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早期艺术史:重檐殿与塔

中国早期艺术史:重檐殿与塔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普通的殿是单层结构,其水平延伸与高度成正比。有些大殿为重檐殿。这种屋檐结构主要是出于装饰目的,缩小建筑主体所占的比例。实际上,这是中国建筑屋顶形式中最庄严、最协调的一种。除了无窗的重檐殿,还有双层或三层的叠加建筑。大殿并不宽,重檐越高,每层的高度和宽度就越小,于是这座大殿就从一座多层殿变成了多层塔,看起来更像佛塔了。大殿共有三层立柱支撑。

中国早期艺术史:重檐殿与塔

中国普通的殿是单层结构,其水平延伸与高度成正比。有些大殿为重檐殿。屋檐为双层,下檐比上檐宽,这就是重檐。这种屋檐结构主要是出于装饰目的,缩小建筑主体所占的比例。当然,它也有建筑意义——分担屋顶的重量。上檐这一层没有窗户和地板,对建筑主体起补充作用;下檐带回廊,有墙体和披屋式屋顶。支撑上檐的柱子与下檐的连接处有横梁加固。上檐下有斜脊或山墙,山墙很少会向下延伸到出檐,而是在一半或不到一半的高度就截断,下方是倾斜的出檐。斜脊和山墙的组合是最常见的形式,但最重要的大殿和庙宇会有完整的庑殿顶,四条垂脊平均地向四个方向延伸。实际上,这是中国建筑屋顶形式中最庄严、最协调的一种。

除了无窗的重檐殿,还有双层或三层的叠加建筑。这类建筑在很早的时期就出现了,汉朝浮雕中就有这些建筑的身影,但它们在18世纪才发展到最高峰。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河北正定隆兴寺(又名大佛寺)的一座四层大殿,殿中有一尊超过70英尺高的大铜佛像。据说大殿始建于隋朝宋朝进行过修缮,现在的铜像就是当时建造的(图23A)。不过,它很快就变成了一片废墟,现在保留下来的建筑是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重建的。大殿第四层(顶层)已经完全塌陷了,下面几层的顶因为没有任何支撑,也出现了坍塌。这样一来,它就成为一座专为铜像建造的开放式大殿。不过也有些多层建筑之间的楼板保留了下来,如北京北海小西天较高的三层建筑(图24)。它可能始建于乾隆时期,当时,西方建筑已经为中国人所知。它有三层,每层的长廊几乎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下面两层有披屋式屋顶,顶层是马鞍形墙,整个建筑比例适中。同一时期、同一类型较为杰出的建筑还有北京著名的喇嘛庙雍和宫)中的大殿,据说这里最初是雍亲王府,后来改建成寺庙,然后建了几座两层、三层的大殿(图25A)。大殿并不宽,重檐越高,每层的高度和宽度就越小,于是这座大殿就从一座多层殿变成了多层塔,看起来更像佛塔了。由此,我们想到了北京紫禁城中的雨花阁,它是喇嘛庙,但其建筑结构也是介于宫殿和佛塔之间(参见喜仁龙著《北京的城墙和城门》图93)。

中国北方城市中的许多城楼、钟楼鼓楼都属于同一种建筑类型:它们有两到三层,主层一般有突出的斗栱支撑的平台。屋檐越突出,斗栱就越多,整体结构就显得越高耸巍峨。多层结构的典型例子是明朝初年建造的大同鼓楼(图27A)。这座完全木质结构的鼓楼(中间有墙)是按照木塔结构建造的,共有三层。不过,大部分类似的鼓楼都是砖木结构,一般建在比较高的台基上,可以更有效地发挥防御功能,起到保护城楼的作用。其中,最杰出的是西安钟楼(图26A),有上下两层,上层有平座,是无窗楼,顶形如帐篷。墙壁是抹面砖墙,建筑框架全部是木质。始建于明初的这座钟楼坚固雄伟,虽然还达不到北京鼓楼的程度——北京鼓楼屋顶的建筑效果几乎仅次于高大平座的效果,但是,它与大型砖石建筑物非常类似。由于城楼、钟鼓楼等两层或三层建筑一般立于城市的主要街道上,所以一般都建在比较高的基座上,基座下有大门洞可供通行。在这一点上,陕西咸阳的钟楼是典型的建筑。这座钟楼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但初建年代已经很难追溯了(图26B)。这座木结构建筑的底层是支撑的游廊,和主层一样,都有披屋式屋顶。其平面呈正方形,各部分比例协调,因此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普通矩形建筑和正方形、多边形建筑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屋顶的形状,正方形、多边形建筑的屋顶形如帐篷,没有斜脊和山墙,除此之外,建筑原则完全相同,建筑的每一侧都有(两个或更多)横梁支撑的承重柱。特殊外观的建筑只有出入口会特别突出,有时,底层呈方形,上层呈多边形或圆形。福建泉州文庙中的尊经阁就是很好的例子(图27B)。它具有南方的建筑风格,屋顶较宽,屋脊两端上翘,有吻兽,重檐上还有向不同方向翘起的飞檐,线条的布置和排列不太常见,耐人寻味。

圆形或多边形建筑也在整体上保留了方形建筑的结构框架,这种趋势是中国建筑的显著特征。木结构建筑一般为殿或阁,至少有四个主要由水平横梁支撑的承重物,外部造型和屋顶可能是圆形,但其外表结构仍是方形。这一点北京北部的大钟寺(图28A)表现得最明显,它的底层是方形殿,每侧有一根立柱;上层是圆形塔,有锥形顶。上层的立柱和横梁组成了十二边形,再上面还有两层横跨的横梁,组成了一个切去边角的正方形,它们就是屋顶的主要承重梁。锥形顶部则依靠短檩条和主椽来支撑(图29A、B)。屋身和屋顶的结构中没有弯曲的部分,圆形只表现在外表。木结构楼梯也是如此,两段单行楼梯通往上层平台,在那里可以观赏大横梁吊起的大钟。楼梯又窄又陡,行走不便,但在中国木结构建筑中,这是连接上下两层的唯一楼梯类型。

上述建筑传统没有表现出向圆形建筑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不过,中国不乏圆形建筑,尤其是小的开放式的亭、阁。此外也有一些较大的、有实际或祭祀用途的建筑,如储藏祭祀用谷物的神仓(图28B)、天坛中的两座圆形建筑等具有祭祀功能的圆形建筑。天坛中的这两座圆形建筑中,较小的是皇穹宇,它只有一层,有大理石游廊和三层阶梯,用于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存放祭祀神牌(图30A、B)。皇穹宇的承重框架包括八根檐柱、八根金柱和众多斗栱,外部的柱子由弯曲的梁支撑,斗栱支撑内部柱子的同时还支撑着大圆锥顶。大殿正面有格窗和门,背面的檐柱包裹在砖墙之内。殿檐覆盖着深蓝色的琉璃瓦,檐顶是鎏金顶,看起来像红色建筑上的一把巨大的蓝色遮阳伞。从背面看,建筑效果较为简单,但威严宏大之感并未减少,尤其是较大的圆形外观表现出了建筑的曲线。(www.xing528.com)

祈年殿是天坛中另一座圆形建筑,是皇帝祈求丰年之所,它有三层重檐,立在三层大理石平台上,气势巍峨。平台呈圆形,较宽,共有三层阶梯,最低的一层直径为76米,最高一层直径为66米。较大的圆形平台以及大面积的白色都很好地(通过对比)突出了大殿主体的红色和屋顶的深蓝色(图31A)。

大殿共有三层立柱支撑。外围的圆柱支撑着最底层的屋檐,同时也支撑着中层的12根圆柱;中层的圆柱更高,厚重的横梁把它们分成四组。内围的四根圆柱支撑着最顶层的屋檐,与中层圆柱通过横梁插入相连接,圆柱之间也有弯曲的梁支撑,梁上还有斗栱支撑着屋顶,整个建筑设计非常清晰,规模宏大。殿内所有圆柱都涂着红漆,中层的四根柱子还装饰有叶形和花形图案的金色浮雕(图31B)。斗栱也是在红色的底色上绘有蓝色、绿色、白色和金色的装饰纹样,色彩非常华丽,即使阳光从顶部照射进来,也不会显得粗糙简陋。

皇穹宇和祈年殿奉旨而建,有特殊的建筑目的,这着实算是例外。据我们所知,它们都始建于清初[12],其建筑意义在木结构建筑中可谓空前绝后。因为中国现存的大部分圆形建筑都是阁或亭子,它们更多的是用作装饰,而无实际用途。方形、多边形的亭子较为常见,但我们还会介绍几座圆形的亭子。如果亭子为两层,下层的檐就可能是方形的,上层的檐常常为多边形或圆形。北海的五龙亭就属于这种类型(图25B)。因这五座亭子的差别太大,在这里不详述。从整体上看,它们宽敞明亮,颜色较浅,在开阔的结构中,延展的帐篷状屋顶如同盘旋在空中一般;当亭子倒映在波纹荡漾的水中时,这种感觉就更明显了。北京煤山[13]上的四座亭子也较为重要,中间的一座呈矩形,有宽阔的围廊,它的造型、大小和较为重要的位置令它成为中心亭。侧面较小的亭子中,有两座是六边形,有一座是圆形。圆形亭子是完全开放式的,没有墙壁,只有两圈立柱支撑着重檐(图32B)。从建筑学上看,这些亭子较小,建筑形制在前文也有所提及,但装饰效果却大不相同。与大部分大型建筑相比,它们反而能更好地表现出中国建筑的本质特征,尤其当它们立于古树或花园假山之中时,这种特征表现得更加明显。它们传递出了生动的美感,在这个层面上,它们超越了其他建筑,令中国建筑式样在18世纪的欧洲建筑界流行起来。

这种类型的建筑建造得较大时,重檐之间的空间便可以发展成真正有露台或回廊的一层楼。这时,多边形的楼就称为塔,而非亭子。最著名的一座塔便是北京万寿山的佛香阁(图33),它虽建于慈禧太后时期,却遵循了中国早期多边形宝塔的建造原则和造型。可惜的是,大部分木结构宝塔都被损毁了。不过我们至少还能介绍一座:山西北部朔州应县的佛宫寺八角形释迦塔(图34)。它始建于公元1056年(辽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释迦塔呈八角形,近60米高,共有五层,最低的一层有重檐。八角形的每一面都有四个立柱,立柱上方除了横梁,还有斗栱支撑着的上层檐。

在中国,这样的木结构宝塔肯定有许多,但因为这种材质无法抵御时间、烈火和战争的侵蚀,现在,我们主要通过日本现存的木结构宝塔和砖石仿木结构建筑来了解塔的建筑特点。塔既有木结构,又有砖石结构。由于砖塔的建筑材料有所变化,因此我们会在讨论其他砖石建筑时再介绍它们。但为了了解木塔和砖塔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此处我们还是会提及几座砖塔。苏州宝塔是现存砖塔中最负盛名的,如瑞光寺塔或北寺塔(即所谓的“大塔”),它们都建造于公元10世纪,在现代又根据原始风格进行了重建(图35)。它们都是砖身木檐佛塔,廊道等也是木结构的,这样的材质令塔的外观更加明亮,比普通的砖塔更接近木结构。正定木塔的砖石结构其实所占比重也不小,只有部分结构(如上层结构)有木横梁,其名字就来自它的部分木结构(图36)。据说它始建于唐朝,但它现在所表现的造型是宋朝风格,并且在公元1447—1552年间(明朝)进行了大规模修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