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手掌铁转移机理及不同价态铁量的测定

手掌铁转移机理及不同价态铁量的测定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验发现,湿度越大,转移到手掌面上的总铁量也越多,其最大和最小值之间相差12g,转移的有Fe、Fe,湿度水平不仅影响总铁量的多少,也影响着 Fe的转移。最后,根据水相体系模拟反应,探讨了铁组分的溶出转移机理和电子转移机理。

手掌铁转移机理及不同价态铁量的测定

首先,对比了五种试剂的最大吸收波长及摩尔吸光系数,并测定了出现肉眼可见颜色时Fe(II)的最低检测浓度(即检测灵敏度)。结果表明:2,4,6-三(2-吡啶基)-1,3,5-三嗪和Fe(II)反应的灵敏度最高,显现效果最好。使用1 g·L-1的2,4,6-三(2-吡啶基)-1,3,5-三嗪和PDT对铁质客体遗留印迹喷洒显现时,只有当手掌上铁的浓度分别达到0.2g·mL-1 和0.5g·mL-1 时,才能肉眼可见其颜色反应。

其次,利用显色灵敏度最高的2,4,6-三(2-吡啶基)-1,3,5-三嗪试剂,测定了转移到手掌面上的各价态下的铁量,并考察了转移的铁量随手掌湿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实验发现,湿度越大,转移到手掌面上的总铁量也越多,其最大和最小值之间相差12g,转移的有Fe(II)、Fe(III),湿度水平不仅影响总铁量的多少,也影响着 Fe(II)的转移。随着接触时间延长,中低湿度的手掌面上其转移的 Fe(II)量逐渐下降,高湿度的手掌面上转移的 Fe(II)量逐渐增多。对于“中等”湿度的手掌面,随着接触时间延长, Fe(II)量呈下降趋势,而Fe(III)量在不断增加。(www.xing528.com)

最后,根据水相体系模拟反应,探讨了铁组分的溶出转移机理和电子转移机理。溶出转移机理探讨发现,铁器和手掌接触后,铁组分会转移到皮肤里,其转移量受汗液中各成分的影响,其中,氯离子促进了铁组分的转移,浓度越大,促进作用越明显,而其他四种氨基酸对铁组分的转移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按大小排序依次为:甘氨酸、L-色氨酸、L-赖氨酸、L-丙氨酸。电子转移机理探讨时提出了用三步反应法来描述在抗坏血酸的作用下,铁在手掌上的转移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