰名一时。英国在1176—1209年建成的跨越泰晤士河的伦敦老桥,使用了600余年,直到1826年才拆除。这一时期建造的桥梁,习惯在桥上设置教堂、神像、关卡、碉堡、商店、住房等。比较著名的桥梁有:法国卡奥尔的Valentre桥(6跨带箭楼的石拱桥,跨度16.5m,总长138m,1350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老桥(Vecchio,3跨带桥屋的石拱桥,跨度29m,1345年),捷克布拉格的查尔斯桥(Charles Bridge,带神像雕塑的多跨石拱桥,最大跨度23.38m,宽10m,长515m,1380年)等。到文艺复兴时期(14—17世纪),为使桥面纵坡平缓,以利交通,欧洲城市石拱桥的矢跨比(矢高与拱跨之比)明显降低,拱弧曲线相应改变,石料加工又趋精细。代表性的桥梁有:佛罗伦萨的圣特里尼塔桥(Santa Trinita,分跨29m+32m+29m,矢跨比约1/7,1569年),威尼斯的瑞阿尔托桥(Rialto,单孔,跨度26.6m,矢跨比约1/4,1591年),巴黎新桥(桥长232m,桥宽22m,跨度9~16.4m,12孔,1607年)等。到18世纪,欧洲石拱桥达到最高水平。

随着冶炼业的发展,18世纪中期开始采用铸铁建造桥梁。由于铸铁性脆,受拉强度低而受压强度高,故铸铁主要是用以修建拱桥。第一座铸铁拱桥是英国在1779年建造的科尔布鲁克代尔(Coalbrookdale)桥,桥跨30.5m,矢高13.7m,有5片半圆形铸铁拱肋。该桥开创了工业化造桥(工厂制造、工地安装)的先河,曾使用170年,现作为文物保存,见图1.24。在此之后的几十年间,英、德、法等国家建造了一些扁平铸铁拱桥,如苏格兰的Craigellachie桥(单跨,跨度50m,1815年),英格兰的Albert Edward铁路桥(单跨,跨度61m,1864年),法国巴黎的Sully桥(分跨46m+49m+46m,1876年)等。

19世纪初,欧洲开始使用锻铁建造悬索桥、梁桥和拱桥,并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英国1820—1826年在梅奈(Menai)海峡建造的跨度达177m 的锻铁链杆柔式悬索桥,历经风霜而保存至今,见图1.25。同一时期建造的,还有匈牙利布达佩斯的链桥(Chain Bridge,主跨202m,1849年),英格兰的克利夫顿桥(Clifton Bridge,主跨214m,1864年)等。铁路出现初期,英国采用铸铁、锻铁建造小跨度的工字形截面梁桥,1846—1850年间先后建成Conwy桥和Britannia桥。这两桥均是采用锻铁建造的铁路箱管桥(tubular bridge),列车从箱中穿过。Britannia桥为4跨箱形结构,分跨70m+140m+140m+70m,1970年毁于火灾;Conwy桥的跨度125m(1899年通过添加铸铁支墩予以补强),至今仍在服役。1857年,波兰建成6×130.88m 的 Tczew 格构式锻铁桁梁桥,用于铁路和道路(现仅用于公路)交通。由于在兴建这些桥梁的过程中所做的试验证实了实腹梁的可靠性,从19世纪后期起,钢板梁桥在小跨度铁路桥中得以推广。在锻铁拱桥方面,英国1849年建成Windsor 铁路桥(下承式系杆拱,跨度约60m),1862年在伦敦建成韦斯特敏斯特桥(Westminster Bridge,7跨,桥长250m,跨度29~37m);法国艾菲尔设计的Maria Pia桥(跨度160m,1877年)和Garabit桥(跨度165m,1884年),均为月牙形两铰桁架铁路拱桥。

图1.24 英国科尔布鲁克代尔桥(1779年)

图1.25 英国梅奈悬索桥(1820—1826年)

19世纪中期,钢材问世,静定钢桁架梁、拱以及悬索桥的内力分析方法逐步被工程界所掌握,各种大跨度钢桥应运而生。1867年,德国的H·格贝尔建造了一座主跨38m的静定悬臂桁架梁桥(Hussfurt桥,称为格贝尔桁架)。1880—1890年,英国采用该桥式,建成了跨度空前的福斯铁路桥(Forth Bridge,悬臂桁架梁,主跨521.2m,总长1620m,支承处桁高达110m,见图1.26)。该桥被视为现代桥梁的经典代表。1874年,美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钢拱桥——Edas桥。该桥公铁两用,最大跨度158.80m,采用伸臂法施工。1852—1855年,美、加两国边境处建造了尼亚加拉瀑布桥(Niagara Falls Bridge),该桥为主跨251m 的公铁两用悬索桥,由 J·A·罗伯林设计,1886年改建,1897年重建为跨度167.6m的公铁两用钢桁拱桥。1869—1883年,J·A·罗伯林及其儿子W·A·罗伯林设计并建成了至今仍在使用的布鲁克林桥(Brooklyn Bridge,主跨487m,见图1.27),为悬索桥向更大跨度发展开创了先例。

图1.26 英国福思铁路桥(1880—1890年)

图1.27 美国布鲁克林桥(1869—1883年)

从20世纪初期至中期,结构力学弹性内力分析方法普遍用于超静定结构的桥梁设计,这为钢梁、钢拱和悬索桥等桥式向前所未有的跨度发展奠定了有力的科学基础。1916年,美国纽约建成Hell Gate桥(钢桁架拱,主跨298m,四线重载铁路,道砟桥面);1916年,美国在俄亥俄州建成Sciotoville铁路桥(连续钢桁架梁,跨度236.3m);1917年,在伊利诺伊州建成Metropolis桥(简支钢桁架梁,跨度219.5m)。1918年,加拿大采用 Corbel桁架建成魁北克铁路桥(Quebec Bridge,主跨548.6m)。有代表性的公路桥是:美国Bayonne桥(1931年,钢桁架拱,主跨503.6m),澳大利亚悉尼港大桥(Sydney Harbor Bridge,1932年,钢桁架拱,主跨503m),美国纽约乔治·华盛顿大桥(George Washington Bridge,1931年,跨度1066.8m,世界上第一座跨度超过1000m的悬索桥),旧金山金门大桥(Golden Gate Bridge,1937年,跨度1280m)等。

在19世纪上半叶,素混凝土材料就开始在拱桥中得到应用,如法国1824年建成的Souillac桥(跨度7×22m)。到19世纪中后期,钢筋混凝土材料逐渐受到桥梁界重视,被用于拱桥和梁桥。在20世纪上半叶,钢筋混凝土拱桥的跨度记录不断被刷新,从20世纪初的50m(法国 Hogues 桥,1900年),到40年代的264m(瑞典 Sandö 桥,1943年)。这一时期的著名桥梁有:建于阿尔卑斯山区的瑞士Salginatobel桥(三铰混凝土拱,主跨90m,1930年,图1.28),法国Plougastel桥(主跨3×188m,1930年),西班牙Elsa铁路桥(跨度210m,采用劲性骨架,1942年)等。最早的钢筋混凝土梁桥,是1875年法国建成的Chazelet桥,跨度13.8m。由于受制于材料性能和自重,钢筋混凝土梁的跨度发展不大,主要用于中小跨度桥。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随着公路和城市桥梁的大量兴建,桥梁科技的迅猛发展,新型桥式的广泛采用,施工方法的不断改进等,各种桥型的跨度纪录一再被刷新,世界桥梁工程取得长足进步。

图1.28 瑞士Salginatobel桥(1930年)

在钢悬臂桁架梁桥方面,1974年,日本港大桥(Minato Bridge)的主跨达到510m;同年美国建成主跨501m 的 Commodore Barry 桥。由于结构不连续而对行车不利,近几十年来这种桥型建造很少。2012年日本建成的Tokyo Gate桥,采用钢桁架-箱梁组合结构,主跨达到440m。在钢桁架连续梁桥方面:1966年美国建成的 Astoria 桥的主跨达376m,1977年建成的 Francis Scott Key 桥,主跨达366m;1988年日本在本四联络线上修建的与岛大桥(Yoshima)为跨度245m 的公铁两用曲线连续桁架梁,1991年修建的生月大桥(Ⅰkitsuki)的主跨达400m,见图1.29。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steel orthotropic deck)是20世纪40年代出现的一种桥面构造。这种桥面不仅节省材料,且能充当钢梁的上翼缘,这推动了钢梁桥向更大跨度发展,也为大跨度悬索桥、斜拉桥提供了经济合理的梁部结构。1946年,首先在德国科隆莱茵河上的 Deutz桥(连续钢箱梁,主跨184.5m)上使用;1951年用于杜塞尔多夫 Cardinal Frings桥时,钢箱梁主跨达到206m;1972年用于波恩Konrad Adenauer 桥时,主跨增加至230m。1974年,巴西修建的里约—尼泰罗伊桥(Rio-Niteroi Bridge)的主跨达300m,见图1.30。在90年代,跨度超过200m 的钢箱梁桥多建于日本,如Kaita桥(主跨250m,1991年)和 Namihayai桥(主跨250m,1994年)等。不过,由于受钢板轧制、构件制造等因素的影响,钢箱梁桥跨度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图1.29 日本 Ikitsuki 桥(1991年)

(www.xing528.com)

图1.30 巴西 Rio-Niteroi 桥(1974年)

随着高强材料、预应力技术和施工方法的进步,预应力混凝土实腹式梁桥在100到300m跨度范围内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早在20世纪30—40年代,巴西、法、德等国家就开始尝试用预应力混凝土建造桥梁。1930年,巴西第一次采用悬臂浇筑的方法,建造了主跨68m的里约佩希桥(1983年被洪水冲垮)。1938年,法国的弗莱西奈(Freyssinet)采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建成了一座跨度38m的梁桥。1946—1950年,弗莱西奈采用预应力钢筋将预制的梁段串联成整体的方法,建造了跨度为55~74m 的 双铰刚架桥多座。1950年,德国修建的Gänstor桥(预应力混凝土刚架桥)的跨度达到82.4m。1951年,德国采用悬臂浇筑法,修建了主跨为62m 的预应力混凝土桥。在1952年及1964年,又用同一施工方法建成了Worms桥(主跨114.2m)和Bendrof桥(主跨达208.0m,带铰刚构)。从50—70年代,世界上修建了一些大跨 T 形刚构桥,如日本的滨名桥(主跨240m,1976年,5跨带铰)和巴拉圭的亚松森桥(主跨270m,1979年,多跨带铰)。

20世纪70年代,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首先在瑞士得到应用。1975年,修建了主跨144m 的 Felsenau桥。进入80年代后,连续刚构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如澳大利亚门道桥(Gateway Bridge,主跨260m,1986年,见图1.31,2011年再建一座),奥地利 Schottwien桥(主跨250m,1989年),英国 Skye 桥(主跨250m,1995年),加拿大联邦大桥(Confederation Bridge,主跨250m,1997年)等。

1991年,葡萄牙在波尔图港建成了双线铁路连续刚构桥(São João桥,主跨250m,见图1.32),成为当时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跨度领先者。1998年,挪威建成 Raftsundet 桥和Stolmasundet 桥,两桥均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前者主跨298m,后者主跨达到301m。为减少墩顶负弯矩,主跨内一定长度的梁段(Raftsundet 桥为224m,Stolmasundet 桥为184m)采用了细骨料高强轻质混凝土。

图1.31 澳大利亚Gateway桥(1986年,2011年)

图1.32 葡萄牙 São João 铁路桥(1991年)

类似于钢梁桥的发展过程,钢拱由于自重轻、易于施工、跨越能力大而得到广泛应用。在20世纪中期,钢拱桥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例如,美国的弗里蒙特桥(系杆拱桥,主跨382.6m,1973年,提升架设施工),英国的 Widnes-Runcorn 桥(主跨330m,1961年),加拿大的曼恩港大桥(主跨366m,1964年)等。1977年,美国建成新河谷大桥(New River Gorge Bridge,图1.33),该桥主拱圈为钢桁架,且采用耐候钢以减少养护工作量,跨度518.2m,这一拱桥跨度纪录一直保持到2000年。这一年韩国建成傍花大桥(Banghua Bridge),主跨达到540m。

图1.33 美国New River Gorge桥(1977年)

钢筋混凝土拱桥自重较大,但造价低,养护量小,抗风性能好,使用较广泛。在20世纪中期,钢筋混凝土拱桥的跨度徘徊在300m 左右,如葡萄牙的 Arrabida 桥(跨度270m,1963年),澳大利亚的 Gladesville 桥(跨度305m,1964年),巴西的 Amizade 桥(跨度290m,1965年)等。到80年代,跨度增加到近400m。南斯拉夫在1980年建成的克尔克(Krk)Ⅰ号桥(图1.34),跨度达390m,采用悬臂桁架法拼装施工。美国2010年完工的胡佛大坝绕道桥,主跨323m,采用斜拉扣挂法悬臂浇筑施工主拱。目前,世界上跨度超过200m 的钢筋混凝土拱桥有20余座。普遍采用箱形截面作为主拱圈。

图1.34 南斯拉夫Krk桥(1980年)

20世纪初期,法国建造的Cassagne 桥(主跨156m,1909年)和Lézardrieux桥(主跨112m,1925年)已经具备斜拉桥的基本形式。当代斜拉桥的建造技术(正交异性板,钢箱梁,斜拉索预应力工艺,施工方法等)发展于德国,建桥材料以钢为主。1955年,由德国人迪辛格设计的第一座当代钢斜拉桥(Strömsund桥,分跨74.7m+182.6m+74.7m)在瑞典建成。1959年,德国修建了主跨达302m 的Severins独塔斜拉桥;1969年,又建成主跨319m的Knie独塔斜拉桥。1975年,法国建成Saint Nazaire桥(主跨404m),使钢斜拉桥的跨度突破400m。从80年代中期起,日本接连修建了十余座大跨度钢斜拉桥,如名港西大桥(主跨405m,1985年)、横滨港桥(主跨460m,1989年)、生口桥(主跨490m,1991年)、名港中央大桥(主跨590m,1997年)等。1999年建成的多多罗大桥,将跨度增加到890m。2009年,韩国建成跨度800m的仁川大桥。2012年,俄罗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建成两座特大跨度斜拉桥——金角湾大桥(Golden Horn Bay Bridge)和俄罗斯岛桥(Russky Ⅰsland Bridge)。前者跨度737m,采用横向外倾的塔柱;后者则以1104m的主跨,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跨度的斜拉桥(图1.35)。

1962年委内瑞拉建成的Maracaibo 桥(主跨235m,1981年换索)开创了混凝土斜拉桥的先例。20世纪70年代以来,混凝土斜拉桥得到较快发展。杰出的桥例有:意大利的Polsevera桥(主跨206m,1967年),美国的 Pasco-Kennewick 桥(主跨299m,1974年)、East Huntington桥(主跨274.3m,独塔,1985年)和Dames Point桥(主跨396.34m,1989年),法国的Brotonne桥(主跨320m,1977年),西班牙的Barrios de Luna桥(主跨440m,1983年),阿根廷的 Posadas Encarnacion 桥(主跨330m,1984年),挪威Helgeland桥(主跨425m,1991年)等。1991年,挪威修建了Skarnsundet桥,把混凝土斜拉桥的跨度提高到530m,见图1.36。

图1.35 俄罗斯Russky Island桥(2012年)

图1.36 挪威Skarnsundet桥(1991年)

在结合梁斜拉桥方面,西班牙在1978年修建了主跨400m 的Rande桥,加拿大在1986年修建了主跨达465m 的Alex Fraser桥,印度在1993年修建了主跨457.2m 的Hooghly二桥,美国在2005年修建了主跨471m 的Arthur Ravenel桥。在混合梁斜拉桥方面,1995年完工的法国Normandy桥主跨达到856m,见图1.37。该桥为3跨斜拉桥,边跨为混凝土连续梁,中跨由桥塔两边各116m的混凝土梁和中部624m 的钢梁组成。悬出的混凝土梁段对中部钢梁起到加劲作用,改善了结构在风荷载下的动力特性。

图1.37 法国Normandy桥(1995年)

近年来,多塔斜拉桥得到建筑师和桥梁工程师的青睐。典型的桥例是2004年完成的希腊 Rion-Antirion 桥和法国的Millau高架桥。前者是4塔结合梁斜拉桥,分跨286m+3×560m+286m,悬臂法施工。该桥在解决深水软弱基础、桥梁抗震减振以及抗风和抗船舶撞击等方面取得进展。后者是一座7塔钢梁斜拉桥,分跨204m+6×324m+204m;最高的混凝土桥墩达245m,钢塔高90m;上部结构的施工方法是:顶推主梁就位,桥塔转体就位并张拉斜索。

悬索桥是能够充分发挥大缆钢材的力学性能、跨越能力最大的一种桥型。从1883年美国建成布鲁克林桥至今,世界上已建成跨度超过400m 的悬索桥100座左右。20世纪60年代,美、英等国建造了若干座大跨悬索桥。1964年,美国纽约市建成主跨1298.45m 的维拉扎诺海峡大桥(Verrazano-Narrows Bridge);同年英国建成的主跨1005.8m的福斯公路桥(Forth road Bridge),成为欧洲第一座跨度超过1000m 的桥。这些桥梁均采用钢桁架作为加劲梁,采用“空中送丝法”现场编制大缆。

1940年,美国的塔科马桥(Tacoma Narrows Bridge,钢板梁,主跨853.4m)因风振致毁,这促使人们对悬索桥结构的空气动力稳定问题进行研究。英国通过对塞文桥(Severn Bridge,主跨987.55m)的动力分析和风洞试验,提出以流线型扁平钢箱梁来代替传统的钢桁架(加劲)梁。这种结构不仅具有良好的抗风性能,而且节省大量钢材,外形也显得纤细流畅。1966年塞文桥建成通车,成为第一座采用梭形扁平钢箱梁作为加劲梁的悬索桥。以后陆续建造的悬索桥,如丹麦的小贝耳特桥(Lillebælt,主跨600m,1970年)、土耳其博斯普鲁斯Ⅰ桥(Bosporus Ⅰ,主跨1074m,1973年)和Ⅱ桥(主跨1090m,1988年)、英国恒比尔桥(Humber Bridge,主跨1410m,3跨不对称结构,1981年)、瑞典的霍加库斯腾桥(Höga Kusten Bridge,主跨1210m)等,均采用这类加劲梁。

日本的本州—四国联络线中,修建了一批千米级别的悬索桥,如下津井濑户大桥(主跨940m,1988年)、南备赞濑户大桥(主跨1100m,1988年)、北备赞濑户大桥(主跨990m,1988年)、来岛第二大桥(主跨1020m,1999年)、来岛第三大桥(主跨1030m,1999年)等。20世纪90年代引人注目的大跨悬索桥是丹麦的大贝耳特桥(Greatbælt,见图1.38)和日本的明石海峡大桥(Akashi Kaikyo,见图1.39)。前者主跨长1624m,边跨长535m,塔高254m。后者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桥,达到1991m。该桥塔高280m,桥面宽35m,设6车道;两根大缆的直径为1.222m。1998年这两桥的顺利开通,为20世纪的桥梁工程建设添上了辉煌的一笔。

图1.38 丹麦Greatbælt桥(1998年)

图1.39 日本Akashi Kaikyo大桥(1998年)

在超长跨海(湾、峡)桥方面:1964年,美国修建了切萨皮克海湾桥隧工程(Chesapeake Bay Bridge-Tunnel)。该桥隧工程全长28.2km,由大约3.22km 长的堤道和海底隧道、4个人工岛、2座用于通航的大桥以及19.3km 长的多跨混凝土梁桥组成。1986年,在沙特和巴林之间,建成了长达26km 的堤道桥。加拿大的联邦大桥跨越诺森伯兰海峡,全桥长12.9km,由63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桥组成,其中43孔的跨度为250m,1997建成通车。其他的跨海桥还有:马来西亚的槟城桥(Penang Bridge,全长13.5km,1985年),巴西的里约—尼泰罗伊桥(全长13.29km,1974年),美国的七英里桥(Seven Mile Bridge,全长11.27km,1982年),韩国的仁川桥(Ⅰncheon Bridge,全长12.5km,2009年)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