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法国稳固在欧洲的领先地位

法国稳固在欧洲的领先地位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如此情势之下,贵族们被迫表示拥戴王室。最终神圣罗马帝国启用名将华伦斯坦,取得战争胜利。瑞典参战,与神圣罗马帝国军队在德国境内的吕岑爆发激战,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阵亡,这次战争瑞典军获得了惨烈的胜利,但失去了国王的瑞典军很快在纳德林根大败。一切安排妥当之后,于1635年5月19日法国正式向西班牙宣战,十多万法军同时杀入西班牙和德意志。法军受到激励,勇往直前,黎塞留强撑病体随军出征,于1642年去世。

法国稳固在欧洲的领先地位

1610年,路易十三登基,王太后玛丽·德·美第奇摄政。太后的家族与西班牙关系密切,所以太后实行了亲西班牙的政策,在太后的主导下,路易十三与西班牙的公主安娜结婚。由于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出身于奥地利,所以习惯上称安娜王后为奥地利的安娜。但路易十三一直对出身哈布斯堡家族的妻子怀有戒心,夫妻感情并不融洽。

王太后玛丽内心渴望像美第奇的凯瑟琳那样把持朝政,可惜她却没有足够的政治手腕。很快太后的情人孔奇尼把持了朝政,使得朝廷内外乌烟瘴气,一团混乱。国内贵族们看到这种情况,开始蠢蠢欲动,试图谋取权益,他们要求重开三级会议,企图削弱王室的力量。1614年10月27日,贵族们迎来了三级会议,可是结果却出其不意,在这次三级会议中,第三等级的市民代表纷纷表示选择支持王室,因为他们十分厌恶贵族们的剥削和欺诈。在如此情势之下,贵族们被迫表示拥戴王室。在这次会议上,作为教士代表出席的吕松主教黎塞留曾多次发言支持王室,这让他获得了孔奇尼的欣赏和重用,并成了孔奇尼的心腹。

『第2任国王』
路易十三世(1601—1643)(法兰西国王1610—1643)

1617年,16岁的路易十三决定亲自执政,可是他仍然受到太后一派的压制,双方矛盾终于激化。路易在大臣吕伊纳的帮助下,派人暗杀了孔奇尼,太后闻风逃到布鲁尔。为了不因母子失和而造成负面影响,路易十三找到了黎塞留从中斡旋,太后才又回到巴黎。不过,母子之间的隔阂却更加加剧,于是宫中形成了以路易十三为核心的王党和以太后、国王的弟弟奥尔良公爵加斯东·让·巴蒂斯特为核心的后党。

在调解国王和太后的纷争中,黎塞留得到路易十三的赏识,不久便被任命为枢机主教。1624年,路易十三的宠臣吕伊纳去世,黎塞留接任首相,开始了他18年的首相生涯。

黎塞留以“民族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最先打破了中世纪大一统的道德宗教的束缚,开创了法式外交,也被称为规范外交或传统外交。他处理外交的唯一标准,就是看是否对法国有利。他的回忆录里有这样的记载:“我的第一个目的是使国王崇高,我的第二个目的是使王国荣耀。”为了达成这两个目的,他可以说是手段狠辣。

以太后、王后和路易十三的弟弟加斯东为首的后党,与当时赫赫有名的哈布斯堡家族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想要罢黜路易十三,扶持加斯东为国王。在这种情形之下,首相黎塞留成了他们要对付的主要目标。他们曾企图谋杀黎塞留,但是没有得手。于是就发生了下面这件囧事。有一日,太后跑到国王面前,哭诉黎塞留是一个无情无义的混蛋,希望国王尽快把他革职。恰在这时,黎塞留也来觐见国王,顿时明白发生了什么。黎塞留赶紧躬身下拜:“太后好像是在指责微臣?”刚说完,泪水也忍不住涌出来。路易十三没好气地扔下两个人在大厅对哭,走了。路易十三走后不久,便偷偷召见黎塞留:“你放心吧,我要对我的国家负责,而不是对我的母亲负责。”这出拙劣的哭戏被称为“愚人日事件[1]”。有了国王的明确态度,这位行事狠辣的首相很快便粉碎了后党一派的阴谋,最终太后被流放,国王的弟弟加斯东被贬为平民。

黎塞留

与此同时,国内还有一件棘手的事情,那就是胡格诺教的贵族利用《南特敕令》为非作歹。1627年黎塞留亲自率兵围攻胡格诺派的军事据点拉罗舍尔,一年之后,黎塞留成功打下了拉罗舍尔,并且解散了胡格诺派的军队。黎塞留铲除了国内桀骜不驯的大贵族,拿下了胡格诺派,王权得以加强,实现了“使国王崇高”的目的。

当时的法兰西,有一个强劲的敌人,那就是能左右整个欧洲的哈布斯堡家族。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国王,他们通过联姻,获得了很多的领地,到了查理五世,哈布斯堡家族迎来了最辉煌的时期,领地遍布欧洲各地。在黎塞留所处的时代,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最重要的地区为西班牙、奥地利,同时还兼任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

当时神圣罗马帝国也遭遇了像法国宗教改革时期一样的情况,只不过在这里爆发的宗教战争要更加残酷及惨烈,而且欧洲各国也被牵扯进来,这场战争被称为“三十年战争”。战争情况,请参看下面的表格:

备注: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的国家和地区有:西班牙、奥地利、神圣罗马帝国。(www.xing528.com)

1618年,战争在波希米亚(今捷克)爆发,波西米亚的新教徒发动起义,反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的统治,斐迪南二世在盟友西班牙以及天主教诸侯的帮助下,在白山战役中战胜了波希米亚。这次战争使哈布斯堡家族的势力加强,令周围各国纷纷不安。

1625年,黎塞留担任法兰西首相的第二年,他通过外交手段,促使信奉新教的丹麦、荷兰、英国结成三国同盟。由法国和荷兰资助,丹麦出兵前往神圣罗马帝国,帮助那里的新诸侯反抗哈布斯堡家族。最终神圣罗马帝国启用名将华伦斯坦,取得战争胜利。丹麦被迫在《吕贝克和约》上签约,保证不再掺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家事。

之后不久,神圣罗马帝国打算在波罗的海训练一支海军,触动了大海彼岸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为了防止神圣罗马帝国的势力扩张到北欧,瑞典接受了黎塞留的邀请,加入“反哈联盟”。瑞典参战,与神圣罗马帝国军队在德国境内的吕岑爆发激战,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阵亡,这次战争瑞典军获得了惨烈的胜利,但失去了国王的瑞典军很快在纳德林根大败。到此为止,哈布斯堡家族的军队已经连续击败三个对手。似乎全欧洲都无力阻挡他们了。

这个时候,黎塞留刚刚平定了国内的内乱,法国即将亲自参战。在正式宣战之前,黎塞留派人到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地区煽风点火,激发当地人民对西班牙的不满情绪,而后黎塞留又拉拢荷兰,并且与瑞典保持同盟关系。一切安排妥当之后,于1635年5月19日法国正式向西班牙宣战,十多万法军同时杀入西班牙和德意志。起初战事非常吃紧,西班牙军和神圣罗马帝国军从两个方向夹击法国,一度打到了离巴黎不远的索姆河,但黎塞留始终坐镇巴黎,使得法军军心稳定,最终成功坚守。这时在欧洲其他战场上纷纷传来捷报:荷兰人消灭了西班牙海军主力,瑞典人消灭了帝国军15 000人,俘虏5 000人。法军受到激励,勇往直前,黎塞留强撑病体随军出征,于1642年去世。1643年5月,年仅23岁的孔代亲王率领法军在特鲁瓦战役中击败西班牙,歼敌8 000人,俘虏6 000人。经过几场大胜仗,法军终于逆转了战局。

1648年三十年宗教战争宣告结束,交战各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和约确立了法国在欧洲的优势地位,并且让法国获得了两块广阔的领地——阿尔萨斯和洛林。《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定了欧洲各国的国界,被认为是欧洲民族国家体制正式形成的标志。

雷霆般猛烈的红衣主教黎塞留去世了,临终前,神父循例问他:“你要不要宽恕你的敌人?”结果得到回答:“除了公敌之外,我没有敌人。”路易十三尊重了黎塞留的遗嘱,红衣主教的整个班底都继续留了下来,国家的大政方针也得以继续执行。

1643年,即黎塞留去世之后的第二年,路易十三病危,祷告牧师问他:“陛下还有什么要说?”路易十三以近乎无畏的口气说:“上帝啊,我已经死而无憾了!希望您能继续保佑法兰西与我的儿子。”不久国王就在安详中去世,终年42岁。不满5岁的太子在母亲的怀中被宣布为法兰西与那瓦尔国王,开始了长达72年的国王生涯。

路易十三一生尽职尽责,始终都在为法兰西的强大而不懈努力,他深知自己不擅长管理具体事务,所以他重用法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政治家黎塞留。为此,他不惜跟自己的母亲、妻子、弟弟决裂,甚至牺牲自己,允许黎塞留“功高盖主”。在细节上,他显得平庸而缺乏主见,但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他总能作出正确抉择,并且坚定不移地加以贯彻实行。他的一生都在做国王与做自己的矛盾之中苦苦挣扎。黎塞留是个权臣,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法国的国家利益。但如果没有国王坚定的支持,黎塞留也无法建立伟大的功业,并最后得到了善终。站在他身后的路易十三的气量与胸怀远远超过了很多号称“大帝”的君主。黎塞留临终时对路易十三有这样一句评价:“唯有雄才大略之人才能知人善任。”

路易十三在位33年,法兰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国家内忧外患、战乱不断。在这乱局之中,法国完成了国家近代化的转变。尽管封建制度还没有完全瓦解,但是资本制度已经萌芽。路易十三是一位常胜国王,虽然国王亲自指挥的战斗都是平定叛乱,或是欺负洛林、萨服伊之类的弱小邻国,路易十三却从来未有败绩,路易十三是当时欧洲最强势的君主。

但作为君王,他舍弃了权势、荣耀和家庭,因此也有人说他是法兰西历史上最软弱的国王。他的父亲亨利四世是法国历史上仅有的三个“大帝[2]”之一,他的儿子是更赫赫有名的太阳王路易十四,统治着极盛时期的法兰西帝国。夹在无比荣耀的父亲和儿子中间,路易十三显得那样的暗淡无光。然而父亲亨利四世在位短,虽然励精图治,但是留给路易十三的法国依然是千疮百孔、内忧外患、百废待兴。路易十三去世后,留给路易十四的法国对内完成了政治、社会、宗教上的改革,国势蒸蒸日上;对外打垮了曾经无比强大的西班牙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奠定了法国日后称霸欧陆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