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崇山遗址:驩兜与崇人的融合之地

崇山遗址:驩兜与崇人的融合之地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崇山接近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早在五千多年前,崇人就不断向北方发展。按苗语云梦山即崇山,可见云梦泽乃崇人北迁所居之地。进入河南的崇人与黄帝部落发生冲突,才出现了“放驩兜于崇山”的历史事实。驩兜、丹朱氏被流放到崇山后,与崇人融合,势力更加强大。今安化梅城栗林崇山,当为驩兜部族与崇人融合后的地名遗址。驩兜人尚红,丹朱人则因丹水流域多红壤而为族名。

崇山遗址:驩兜与崇人的融合之地

崇人始居崇山。帝尧时,“放驩兜于崇山”(1)

驩兜又称驩头。“驩头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2)盛弘之《荆州记》:“崇山在澧阳县南七十五里。”《读史方舆纪要》载崇山在慈利县西三十里,隋置崇州,在梅山西北部。

崇山接近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这一带最早的先民疑为盘古氏。那里在八九千年前就有了比陕西半坡氏和浙江河姆渡氏还要早一两千年的磨制石器。早在五千多年前,崇人就不断向北方发展。古代湖北西南地区称云梦泽。按苗语云梦山即崇山,可见云梦泽乃崇人北迁所居之地。

崇人徙居湖北后,到五帝之世,已北迁至河南的崇山(即嵩山)一带。进入河南的崇人与黄帝部落发生冲突,才出现了“放驩兜于崇山”的历史事实。

驩兜氏乃黄帝部族的一个分支。其始祖驩兜乃黄帝之孙,帝鸿之子。帝尧时,驩兜氏首领被封为司徒。他们曾建立了驩头国。驩头国“在毕方东,或曰驩朱国”(3)。驩朱国当为驩头氏与丹朱氏结合组成的古国。虞舜目睹驩兜的强大,便向帝尧提出“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的主张,被尧采纳,实则是把驩兜氏逐出中原,流放到江南去了。驩兜、丹朱氏被流放到崇山后,与崇人融合,势力更加强大。

驩兜氏在湘境留下了一些地名遗址。据清道光《永定县志》及《直隶澧州志》载:崇山绝顶有巨垄,相传为驩兜冢,旁有驩头庙,还出土过驩头鼎及青铜金甲等物。山上还有驩兜所居石室等遗址。

丹朱氏乃帝尧嫡系,其鼻祖即尧之子丹朱。《路史·国名纪》载:丹朱初封于防,在河南安阳的防水、防陵等地。那里西边有丹谷、丹水。丹水源出山西高平县北的丹朱岭,距尧都平阳不远。

帝尧封丹朱于防,因为那里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庄稼。后来帝尧为帝舜篡位,尧臣驩兜及子丹朱不服,舜便兴兵讨伐丹朱、驩兜氏。驩兜则尊丹朱为帝,并联合起来与帝舜争权。帝舜兴师与驩兜、丹朱氏大战于豫、陕接壤的丹水。结果驩兜、丹朱联军大败,丹朱战死。(www.xing528.com)

丹朱死后,其部族随驩兜沿丹水南下。今鄂境秭归县东及枝江县西,古有丹阳城,当为该部族遗址。其后该部族南渡长江,到达宜都的丹水,返回到流放驩兜的故址——崇山,并与崇人融合,驩兜氏更加强大了,并从这里进入湘之梅山。今安化梅城栗林崇山,当为驩兜部族与崇人融合后的地名遗址。

居梅山的驩兜与崇人融合的部族,有的还溯湘、资、沅、澧四水而上,徙居两广、川、黔、滇等地,为当代苗人的先民。还有的远迁东南亚。如越南北部的高平,乃丹朱部族的地名遗址。《博物志》言,驩兜民常捕鱼海中,去南国万六千里。其地已远涉印度尼西亚一带。

驩兜人尚红,丹朱人则因丹水流域多红壤而为族名。因此,尚红成了该部族的风俗。以后养成了红苗爱穿红色衣裳的审美意识,沿袭至今。可见,驩兜、丹朱氏乃当代红苗的先民。

注释

(1)《尚书通检·舜典》第1页。

(2)《山海经·大荒南经》第260页。

(3)《山海经·海外南经》第18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