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外现代陶艺的发展历程

国外现代陶艺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期间,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美国和日本的现代陶艺运动比较活跃,表现成就非凡,意义和影响深远。他的这一观念影响了一代艺术家,很多的艺术家纷纷响应,加入这个陶艺创作队伍中,形成美国现代陶艺的主导力量。1948年,他们共同创办了当地日本现代陶艺的组织“走泥社”。这是一件划时代的作品,它将陶艺的实用功能彻底地抛开,奠定了现代陶艺先驱的地位。

国外现代陶艺的发展历程

陶瓷以其所独有的材料与工艺发挥出的魅力,一直被艺术家们所喜爱。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有不少的艺术家在陶瓷材料方面做过尝试,如毕加索、高更、米罗、贾柯梅蒂、塔皮埃斯等。正如所有的艺术所具有的规律一样,陶瓷艺术走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现代艺术运动抽象艺术以及行为艺术等主流艺术的影响与感召下,陶艺家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的审美观念。后现代的审美观与传统的审美观有着巨大的差别,新的思考、新的观念,导致反传统的现代陶艺观念诞生。一种全新的、抛开传统审美观念、受后现代主义观念影响的陶瓷工艺发挥到极致,淋漓尽致地表达艺术家的情感或表现某种哲学思想的作品产生了,从此树立了现代陶艺的新形象。在这期间,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美国和日本的现代陶艺运动比较活跃,表现成就非凡,意义和影响深远。在这两面现代陶艺运动大旗的带领下,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空前的现代陶艺创作热潮,现代陶艺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一)发生在美国的陶艺运动

一位美国的退伍军人受东方民间艺术自然、朴素、纯真之美的感染,将抽象表现主义的思想运用到陶艺创作中,他就是彼得·沃克思。1954年,沃克思受聘于奥蒂斯美术学院,掀起了一场“奥蒂斯革命”,推出了现代陶艺的新理念抛弃传统制陶的方式与审美观念和实用性功能,以放任、自由、随性的创作理念,尽显陶泥的魅力,张扬着艺术家的热情、个性和新观念。他的这一观念影响了一代艺术家,很多的艺术家纷纷响应,加入这个陶艺创作队伍中,形成美国现代陶艺的主导力量。他们有约翰·梅森、鲁迪·奥蒂欧、安纳森、保罗·苏特纳、凯·布瑞斯、鲁斯曼、福瑞姆克斯等。他们的共同努力使陶瓷艺术这一传统的工艺美术进入到现代艺术的范畴中来,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彼得·沃克思的作品基本分两类:一类是极具阳刚之气的类似烟囱的器物,物体上有意无意随性而制的痕迹,生动而充满激情,极具感染力,尽显大师的风采与艺术境界;另一类作品较多以盘子为形态展开创作,将含蓄平静与激情变异的形态融入作品之中。他的作品为陶艺后生们所折服、崇拜。从彼得·沃克思的两类作品中能够看出,潜意识中受东方美学的影响,其刚柔并济、快慢、急缓、阴阳相生尽情流露在作品当中。东方的美学从某一方面来说是抽象的美学,是有与无之间的美学,是寻求“象外之象”“弦外之音”的美学,也可以说是“无中生有”的美学,彼得·沃克思的作品恰恰是用抽象的语言表现了内心深处人的本质和本能的召唤。在作品面前可以天马行空,放飞想象寻找属于自己的“象外之象”“弦外之音”。

约翰·梅森受彼得·沃克思的影响就读于奥蒂斯美术学院,并于1957年与彼得·沃克思携手共同创立了陶艺创作室。他的作品极具理性主义色彩。在美国陶艺界将约翰·梅森作为极限主义的代表,然而极限主义不能代表约翰·梅森的全部。鲁迪·奥蒂欧的作品热情奔放,将造型与绘画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谐调的新意以及充满梦幻和超然的色彩,感染了众多热爱陶艺的信徒。

另外一位在美国较有影响的人物就是伯纳特·李基,虽然很少见到他的作品,但是他的一些艺术理念影响了很多爱好陶艺的人们,人们效仿他的田园生活方式,并有很多退伍老兵效仿伯纳特·李基创办陶艺创作室,形成一个风格独特的创作群体—新古典主义

(二)发生在日本的陶艺运动

日本早期陶艺思想是不容忽视的,它对20世纪50年代日本现代陶艺的成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920年,由河村喜太郎、河合茶之助、道林俊正、荒谷芳景等创办的“赤土社”主张“陶艺应当视为艺术”。这些充满朝气与梦想的年轻人写下了这样的宣言:“从忘我的睡眠中醒来吧,不要一味地拘泥于传统。我们对自然充满热爱,生活本不是这样悲哀。依靠永恒的陶艺精神,让我们将自身的能量展现在神秘的光束之中。”虽然“赤土社”在日本只存在了3年,但是他们的观念对后人产生了极深的影响。

日本的现代陶艺思潮与美国在同一时期活跃于世界陶艺界,其代表人物有八木一夫、铃木治、山田光、熊仓顺吉。1948年,他们共同创办了当地日本现代陶艺的组织“走泥社”。“走泥社”的诞生是日本现代陶艺继“赤土社”之后的一次更具影响的陶艺运动,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很多陶艺家,它继承了“赤土社”“陶艺应视为艺术”的精神,深化作品的艺术性,强调作品应脱离实用性的新思想。在1948年“走泥社”的第一次展览中,前言是这样写的:“跳跃在虚构森林上的鸟,只有清晨才能在真实的泉边见到自己的相貌。我们结合在一起,不是虚幻的梦,它是阳光下真正生活的自身。”

他们以对生活的真情和激情,展示了新一代陶艺家对陶艺的思考,旗帜鲜明地坚持着自己的艺术主张:“陶艺要像绘画与雕塑一样去创造,首先要忠实自己的内心。”

1954年,八木一夫的作品《萨姆萨先生的散步》诞生了。作品原本是一件花器,后来八木一夫给其做上了三个足,使其立了起来。这是一件划时代的作品,它将陶艺的实用功能彻底地抛开,奠定了现代陶艺先驱的地位。

铃木治的作品有不同的系列,所要表达的东西也各有区别,可以看出铃木治在较高的艺术修养下而不同的心理反应。“马系列”造型简练,意象夸张,透出奔放、自由、高昂的精神品质,但不失细节的描绘以及作品上留下的制陶所特有的语言、生动灵透是艺术家在极高的艺术修养掌控下心灵自由与奔放的表达。正是在他们的艺术主张下,陶艺家们茅塞顿开,如释重负。众多的艺术家投身到陶艺事业中来,如富本宽吉、加守田章二、藤平伸、加藤清之、荒木高子、中村锦平、三岛喜美代、寄神宗美、秋山阳等。他们勾画出日本陶艺的美好前景,日本的陶艺开始了一个新的篇章。

(三)发展中的陶艺流派及代表性人物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日本及其他发达国家,各种群体或个体的陶艺家相继以自身作品的特性为出发点,形成了一个个代表着各自风格的陶艺流派。

陶艺的极简主义是在21世纪60年代大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有西班牙的恩瑞特·梅斯特,美国的库瑞儿、梅森·约翰、布瑞斯等。极端的理性与简洁是极简主义的要求,我们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出鲜明的艺术流派特点。梅森·约翰和布瑞斯都是极简主义在美国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然而从作品上来看,特点更鲜明的应属西班牙的恩瑞特·梅斯特。他的作品充满着极端的理性色彩。在这样近似冷酷的理性状态下,一切夙愿都有可能实现。在极简的外形下面,蕴含着神秘而丰富的内容,体现着“少就是多”的真理。恩瑞特的每一件作品,都有苦行僧般艰难的劳作。对技术的苛求消解了雕塑与建筑的界线,没有表现与堆砌。那结构上的极端精减性,让我们犹如阅读古文经典;简朴的色彩和精致的表面肌理洋溢着高贵的孤独感,同时又充满浓郁的优雅之美。

日本山田光的陶艺品不仅让人重新关注高贵的精神状态,也让人们体验到如哲学一般直入本原的关怀,同时也体验到一种单纯的技艺手法、材质色泽及形态在发展到一个极致时所蕴含的征服力。

怪怖的艺术风格是对传统审美的反叛,是对传统唯美、高雅、高尚的人另一面的真实表现,一种内心深处的怪怖思想的展现。人性是有双重性的:善与恶、美与丑。人们都在为善、美而津津乐道的时候,谁也不愿接受恶和丑的出现。而罗勃特·安纳森却是一个极力表现这种反传统审美,展现粗俗、丑陋的怪怖艺术的陶艺家。随后又有不少的艺术家追随,如吉荷利、布莱迪和皮尔瑞拉奥克等。怪怖艺术风格的出现粉碎了传统审美的理想化,将艺术现实化,它的意义远不止是让人“恶心”和“怪怖”。

“通俗的、短暂的、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机智诙谐的、性感的、诡秘狡诈的、有刺激性和冒险性的、大企业式的”,这正是波普艺术的先导汉密尔顿给波普艺术下的定义。利用生活中的东西,大众化的东西来表现艺术,拉近艺术与生活的距离,反对现代艺术的纯粹性及反叛正统,这或许就是波普艺术的追求。波普艺术作为一种美术思潮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美流行。在陶艺界也出现了不少波普艺术的探索者。罗勃特·安纳森不仅是怪怖艺术风格的领袖人物,还是波普艺术在陶艺方面的先驱。他的作品《节食可乐》预示了陶艺运用大众文化进入艺术形象的开始。其后还有费斯哥达和克凡尼德,杰姆·戴恩和贾斯珀·琼斯等。除此之外,也有很多其他国家的陶艺家做着一些相同倾向性的探索。(www.xing528.com)

无论在文学作品还是艺术作品当中,象征表现的手法总是屡见不鲜,在文学作品中通过描写某件事、某个东西,力求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和要求,在艺术作品中通过某一形态的作品的表现来象征、比喻某种人文精神。陶艺作品中也不乏其例。美国德斯坦勒的作品由宗教考古化石、洞窟艺术、骨骼等元素构成,有一种神秘、古老、圣洁、不可侵犯之感,体现了他对传统、历史、自然形态的眷顾,象征着对人文精神的关怀。铃木治的“马系列”作品,概括、简练、准确、高雅、考究,还有诗一般的感觉。作品有昂首的马,有奔驰的马,象征一种进取精神,在考究而平静的外表下面,喻示着无限旺盛的生命力与不屈的斗志。李察·赫胥的三角器在美国声誉很高,是其代表作之一。严谨的造型、较有难度的烧成技术以及作品本身表现出的一种东方精神,是将传统与现代思想糅合、将东方美学与西方美学融合的结果。作品展现一种鼎立之势、刚强之躯。它采用乐烧的工艺手法,色泽变幻柔和而生动逼真。据了解,李察·赫胥对东方的文化非常热爱,收集了不少中国的青铜器宜兴茶壶,对茶道以及景观造园的美学原理也颇有兴趣而熟知。八木一夫的《碑·妃》《萨姆萨先生的散步》《记忆中的云》《风月》等以及加藤清之的作品都具有象征表现风格的色彩。加藤清之的作品大多采用泥板来造型,采用不拘一格的手法创造出来的作品,如残墙、宏大的古城场面以及岁月留痕的一种自然美的表现,形式感强、艺术感染力强,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痕迹的情有独钟以及对历史、对文化古迹的关爱情怀和对传统文化、对古迹保护的呼唤。

容器泛指一切可以盛装东西的器物,容器之初是实用的工具,在现代陶艺的概念产生之后出现创作实用性的容器,作为一种被众人所熟知的形态,变化之后有极强的感染力。英国最具代表性的陶艺家之一考帕·汉斯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他的作品虽为容器,却完全脱离了原初的使用形态,造型的变异变得恰到好处,边缘的捏塑,线的曲直、软硬,疾缓、严密与舒展处理得楚楚动人而显大家之气度,显示了考帕·汉斯极高的艺术修养;肌理和色泽的表现委婉、自然而简约,透出诗般、音乐般的抒情感,让人安逸而超然。

瑞·露西也是英国影响较大的陶艺家,他与考帕·汉斯同被世人誉为陶艺界的巅峰人物。同样是钟爱器皿类,但两者的作品各有千秋。露西的作品风格相对多一些,但都是抛开实用性、功能性表现人文精神,强调艺术家个性、审美趋向的佳作,尤其是对釉的探索,表现含蓄、朴素、自然而厚重的器物似河流,似滩,似行走的云、沉静的夜,每件作品都体现了作者的不凡境界,表现了一个梦。

在容器方面做着探索的陶艺家还有很多,如美国的罗丝兰、诺金,日本的富本宽吉、楠部弥次,还有其他国家的陶艺家。他们的不懈努力使容器这一传统的形态转化为纯粹的艺术形态,丰富了现代陶艺的内容,展示了现代陶艺一片新的天空。

谈到浪漫与抒情,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音乐、文学、诗歌或绘画,似乎音乐与诗天生就是浪漫与抒情的骄子。由于文学与艺术的共通性,陶艺家运用作品来抒发自己的浪漫情怀,同样得到了诗和音乐一般的享受。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有加拿大的莱斯·曼宁,美国的温·黑格比、鲁迪·奥蒂欧,挪威的阿洛奈·奥赛和意大利的扎乌里·卡勒等。

莱斯·曼宁生活在加拿大一个山清水秀、枫林遍布的地区,他自幼生活在蓝天、雪峰、湖水、枫林这样一个诗意的环境里,他的愿望就是用作品表现家乡的美丽。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那顶峰雪线的美妙、湖水枫林的浪漫与惬意以及作者眷恋故土的情怀。他的作品像一首小诗,没有喧嚣与张扬,只是慢慢地、柔声地、自然地诉说着。温·黑格比的作品与莱斯·曼宁的作品有某些共同的美学观。温·黑格比童年生活在美国科罗拉多泉镇,自幼的生活环境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峡谷的山脉,陡崖绝壁,峡谷的风云,河流、森林和草地是黑格比作品的题材内容,同样以浪漫的手法抒发着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家乡的赞美与眷顾,科罗拉多大峡谷成为他一贯的创作主题与艺术生命的源泉。

鲁迪·奥蒂欧一贯坚持在异型容器上描绘女人裸体的扭动姿态或其他人体与马,笔触流畅生动,将人体造型自如地缠绕于凹凸的器型之上,色彩多以冷调粉色为主,与造型和谐一致,表现了作者鲜明的浪漫情感。

浪漫是人的向往,抒情是人借物表情的手法。以上作者都是表达浪漫与抒情的高手,在他们的带领下,浪漫抒情风格的陶艺家越聚越多,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和作品。

装饰手法在陶瓷上的应用历史已很久远了,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发明的土陶器上做着不同的装饰,至今已近万年。陶瓷器物上的装饰经久不衰,且日渐丰富多彩,发展至今天的现代陶艺已有了相当雄厚的基础与庞大的创作群体。在世界现代陶艺界较为突出的人物很多,首先谈一下日本的富本宽吉。他在东京美术学校图案科学习期间,受英国威廉·莫利斯的观点影响。他于1908年留学英国,回国后开始做陶。他认为装饰和造型是不可分割的,所以从拉坯成型到装饰,整个制陶的过程都是亲自动手。他的作品有一气呵成的完整感。他认为:“釉和纹样都不过是在本体造型上的装饰而已,造型是生命的源泉。”他还说:“以纹样为目的创作不出好的装饰图案。”他注重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来创造纹样。他被誉为探索现代陶艺道路的先驱。日本的加守田章二、楠部弥弍、河本五郎、岛田文雄、松井康成都是装饰风格的探索者。加守田章二1938年出生,在京都市立大学期间从师富本宽吉,但并没有追随富本宽吉,而是另外探索着属于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他作品的基本特色是:大都使用粗质的含铁量较高的土,造型以钵、罐、瓶为主,不挂釉高温烧成,表面用高温化妆土装饰,很朴素。其中一件取名为“壶”的器物,表面饰满线纹,有力运行的线有极强的感召力

岛田文雄的彩瓷系列器物表现出的大度、谦和而丽质的东方女性之美,是对东方美学感悟后的深情之作。与此同时,西方的陶艺家们也在装饰风格这块土地上耕耘着。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美国的贝克瑞·拉尔夫和沙格瑟。贝克瑞·拉尔夫的作品以繁多复杂的几何形的穿插组合和鲜艳平涂的色块装饰在不同的器物上,营造华美富贵的气氛。沙格瑟的作品则是在夸张的造型上表现出优雅而艳丽的华贵色彩。之后,还有海力士·戴乐等优秀的陶艺家都创作过很好的力作。

具象风格的概念在艺术作品中通常指以人物为表现内容的艺术形式,以特征的夸张或变形的手法来表达艺术家对对象的认知与情感。它与抽象是相反的,但与超级写实主义相比较又多了份艺术家情感的抒发与自我的表现意味。代表性艺术家有美国的安纳森、麦克考鲁,法国的让·克洛,捷克的波尔科拉伏科娃和荷兰的薇拉丁根。安纳森是怪怖艺术风格的领袖人物,他作品的表现方法是具象风格,他的作品无论是人物还是器物都是具象的。麦克考鲁的作品是以女人体作为表现对象,进行一定程度的变形删截处理,表现一种残缺的美感。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对健康的呼唤和求生欲,同时还有一种在博物馆聆听的感觉。让·克洛的作品以泥片的形式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艺术形象,将朴素、自然、飘逸以及神经质与脆弱融入作品当中,引领人们进入它的世界。波尔科拉伏科娃的作品以表现社会中的小人物为主题,无助而木然的形象塑造多少还透出一份无知、落后,有时也有一种纯朴。这或许就是作者要表现的一个社会的角落人群的现状,以呼唤社会的关注。看了她的作品让人产生一种悲凉与怜悯的心情。荷兰陶艺家薇拉丁根的作品也是以女人体为题材,在造型上做了较大的夸张与变形,强化了视觉印记,作品以泥板成型的方法,充分展示了泥的性能以及陶艺的魅力。

照相写实主义又称新现实主义,是在波普艺术的不同观点之中迅速分离出来的一个分支。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由画家和雕塑家组成的团体,追随各种写实的形式走向照相现实主义的巅峰,代表性人物有画家埃斯蒂斯、戈英斯、波森、莱斯利、克洛斯以及雕塑家汉森、安德利亚等。

陶艺界的照相写实主义高手应属美国的玛莉莲·莱文和理查德·萧,日本的三岛喜美代,等等。玛莉莲·莱文创作的一系列仿真皮质的作品,皮衣、背包、手提包、手套、公文包都非常的洋气,技艺之高超令人啧啧称叹。理查德·萧的作品《书、香烟、烟灰缸》比起玛莉莲·莱文的《旧皮货》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作品利用陶瓷的材料表现纸的质感、瓷的质感,还有烟灰的感觉以及准确的色彩,可以用惟妙惟肖来形容,不愧为与莱文争雄的照相写实主义先锋人物。三岛喜美代是当代日本在国际上极受关注的艺术家之一,看过她的作品的人都会被她创造的艺术空间所震撼和感动。大场面的丝网版印陶砖和废弃的报纸、纸箱、纸板、杂志等印刷物的组合,无不透着勇气与智慧,对泥性的表达令人叹服。她的作品陈列形式一般为装置手法,她还是装置风格的代表。

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装置艺术,也称环境艺术,它与波普艺术、极少主义、观念艺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风格出现后,很快便成为当代艺术中的一种时尚,艺术院校也开设装置艺术课程。随着众多艺术家的加入,装置艺术成为西方的一种主流艺术形式。装置艺术有以下基本特征:在三度空间环境,一般指室内;根据空间而特意设计创作的艺术整体;要求空间独立,不受任何其他作品的影响;一个观众可以介入和参与的艺术环境;不受艺术门类的限制,它可以自由地使用任何可以使用的手段;展览中可以任意组合,改变陈列方式。

在陶艺界装置艺术风格的陶艺家有几位代表性人物,除前提到的三岛喜美代外,还有寄神宗美、久谷茑枝。寄神宗美的作品则是在烧之前把器物弄破,通过不同的烧成方法或施不同色釉烧成后再重新组合,有重构的意味。久谷茑枝的作品是以表现“包满物品”的布料为主题,质感的表现逼真且陈列方式有创意,吊在空中增强了视觉冲击力,观众置身其中可展开无限的想象。

陶艺进入建筑等公共环境,应该是近几十年来陶艺家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早在20世纪50年代,西班牙的米罗用陶板制作的壁画,安装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墙上,所以被称为称“太阳墙”。美国的阿诺·辛莫曼将作品陈列在纽约州伊佛森美术馆的入口处。作品充满阳刚之气,自然、朴素的作品与几何形的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视觉冲击很强。这组巨型作品为他在陶艺界确立了位置。日本陶艺家会田雄亮的大型陶板壁画,无论是画意,还是材料、质感的运用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他的《水之庭》《水阶》《陶与水》分别安置在建筑公共环境之中,将陶与水的结合和阴阳之道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完美之作。

同样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还有美国的达克沃斯·露丝、梅森、温·黑格比,加拿大的柏得利,荷兰的巴巴拉,西班牙的梅斯特,挪威的可丽斯太斯,日本的中村锦平、速水史郎。巴巴拉的几件陶艺作品采用鲜艳的大红色,螺旋式造型竖立在广场上极具张力,可以看出巴巴拉对于陶瓷工艺运用和对空间把握的娴熟。中村锦平的作品《风》以陶片的自然卷曲构成大面积的积水,水流自上而下,水花溅起、水雾朦胧,非常有诗意。速水史郎的《土的形态》透出作者对工艺把握的严谨以及对造型质感的要求,显示了艺术家的艺术修养与功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