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航海保障事业的发展历程

现代航海保障事业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年10月30日,交通部印发《关于同意天津、上海、广州航道局成立航标测量处的批复》,分别在各航道局下组建航标测量处,分工管理中国沿海航标及港口航道测量工作,中国航海保障事业三大业务首次统一于交通部领导之下。

现代航海保障事业的发展历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国家政务院下设交通部、邮电部等30个部委(院、署、行)。交通部接管全国各轮运公司所属航务专用电台,邮电部接管旧电信局所属海岸电台,中国水上通信由交通部和邮电部分别管理。交通部办公厅下设电讯处,管理中国交通通信工作(包括水上通信)。

与此同时,中央人民政府废除外籍税务司制度,全面收回国家海关及海务管理权。1950年,交通部航务总局正式接管中国沿海沿江助航设施,设置海务处管理中国海务建设工作,设置青岛上海、厦门、广州等4个区海务办事处按区域具体管理航标业务,结束了长达80余年海关管理航标的历史

1951年,华东区海军海道测量局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领导,更名为海军司令部海道测量局。

1951年8月,交通部撤销航务总局,分设航道工程总局、海运总局、河运总局,青岛、上海、厦门、广州等4个区海务办事处随之改称航道工程总局青岛、上海、厦门、广州区航标处,原航务总局所属海务处划归航道工程总局领导,改称航标处。1952年11月,海运总局改称海运管理总局,河运总局改称河运管理总局。1953年1月,航道工程总局改称航务工程总局,下设疏浚公司、筑港工程公司等,青岛、上海、厦门、广州区航标处等隶属关系未变,中国水运工程系统初步形成。朝鲜战争爆发使中国沿海军事态势日趋复杂,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遂于1953年决定将交通部所辖沿海航标及相关管理机构全部移交海军司令部管理。同年7月,海军司令部海道测量局与交通部航务工程总局航标处合并,组建海军司令部海道测量部。交通部航务工程总局所辖青岛、上海、厦门、广州等4个区航标处随之裁撤,分别并入海军青岛基地司令部海道测量处、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海道测量处、中南军区海军司令部海道测量处。

1953年,经政务院财经委批准,交通部成为中国水上通信唯一管理机关,全国各海岸电台划归所在地港务管理局建制,以突出和加强水上通信服务于航运事业和船舶航行安全的保障属性及公益属性。此后,中国水上通信管理机关历经多次变更,全国水上通信业务先后由交通部电讯局、海河总局、运输总局、水运总局、机要电讯局、水运局、通信导航局统一领导;交通部所属各港务局历经港航分家、下放地方、收归中央等重大变革,机构名称和领导体制亦随之变更,但各海岸电台的隶属关系及管理格局基本未变。

1955年,为满足民用水道测绘需要,交通部在海军司令部协助下,组建中国第一支海港测量队,直属交通部海运管理总局领导。自此,交通部开始肩负国家民用水道测绘职责。

1956年8月10日,交通部撤销航务工程总局,新建航道管理局,并分别在长江、珠江、黑龙江、上海、天津5地规划设立地方航道局,负责各区域江河及沿海港湾航道工作。同时,撤销海运管理总局和河运管理总局,新建海河运输局,海港测量队划归交通部航道管理局领导。

1956年底,交通部撤销疏浚公司,将该公司所属天津疏浚队和上海疏浚队,分别与天津港务局和上海港务局所属航道科及航标管理人员、引水信号科(航标部分)合并,组建天津航道局和上海航道局。天津航道局由交通部直接领导,其管理范围包括天津港、大连港秦皇岛港、青岛港及各港所属的小港。上海航道局由上海海运局领导,其管区范围包括上海海运局所领导各港及上海港港区范围内的黄浦江苏州河航道。广州海运局成立航道管理处,由广州海运局领导。

1958年3月31日,交通部撤销航道管理局和海河运输局,新建航务工程总局和海河总局。同年10月16日,交通部撤销航务工程总局,业务职责并入海河总局,其所属海港测量队也一分为二,分别划归天津航道局和上海河道工程局管理。同年,随着中国沿海军事形势好转,国务院、中央军委调整中国沿海航标管理体制,中国沿海航标由此形成海军、交通、水产三部门分管格局。

1960年,交通部撤销公路总局和海河总局,新建运输总局,管理中国水路、公路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建设。

1963年,交通部撤销运输总局,恢复设置全能型水运总局和公路总局。

1964年,交通部实施“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将中央直属水运干线划分为北方沿海、南方沿海和长江3个航区,各航区分设管理机构,实行交通部统一领导下的区域管理制。

1967年6月2日,交通部实行军事管制。同年6月24日,遵照中央决定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交通部军事管制委员会生产指挥部”,下设水运、陆运、综合、行政4个业务口。

1980年4月24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交通部和海军司令部联合呈报的《关于调整海上干线公用航标管理体制,加强管理力量的请示》,决定将海军所辖沿海干线公用航标设施设备及相关人员全部划归交通部统一管理。同年10月30日,交通部印发《关于同意天津、上海、广州航道局成立航标测量处的批复》,分别在各航道局下组建航标测量处,分工管理中国沿海航标及港口航道测量工作,中国航海保障事业三大业务首次统一于交通部领导之下。1982年,交通部将通讯导航局缩编为通信导航处,划归新组建的海洋运输管理局建制。此后,又将通信导航处成建制划出,将其与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交通部直属通信站合并,组建中国交通通信中心(后改称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承担全国交通通信管理职责。

1987年,交通部遵照国务院确定的原则以及青岛港口管理体制改革会议精神,实施交通部直属港口体制改革,根据海上交通管制和安全监督需要,按照政企分开原则,将港口安全、秩序监督和行政管理等方面职责从各港务局划出,组建海上安全监督局,以加强海上交通安全管理。随后,交通部先后将隶属于各港务局的17个港务监督和15个海岸电台成建制划出,与3个隶属于天津、上海、广州航道局的航标测量处合并,组建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上海、广州、海南等14个海上安全监督局,实行交通部与所在城市双重领导、以交通部为主的管理体制,中国水上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初步建立,航海保障三大业务自此进入国家行政事业序列。

1998年,交通部遵循国务院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要求,按照“政事分开”原则和水上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总体目标,与中编办共同拟定《交通部直属海事机构设置方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船检局(交通部船舶检验局)与中国船级社实行“局社、政事分开”改革,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交通部安全监督局)合并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交通部海事局)。

1999年始,天津、大连、秦皇岛、青岛、上海、广州等各海监局分别改组为天津、辽宁、河北、山东、上海、广州等20个直属海事局,实行垂直管理体制,承担国家水上安全监督及航海保障等管理职能。

2010年5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为巩固水监体制改革成果,规范直属海事系统机构编制管理,提出《交通运输部直属海事系统人员和机构设置方案》,要求交通运输部整合现有航标、测绘和通信等公益性保障业务,跨区域设置北海、东海、南海3个航海保障中心,航海保障中心下设航标处、海事测绘中心、通信中心等机构,全面履行海事航标建设养护、港口航道测量绘图、水上安全通信等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职责。(www.xing528.com)

2012年,交通运输部按照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方案原则,将直属海事系统所辖航标、测绘、通信等各航海保障管理机构成建制划出,分别在天津、上海、广州设立北海、东海、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分别委托天津、上海、广州海事局管理。其中,北海航海保障中心下设大连、营口、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6个航标处,大连、营口、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哈尔滨7个通信中心,以及天津海事测绘中心和天津航测科技中心等机构;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下设连云港、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厦门6个航标处,连云港、南京、上海、杭州、宁波、福州、厦门7个通信中心,以及上海海事测绘中心和上海海图中心等机构;南海航海保障中心下设汕头、广州、湛江、北海、海口、西沙、南沙7个航标处,汕头、深圳、广州、湛江、南宁、海口6个通信中心,以及广州海事测绘中心等机构。

2017年,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为进一步深化海事管理体制改革,更好地发挥航海保障工作对水上交通安全的支持保障作用,依据《交通运输部关于深化直属海事系统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印发《关于调整北海、东海、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管理关系的通知》,决定自2018年7月1日起,北海、东海、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由原来分别委托天津、上海、广东海事局管理,调整为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直接管理。调整后,航海保障机构实行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航海保障中心、航海保障中心所属单位三级管理模式,中国航海保障事业自此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2018年5月,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印发《深化航海保障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深化航海保障管理体制改革各项工作,切实做大做强航海保障事业。该方案要求,到2018年底,初步建立管理层级分明、权责清晰统一、资源配置科学、运转协调高效的航海保障管理体制机制;到2020年,初步建立航海保障三大业务基础设施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完善规范内部管理,基本建成综合航海保障体系;到2035年全面建成综合航海保障体系,航海保障管理与服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主导国际标准的制定,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航海保障公益性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

2019年7月,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为理顺政事间的协作和保障,构建高效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中国海上交通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印发《关于海事监管和航海保障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航海保障中心主要职责是为海事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1) 出自《食货上-旧唐书·卷二十八》。

(2) 杜佑,735—812年,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政治家、史学家,诗人杜牧的祖父。曾用三十六年撰成《通典》二百卷,创立史书编纂的新体裁,开创中国史学史的先河。

(3) 《通典》,“十通”之一,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编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专叙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迁。

(4) 出自唐代杜佑的《通典·卷二十七·职官九》。

(5) 李杰,?—718年,本名务光,相州滏阳县(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人,祖籍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北魏并州刺史李宝的后裔。先天年间,升任陕州刺史、水陆发运使,设置水陆发运使这一职务就是从李杰开始的,后改任河南尹。

(6) 出自宋代王钦若的《册府元龟·卷四百八十三·邦计部·总序选任》。

(7) 伯颜,1236—1295年,蒙古八邻部人,大蒙古国至元朝初年名臣,受元世祖忽必烈赏识,拜中书左丞相,是蒙古族中较早学习运用汉文创作的诗人。

(8) 出自《永乐大典》卷一万五千九百五十。

(9) 陈瑄,1365—1433年,字彦纯,合肥(今属安徽)人,明代军事将领、水利专家,明清漕运制度的确立者。历仕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自永乐元年(1403年)起担任漕运总兵官,督理漕运三十年,改革漕运制度,修治京杭运河,功绩显赫。

(10) 出自《明史·陈瑄传》。

(11) 张人骏,1846—1927年,原字健庵,号安圃,晚号湛存居士,直隶丰润县(今河北丰润)大齐坨村人。清末政治家,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有影响的人物,在担任两广总督时曾乘坐兵舰巡视南海诸岛,故南海诸岛中有一块岛礁被命名为“人骏滩”,以做纪念。

(12) 海军部会奏遵拟海军部暂行官制折(宣统三年三月二十四日,1911年4月2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