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早期艺术史:石桥的重要代表

中国早期艺术史:石桥的重要代表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的地面建筑中,出现最频繁的石结构既不是宝塔、寺庙,也不是住房,而是桥梁和门楼。目前,中国保存至今的许多桥梁都是石结构建筑的最佳代表,它们的桥拱有12—14米宽,结构坚固,以便支撑上部沉重的桥身。另一座较长的石桥是八里桥。古时的许多河流上可能都修建了这种石梁桥,但它是最大的一座。后来,石梁桥或者损毁,或者被拱桥替代,毕竟拱桥更容易建造。

中国早期艺术史:石桥的重要代表

中国的地面建筑中,出现最频繁的石结构既不是宝塔、寺庙,也不是住房,而是桥梁和门楼。这种纯粹的实用建筑基本上是为了能够永久使用而建造的,因此在建造时经常采用砖石结构,或石料与其他相似材料的混合结构。目前,中国保存至今的许多桥梁都是石结构建筑的最佳代表,它们的桥拱有12—14米宽,结构坚固,以便支撑上部沉重的桥身。中国优美的石桥有千万座,全部介绍它们超出了我们的研究范围,在这里我们只介绍几座不同地区的石桥。

在北方,尤其是在北京附近,有许多元代和明初建造的桥梁,它们后来可能经过了改造、修缮,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的建筑外观发生了改变。它们横跨首都附近的多条河流,如海河、沙河、清河,以及通惠河和其他相似的水道。这些河道在元代时就已经由政府统一管理了。

北京附近最长的石桥是卢沟桥,人们通常称它为“马可·波罗桥”,因为《马可·波罗游记》中曾提到过它(图92A)。卢沟桥横跨卢沟河(也称永定河),是从南方进入北京的必经之地,明朝时还在这里建造了小型堡垒。据说,卢沟桥始建于公元1189—1194年间(金代),其后经历了多次修缮;康熙年间,因永定河遭遇大洪水,桥受损严重,便进行了彻底的修缮。整个桥长300多米,仅桥面就长约220米,桥台分别长30米和60米。卢沟桥现在是十一孔桥,据说最初为十三孔,拱券跨径约14米(各拱有细微差异),拱顶离水面6米。桥拱由较大的楔形拱石构成(厚度接近1米),不过有些地方的拱石用砖和灰泥修复过。中央的桥拱比其他的桥拱稍高,拱顶石上面装饰有巨大的狮头,其他的桥拱只有简单且单调的拱门饰。为了抵抗洪水的冲击,桥墩下部形如船首,桥墩用砖和灰泥填充,还用铁夹板加固过。桥面宽7.5米,铺有大石块,两侧有坚固的石栏,望柱头为石狮圆雕。桥两头各有一对华表和一座巨大的石碑(之前位于楼内),碑上记载了卢沟桥的修缮过程。

另一座较长的石桥是八里桥。八里桥长150米,横跨通惠河,中间有一大拱券,两侧各有一小拱券(图92B)。通惠河宽度仅为桥长的三分之一,所以桥身深入河堤。桥台上方有长长的斜坡,这是中国所有著名桥梁最典型的特点。承重似乎更多地依靠桥梁的巨大体积和重量,而非纯粹依靠其结构特性。石桥经常用砖或沙砾组成的材料来加固桥拱,以使桥梁在承重较大时也非常安全。不过,大部分桥梁都是石拱。

对于北方的桥梁,石块一般不是主要的结构材料,而是桥拱的外壳。这一点通过原元大都北城墙外护城河上许多部分损毁的桥梁可以清楚地说明(图93A、B)。这些桥梁有些巨大的石板已经损毁了,石板下露出了砖土结构的桥身,桥两侧和桥拱上的石块则以灰泥固定。东便门石桥的石块只用作桥墩的地基和桥拱的拱圈(图94B),其他砖砌结构与城墙的结构相同。故宫内金水河上的拱桥(图95A)在外观上是大理石桥,尽管大理石块的修琢和接合谨慎精确,但桥身结构却与前文提过的桥梁一样,非常粗糙。桥上主要的雕塑装饰在桥两侧的护栏上,护栏方形望柱中夹有石栏板,栏板上一般都有雕刻装饰,有时还有浮雕。桥拱的拱顶石有时装饰有高浮雕狮头。在一些古老的桥梁中,桥拱底部还有成对的蜷伏状动物,好似正在俯视下方的水面。牤牛桥的桥身两端各站着一头大公牛(图93A),望柱头有呈坐姿的狮子或立体的圆形饰物。最精美的勾栏当属故宫和太庙前大理石桥上的勾栏了,称得上具有非凡装饰效果的纪念碑式建筑。

宫殿桥梁自成一派,其中最优美的当属中南海或颐和园河流上方的桥梁。建造它们并不是为了河上、桥上的交通,而是作为宫殿的通路。这便允许在桥梁上进行特别的装饰,也赋予了普通的桥梁形制许多如画般的变化。于是,这些小桥在水上的路径并非直线,而是水平或纵向的曲线,在水面上蜿蜒延伸。从桥两端看去,周围的风景也变得丰富多彩。北海上通往琼华岛的桥、中海上的S形桥都是如此(图95B)。在这些装饰性桥梁中,最有名的是颐和园昆明湖上如“驼峰”般的桥,矢高极高,笔直而立(图96A)。上部的勾栏有丰富的雕刻装饰,精致优雅,但两端厚重有力,承重能力肯定也很强。(www.xing528.com)

从装饰的角度看,颐和园的十七孔桥(图96B)同样出色。它连接着昆明湖东岸与南湖岛,为大理石材质,坡度和缓,长长的桥面倒映在昆明湖的浅水中,是这与世隔绝的皇家园林中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

长江流域的桥梁一般要比北方的桥梁更加优雅。它们主要是石桥,桥墩相对较窄,桥拱又高又宽。安徽宿州和滁州就有非常出色的桥梁,如宿州黄河故道上有一座非常长的桥,滁州城内外各有一座拱券跨径和桥高近10米的桥(图97A、B)。它们都是纯粹的石结构,桥拱极高,与桥高相比,桥面非常窄。细长的上部结构令桥梁格外优雅。

中国经典的桥梁城市是南方的运河城市,如苏州、杭州(马可·波罗曾写道:杭州有上千座桥梁)、嘉兴、南翔、昆山,以及浙江、江苏两省其他已经快要被遗忘的小城市,这些地区的交通和运输更多地依靠水路。最初,桥梁就是这些城市规划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里的桥梁一般都非常高,有一个或三个略尖的桥拱。桥比较高,桥面就会比较陡,所以桥面上通常都建有台阶,桥面两侧还有朴素的勾栏,这与威尼斯的桥梁有些相似。与桥高相比,桥拱极窄,桥拱下可供船屋和大“舢板”自由通行(图98A、B)。桥梁的构造是叠涩与楔形拱的结合,薄薄的楔形石块用在拱圈处,桥身主体则是通过石块的叠涩加固支撑桥面的横梁。苏州城的空间本来就有限,建筑都拥挤在运河边上,桥拱有时几乎深入到建筑内,所以桥梁入口也可能呈直角。这种特殊的布局营造出异常别致的效果,各式各样的船舶来往于水面之上,使得景色更显迷人。

还有一座重要的石桥,我们只能通过艾克博士的照片来了解,这便是厦门西边九龙江上的桥(图99)。据说此桥始建于公元13世纪初,有些地方后来进行了修缮,但整体明显还是早期结构。[26]它不是拱桥,而是梁桥,石梁长度接近17米。巨大的石梁在桥墩上并排排列,承重桥墩是坚固的大圆柱,尾端的形状为扬起的船首。它有十二个完整的孔,还有两个半孔,全桥总长270米。古时的许多河流上可能都修建了这种石梁桥,但它是最大的一座。后来,石梁桥或者损毁,或者被拱桥替代,毕竟拱桥更容易建造。

在拱桥之前,中国普通用途的早期桥梁可能就是石梁桥,因为梁桥更适合砖石砌筑(这在北方比南方更加常见)。不过从汉朝浮雕中的桥梁来判断,当时似乎已经出现了修建拱桥的技术。楔形结构的石拱在一些早期建筑中也出现过,我们见到了一些实例,一些巨大的关隘也能够进一步证明它们的存在。其中,南口附近的居庸关是最重要的关隘之一(图101),它始建于公元1345年,是南口要道的防线,上面装饰着丰富的佛像浮雕。拱门位于石墙内,外部是圆拱形,内部则是三块平石板。这样设计可能是考虑到在平面上刻画装饰浮雕要比在曲面上更容易。从建筑构造的角度看,它与许多桥拱构造属于同一类别,不过规模更大,雕刻装饰细节也令它成为中国石建筑装饰的里程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