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福神信仰的传播及影响范围

福神信仰的传播及影响范围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梅山福神信仰传播甚广,影响深远。梅城福德正神信仰传播之广,是由于古代梅山地域之宽。在江西等省,也有福德正神信仰习俗,但神龛上供奉的不是“梅城福德正神”,而是“邑里福德正神”。以此剖析,闽台福德正神的信仰是梅山福德正神信仰的“移植”。清乾隆时期,又将福神带到那些设置木材坊之地,为梅山福神信仰习俗的传播,开辟了一条水上通道。

福神信仰的传播及影响范围

梅山福神信仰传播甚广,影响深远。笔者记得当年在梅城读书时,看到民间大多奉“梅城福德正神”于神龛上,以为这只是梅城乡土习俗。后来走出梅城,在新化、涟源、益阳、邵阳、常德等地,也看到崇奉梅城福德正神的迹象,乃至省城长沙小巷子里也有。个中原因,笔者由于近三十年来从事梅山文化探讨,才解开了这个谜。梅城福德正神信仰传播之广,是由于古代梅山地域之宽。《宋史》言:“梅山峒蛮,旧不与中国通。其地东接潭,南接邵,其西则辰,其北则鼎澧,而梅山居其中。”宋王朝的潭、邵、辰、鼎澧的州治分别为今长沙、邵阳、黔阳的黔城镇及常德,这个地域理所当然属梅城福德正神覆盖之地。

如果把福神视为梅山神,其覆盖面更广,今湘西土家族的巫舞“茅古斯”,其崇奉的“神”用七根茅草扎成,土家称为“梅山”。清《蓝山县图志》所辑《西山瑶见闻录》载:“猎户自称梅山弟子。”(9)《永州府志》载:江华县“豪江以东南有上梅山,下为梅村”(10)。信仰梅山神的习俗远涉湘西、湘东、湘南,遍及整个湖南省。

在江西等省,也有福德正神信仰习俗,但神龛上供奉的不是“梅城福德正神”,而是“邑里福德正神”。

梅山福神的信仰主要依赖宗教路线传播。安化芙蓉茅山教信奉者陈佑明保存的清《肃坛钟文秘语》中延师第三拜载:“恭请……上路梅山剑南二十四阶法教祖师,中路梅山岭南二十四阶法教祖师,下路梅山淮南二十四阶法教祖师。”其梅山神覆盖着几乎整个长江流域。

宗教的传播还将张五郎带到了沿海,将福德正神带到了闽台等省。在沿海诸省,所奉“翻坛倒洞张五郎”演变成了“翻江倒海张五郎”,闽台地区所祀福德正神,不是供奉在家家户户神龛上,而是供奉在特建的庙堂中。(www.xing528.com)

徐心希先生所撰《闽台地区汉民族民间信仰的源流、现状与特点探讨》:“台北漳泉械斗时,人们在心灵上借助于福德正神的慰藉。《台湾省通志》卷二载:‘台北县三峡镇福安宫,主神福德正神,自乾隆五十年创建以来,神灵显著。嘉庆年间,漳泉人分类械斗,神助泉人,于双方严阵中,神凭童乩宣示:本神当出阵。次日果目击二十一斗士,纵横翻旗驱敌,致泉人战胜云。’实际上是土地神的演化。”(11)

徐先生认为闽台所奉福德正神是土地神演化而来。梅城福德正神也是土地神祇、坛神、梅山神的演化。闽台所奉福德正神及其福安宫与梅城创建于明代的“广福祠”酷似。广福祠所置梅山土地神数以百计,而福安宫上阵驱敌者为二十一斗士,也是多数。以此剖析,闽台福德正神的信仰是梅山福德正神信仰的“移植”。

梅山福神信仰还通过商业途径向外传播。自五代及宋元明清时代,梅山商业日渐兴起,茶叶木材为出口大宗。《安化县志》载元、明时期,“安化茶叶甲于诸州县”。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安化上贡茶十一斤。清康熙时期开始,安化红茶多经江西至福建远销海外。茶商们在福建设有茶号,经营茶叶。他们怀着经商发财的愿望,在茶号里供奉着福德正神,从而使福神信仰在闽台生根,并成为当地汉人的信仰习俗。梅山木材也从南宋开始,以排筏的形式经资水出洞庭湖顺长江而下,远销沿海。在汉口鹦鹉洲等地设有木材坊。相传木材商在元朝时期就将梅山信仰的下坛神祇带到了汉口等地,以祈神灵庇佑。清乾隆时期,又将福神带到那些设置木材坊之地,为梅山福神信仰习俗的传播,开辟了一条水上通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