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历史过程,教育技术也同样有着自己的发展历史。教育技术就是随着人类教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一般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教育领域内兴起的视觉教育运动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发端,在经过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两个领域的发展之后,最终融合为一个整体——现代教育技术。美国的视听教育运用被视为媒体技术兴起的标志。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历史过程,教育技术也同样有着自己的发展历史。对其历史的追溯,可以逐渐了解、领会教育技术不断演变的含义、方法及其作用。自从有了人类历史,就有了教育;有了教育,也就有了教育技术。在人类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一直是教育发展的动力和依赖的手段。在人类发展史上,每一次科学技术的进步,都直接或间接地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教育技术就是随着人类教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1.传统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1)语言技术阶段。

①口头语言技术和形体语言技术。在人类语言产生之前,人类教育的主要手段就是依靠表示简单意义的声音、姿势以及生产、生活本身来向下一代传授生活的经验。当人类进化到通过发出有意义的声音来代替所指的意义或事物时,口头语言便作为人们传情达意的有效工具诞生了,与形体语言相结合而形成了口耳相传、口授手示的教学形式。口头语言、形体语言是教育活动中一种最古老、最有效的信息传播技术,人类的任何教育传播活动都离不开口头语言技术和形体语言技术。

②文字语言技术。口耳相传不能脱离人本身,不便于远距离传递信息,使信息传播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难以脱离传意者,一旦脱离就容易误传原意。因此,用一种符号把语言记载下来成为客观需要,于是作为这种符号的文字就应运而生了。文字出现之后,人类的文化知识就可以通过文字符号记载与保存。在教育方式上除了口耳相传之外,又增添了通过文字材料传播教学内容的方法。这是教育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是教育史上的重大革命。随着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质优价廉的书籍在教育中得到了普遍应用,结果不仅提高了教育能力,扩大了教育时空,而且也大大地丰富了教育形式,结束了单纯依靠口耳相传的教育历史,为学校教育奠定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2)直观技术阶段。语言和文字书籍出现之后,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物质手段。然而,语言符号的抽象性,决定其难以反映客观事物直观、形象及复杂的现象,因此学生的学习就缺乏感性经验的认识。所以,一种由人工创造制作的、以替代现实本身信息为特点的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便产生了,这标志着直观技术在教育中开始得到应用。在14世纪至16世纪,随着班级授课制度的产生,直观教学欧美国家开始了实践和理论的系统研究,经过夸美纽斯(J.A.Comenius)、裴斯塔洛齐(J.H.Pestalozzi)、第斯多惠(F.A.W.Diesterweg)等人的贡献,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直观教学思想和理论体系。夸美纽斯提出了“感性大于理性”的基本观点;裴斯塔洛齐提出了“算术箱”直观教学理论,主张儿童在算术的初步学习中,应借助于手指、石块等实物来表示数量关系。在地理教学中,用泥土制作地形,协助地图进行学习等;第斯多惠提出了“直观性教学”原则,他将直观教学思想上升到直观教学理论、原则,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直观性教学理论。在直观教学理论的推动下,直观教具如模型、标本、教具、挂图、实物等直观教学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不仅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而且为视听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2.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是相对于传统教育技术而言的。一般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教育领域内兴起的视觉教育运动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发端,在经过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两个领域的发展之后,最终融合为一个整体——现代教育技术。(www.xing528.com)

(1)媒体技术的兴起与发展。媒体技术是指现代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它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视听教育运用被视为媒体技术兴起的标志。

①视听教育的发展。19世纪末,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科技成果引进教育领域,对教育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照相、幻灯、无声电影等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给传统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技术手段,向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视觉形象,使教学获得了不同以往的巨大效果。一些商业组织大力生产教学使用的各种模型、地图、幻灯片立体画,并命名为“视觉教育”而广泛宣传。同时,很多教育工作者开始对视觉教育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并于1923年7月成立了全美教育协会“视觉教学部”(Department of Visual Instruction)。在1918—1928的10年间,视觉教学在师资培训、学术研究等方面的深入发展,推动了有关视觉教学理论的研究。20年代末,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开始在教育中推广应用。英国、美国是开展播音教学较早的国家,无线电广播对教育的作用远远超出了学校的范围,为扩大教育规模、发展社会教育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同时,具有视听双重特点的有声电影在提高教育效果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与政府部门的特别重视。人们感到原有的“视觉教育”的概念已不能涵盖扩展的视听设备介入教育实践,“视觉教育”便发展为“视听教育”。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视觉教学部正式改名为“视听教学部”。1946年爱德加·戴尔(E.Dale)在总结视觉教学理论及视听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发表了以著名的“经验之塔”理论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Audio-Visual Methods in Teaching)一书。他根据各类媒体所提供的学习经验的抽象程度做了系统的分类,并概括了应用的原则。这个理论成为教学媒体应用于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和指导思想。

②视听教学向视听传播教学发展。自1955年以后,美国视听教学得到迅速发展,原因是苏联卫星上天对美国震动很大,因而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激烈的批评,强烈要求改革学校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在1958年通过的《国防教育法》指导下,给教育各种拨款,以保证培养出所需要的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同时也把许多研究人员带到教育媒体和技术领域中,促进更多的教师接受新媒体,使视听技术得到有效的应用和发展。在1955—1965年期间,语言实验室、电视、教学机器、多种媒体综合呈现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先后问世,并在教学中得到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媒体在教育中的大量应用,视听活动日益扩大,来自属于视听或不属于视听领域的许多资源需要统一说明,远远超过了最初意义上视听教育的范围。同时,传播理论的发展影响到教育领域,致使人们开始探讨从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的角度重新认识视听教学的理论问题。这标志着视听教学向视听传播教学发展,是视听教学理论上的一个转折点,研究重心从视听信息的显示转向视听信息的传播设计。

③程序教学的发展。个别化教学是一种适合个别学生的需要和特点的教学。学生个别自学,在方法上允许学生自定目标、自定步调,自己选择学习的方法、媒体和材料。个别化教学是教育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领域。20世纪初在美国出现的个别化教学形式有:伯克的个别学习系统(1912),华虚朋的文纳特卡制(1919),道尔顿实验室计划(1920),莫里逊的单元制教学法(1925)等。但真正在教育中有着广泛影响的个别化教学活动,当推50年代兴起的程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可以运用教学机器,也可以运用程序课本,无论运用何种形式,最重要的是编制一套有效控制学习过程的程序。美国心理学家普莱西(S.Pressey)被认为是创制教学机器的鼻祖。在1926年他就设计了一种自动教学机,包含了允许学生自定步调、要求积极反应和即时反馈等原则。1954年斯金纳(B.F.Skinner)发表了《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他指出了传统教学方法的缺点,提出使用教学机器能解决许多教学问题,推动了当时程序教学运动的发展。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强化理论的应用,特点是:小的步子、积极反应、即时反馈、自定步调以及低错误率。程序教学运动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达到高潮,后来则开始衰退。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就是技术上的原因,拥有模式功能的教学机器的设计已有穷尽之感,对于复杂的教学内容难以处理。虽然教学机器由于局限性很快就衰败了,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程序教学的思想和方法为应运而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所继承下来。

计算机用于教学和训练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早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系统的产生受到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强烈影响,由于程序教学使用教学机器,所以CAI被视为机器教学,是程序教学的继续和新发展。由于CAI具有灵活性和人机交互作用,弥补了原来教学机器的不足。开始的CAI主要用于答疑、练习、个别指导、模拟教学测验、评价等方面,以后亦用于系统的学科教学。70年代微机的发展又推动了CAI运动,到了80年代学校里微机的使用量迅速增长,许多学校把微机用于教学目的。但据调查表明,CAI在学校中的开展仍不能说明个别化教学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综观媒体技术的发展,可以得出这样的两条轨迹:一是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视听传播教育,媒体已成为教学传播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之一,进而形成了一种促进有效教学的模式——依靠教学资源来促进学习,即借助视听媒体辅助和传播的教学模式。二是教学机器→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而形成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学目的和衡量标准的指导思想和个别化教学模式。

(2)系统技术的发展。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是现代科学发展的新趋势。作为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系统科学,特别是一般科学方法论的系统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为教育技术学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系统论认为,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由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媒体、教育方法以及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教育媒体只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媒体技术的应用,的确解决了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为教育最优化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媒体技术解决不了教育的全部问题。教育系统整体功能的最优发挥,需要各个组成部分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更取决于系统中各个要素的最优配合和协调一致。因此,只有用系统的观点对教育的各个部分进行综合的、整体的考虑,对教育过程进行系统设计,才是实现教育最优化的根本途径。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教学系统方法在教育技术领域日益受到重视。系统方法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研究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从过去单一媒体的特性研究转向对媒体的系统开发及教育过程的系统化研究,提倡根据学习目标,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从而形成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设计的思想和实践模式。教学系统方法把行为主义、传播理论、学习理论、系统方法等有机地结合到一个过程论的构架中,构成了一个新的知识体系,教学设计理论由此建立,并出版了不少关于教学设计的著作。因此,从历史发展上来看,教育技术的形成与三种教学方法实践的发展有关。一是视听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各种视听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依靠教学资源解决教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二是程序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学习理论(斯金纳的强化论)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个别化教学思想和方法;三是系统化设计教学的发展,推动系统理论的整体论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对教学过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思想和方法。教育技术是由三个概念整合而形成的一种分析、解决教育与教学问题的综合技术,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教学系统设计技术和教学媒体技术的总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补充、不断改进、不断丰富的过程。从媒体技术到系统技术,直到发展成为一门有着广泛实践和研究领域的新兴学科——教育技术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虽然划分了不同的阶段,但不能认为是后一种技术替代了前一种技术,只是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手段、方法上不断地扩大和丰富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