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密《兰亭序》作者身份之迷

解密《兰亭序》作者身份之迷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肯定《兰亭序》,首先耍肯定《兰亭序》是王羲之的文章。据此,李文田断然否定《兰亭序》出自王羲之之手。郭沫若进一步考证,《兰亭序》之依托者是王羲之七代孙、陈代永兴寺僧人智永。章土钊引兰亭与会者谢安诗“万殊混一象,安复觉彭殇”以印证《兰亭序》“齐彭殇为妄作”,证明《兰亭序》正反映出与会者之心态。

解密《兰亭序》作者身份之迷

要肯定《兰亭序》,首先耍肯定《兰亭序》是王羲之的文章。传统看法是,《晋书》本传明载《兰亭序》系王羲之代表作品,且曰“作序以申其志”。不同看法是,《兰亭序》出于后人伪托,是在《临河序》基础上加以删改移易扩大而成。

清代顺德人李文田在汪中旧藏《定武兰亭》跋文中率先提出这一见解。汪中藏本后归端方收藏,李的跋文就是应端方之请而写的。理由如下:

1.《世说》注引王羲之文,题作《临河序》,无传世《兰亭序》述怀大段文字,则唐以后《兰亭》,非梁以前《兰亭》也。

2.兰亭之会乃仿金谷之会,序文亦拟石祟《金谷序》。《临河序》、《金谷序》内容篇幅相应,而《兰亭序》、《金谷序》文次结构不相合,故所增文字必隋唐间人知“晋人喜述老庄而妄增之”。

3.《临河序》文末40字,为《兰亭序》所无,注家有“删节右军文集之理,无增添右军文集之理”。据此,李文田断然否定《兰亭序》出自王羲之之手。

郭沫若说李文田“议论精辟”,并认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郭沫若针对“夫人之相与”一段文字补论据:

1.《兰亭序》兴怀太悲,与兰亭会情境不合。王羲之等42人“寄畅在所因”,“俯瞰绿水滨”,而《兰亭序》却悲得太没有道理。(www.xing528.com)

2.《兰亭序》悲悯情感,与王羲之性格不合。兰亭修禊,王羲之47岁,以忧国忧民的志士自居,本传亦记其人以“骨鲠”称,王羲之决不至于像传世《兰亭序》所说的那样,为了‘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而‘悲夫’‘痛哉’起来”。

《兰亭序》依托何时?梁代是不会有,郭认为文章必依托于唐代以前,梁与唐之间相距六十余年。郭沫若进一步考证,《兰亭序》之依托者是王羲之七代孙、陈代永兴寺僧人智永。郭氏认为:“智永很会做文章,不仅《兰亭序》的‘修短随化,终期于无’很合乎‘禅师’的口吻,就其时代来说也正相适应。”至于智永所增文字之“胎盘”,则为《金谷序》中“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一语。

郭沫若的观点遭到高二适、章士钊等人的猛力反驳。高二适认为:

1.关于文题。王羲之写此文时并无标目,其标目乃是同时人及历代录此文者以己意加上去的”,故又有《兰亭诗序》、《修禊序》、《曲水序》等名称。《临河序》其实是注家作了删削的《兰亭序》。

2.关于增文。《世说》注文有移动及增减处。文末40字,是记述“禊诗事”,此或是禊饮中人写的,刘既删节右军文,遂不妨给他添上,这也是“注家之能事”。

3.关于思想。本传称“王羲之作序以申其志”,“王羲之的思想有许多矛盾的地方”,这些矛盾反映在《兰亭序》以及诗句的情感变化上,“则‘人之相与’一大段,确可说是右军的本文”。章土钊引兰亭与会者谢安诗“万殊混一象,安复觉彭殇”以印证《兰亭序》“齐彭殇为妄作”,证明《兰亭序》正反映出与会者之心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