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返桥梁垮塌现场:世界著名钢桥失效事故和碳含量强度分析

重返桥梁垮塌现场:世界著名钢桥失效事故和碳含量强度分析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79年,英国托马斯创造了碱性转炉炼钢法,一般称托马斯转炉炼钢法。1856年,英国人西门子使用了蓄热室,为平炉的构造奠定了基础。锻铁含碳量较低,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韧性和延展性,硬度和强度较低。以上三种材料特性如表 1.1 所示。回顾铁合金结构的发展过程,一般可根据三种材料占主导地位期间大致分类如下:铸铁时代为 1780—1850年,锻铁时代为1850—1900年,钢材时代为1880年至今。表1.1铸铁、锻铁和钢材碳含量及强度

重返桥梁垮塌现场:世界著名钢桥失效事故和碳含量强度分析

钢,或称钢铁、钢材,是一种由铁与其他元素结合而成的合金,其他元素当中最普遍的是碳。人类认识和利用铁合金历史已经超过3000年。最早使用火炉或壁炉熔炼,利用化学还原反应矿石中得到铁,但这种工艺的生产规模很小、效率低、含碳量高。直到17世纪,欧洲才开始以焦炭代替木炭,采用高炉铁矿炼成生铁,使得钢铁可以大规模生产。1856年,英国人贝塞麦(H.Bessemer)发明了底吹酸性转炉炼钢法,以后被称为贝塞麦转炉炼钢法,从此开创了大规模炼钢的新时代。1879年,英国托马斯(S. G. Thomas)创造了碱性转炉炼钢法,一般称托马斯转炉炼钢法。造碱性渣除磷适用于西欧丰富的高磷铁矿的冶炼。1891年,法国人特罗佩纳(Tropenas)创造了侧面吹风的酸性侧吹转炉炼钢法,曾经在铸钢厂得到应用。1856年,英国人西门子(K.W.Siemens)使用了蓄热室,为平炉的构造奠定了基础。1864年,法国人马丁(Pierre-Émile Martin)利用西门子发明的带蓄热室的火焰炉,用废钢和生铁成功地炼出了钢液,发展出了平炉炼钢法,成为当时世界上主要的炼钢方法。平炉炼钢法的最大缺点是冶炼时间长(一般需要 6~8 h),燃料耗损大(热能的利用率仅20%~25%),基础设施投资和生产费用高。1952 年,奥地利在林茨(Linz)和多纳维茨(Donawiz)的钢厂建立30 t氧气顶吹转炉车间,后来取这两个名字的首字母称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为LD炼钢法。1950年代,LD炼钢法传播到世界各国,逐步取代平炉炼钢法。

根据碳含量的不同,钢铁可分为铸铁、锻铁和钢材。铸铁含碳量高,一般由浇铸而成,抗压强度高,但抗拉强度低。锻铁含碳量较低,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韧性和延展性,硬度和强度较低。钢材碳含量居中,综合性能优异。以上三种材料特性如表 1.1 所示。回顾铁合金结构的发展过程,一般可根据三种材料占主导地位期间大致分类如下:铸铁时代为 1780—1850年,锻铁时代为1850—1900年,钢材时代为1880年至今。(www.xing528.com)

表1.1 铸铁、锻铁和钢材碳含量及强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