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将定尊贤尚功为国策优化为以尊贤尚功为国策

将定尊贤尚功为国策优化为以尊贤尚功为国策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周西伯昌之脱羑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此段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周武王分封的重要原则之一是“尚德”“明德”。

将定尊贤尚功为国策优化为以尊贤尚功为国策

姜太公的特殊经历使他在治国之初便为齐国确立了德、才并重的用人思想。姜太公首先是一个重德的贤臣明君,这一点毫无疑问。《尚书·泰誓上》载:“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意思是说,上天爱护下民,为民立君来治民,为民立师来教民。可知,统治者不但在行政上是百姓的首领,而且在行为上是百姓的楷模。这是周初统治者的共识。姜太公当然并不例外。《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周西伯昌之脱羑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可见姜太公在辅助周文王修德方面贡献很大。《六韬·文韬》也记载:“文王曰:‘树敛若何,而天下归之?’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姜太公在回答周文王怎样才能使天下归顺这一问题时,明确指出要“同天下之利”,要解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不要只顾个人享乐,否则只能如商纣王一样失天下。《说苑·指武》则说:“武王将伐纣。召太公望而问之曰:‘吾欲不战而知胜,不卜而知吉,使非其人,为之有道乎?’太公对曰:‘有道。王得众人之心,以图不道,则不战而知胜矣;以贤伐不肖,则不卜而知吉矣。彼害之,我利之。虽非吾民,可得而使也。’武王曰:‘善。’”我们从姜太公回答周武王伐纣如何不战的问题可以看出,姜太公的答案仍旧是要以德敛民,即要普利百姓,要得到百姓的人心。由此可知,姜太公在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倾商时是非常重德的。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姜太公不但有重德的思想,而且在他封齐后将这种理想化为现实。“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载姜太公封齐后所实行的种种政策无不以利民、富民为中心,这充分证明姜太公是非常重德的。姜太公的这些政策不但影响了姜太公一世的臣民,使当世百姓受益,而且影响了齐国以后无论是姜姓,还是田姓统治者,他们无论是齐桓公、齐景公,还是齐威王、齐宣王都受姜太公的政治、经济方面利民政策的影响,因此齐国一直以富强称霸、称雄诸侯,可见姜太公之德影响之深。

其次,姜太公还十分重视治国的才能。这由姜太公特殊的经历决定。《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姜太公年轻时很不得志,后到年老时才找到了用武之地。这在其他历史典籍中也有类似记载。“太公望,故老妇之出夫也,朝歌之屠佐也,棘津迎客之舍人也,年七十而相周,九十而封齐。”(《说苑·尊贤》)“太公望少为人婿,老而见去,屠牛朝歌,赁于棘津,钓于磻溪,文王举而用之,封于齐。”(《韩诗外传·卷八》)姜太公曾为赘夫,身份卑微。他曾屠牛于朝歌,卖饮于棘津,垂钓于磻溪,从事过多种低贱的工作。姜太公到年老时才被文王重用,并辅佐武王完成倾商大业。这种特殊的经历使姜太公加深了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www.xing528.com)

《史记·周本纪世家》载,周武王灭商后,“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这段文字中所列举的诸侯国君除姜太公外,其余如周公、召公、叔鲜、叔度都是姬姓诸侯国君。周公、召公以及姬姓其他诸侯国君唐叔、康叔都有“令德”才被分封。《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子鱼曰:以先王观之,则尚德也。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是使之职事于鲁,以昭周公之明德。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皞之虚(墟)。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大吕,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封轸土略,自武父以南及圃田之北境,取于有阎之土以共王职;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蒐。聃季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诰》而封于殷墟,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之甲),沽洗(之钟),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命以《唐诰》,而封于夏虚(墟)。启以夏政,疆以戎索。三者皆叔也,而有令德,故昭之以分物。不然,文、武、成、康之伯犹多,而不获是分也;唯不尚年也。”此段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周武王分封的重要原则之一是“尚德”“明德”。只有有德之人才能当封地内的百姓老师,才能有资格教化百姓。其二,周初分封的姬姓诸侯国君如周公、召公、康叔、唐叔都有美德,且有很强的治国能力,那么为什么姜太公被首封于齐呢?这是因为姜太公不但有美德,而且有卓越的战功及极强的治国之才。《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周文王“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周武王“迁九鼎,修周政,与天下更始。师尚父谋居多”。这是从周文王时期周国国力猛增、周武王时期灭商的整体上说明姜太公的功劳之大。再从周武王伐纣途中姜太公力劝周武王将伐纣大业进行到底的具体事例中,也可看出姜太公超乎常人的治国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