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诗人导演:作者身份与独特风格

诗人导演:作者身份与独特风格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事实上,这一批评方法的应用范围远不限于孙瑜,对于很多中国早期的电影创作者,现今的研究者们都不乏赋予他们作者身份的热情。然后,本章将结合孙瑜早期创作的实际制片环境,讨论20世纪30年代特殊的剧组分工模式对“导演”作用的凸显及其在电影艺术层面上的意义。最后,本章通过对孙瑜早期电影中种种展现其独特艺术个性的地方加以总结和分析,以后学的视角揭示这位风格鲜明的导演在创作方法与美学趣味上的隐秘。

诗人导演:作者身份与独特风格

虽然经典的电影“作者论”要到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才被提出来,但这却并不妨碍很多的中国电影研究者将“电影作者”的头衔冠予20世纪30年代的孙瑜。而事实上,这一批评方法的应用范围远不限于孙瑜,对于很多中国早期的电影创作者,现今的研究者们都不乏赋予他们作者身份的热情。这种“追认”式理论运用的合理性在于两方面,一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制片业采用的是一种以导演为核心的工作组织形式,突出导演在制片全程中对影片的全面掌控,是一种事实上的“导演中心制”;二是30年代的电影从业人员,不论是创作者或是影评人,都渐渐形成了一种朴素的电影艺术观念,这一观念的直接体现便是将一部电影视为导演的“个人作品”,在当时的批评实践和商业推广上被广泛运用。也因此,即便在十分不同于欧洲艺术电影发展的语境下,“电影作者”早在“作者论”提出之前就成了中国电影人与观众理所当然的电影观念的一部分。对于孙瑜来说,他在电影中不断尝试的表意手段探索,他对乡村场景和传统精神价值的热衷,他塑造的全新女性形象以及各种独特的情节、细节和道具等,更是令当时的、如今的诸多评论者欣喜地发现了他作者式的个性与风格。

本章首先将对“作者论”的理论背景做一些简要的介绍,在更加系统的西方电影理论的衬托下,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电影在观念上的单一性。然后,本章将结合孙瑜早期创作的实际制片环境,讨论20世纪30年代特殊的剧组分工模式对“导演”作用的凸显及其在电影艺术层面上的意义。最后,本章通过对孙瑜早期电影中种种展现其独特艺术个性的地方加以总结和分析,以后学的视角揭示这位风格鲜明的导演在创作方法与美学趣味上的隐秘。(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